客家陈氏入四川,湖广填川谱新篇

 关注13568629059 阅读:42
举报
 

四川客家陈氏,主要分为四支,为义门陈氏、贡川陈氏、元光派陈氏与贽公派陈氏。义门陈氏奉汀州庄始祖陈魁为始祖。陈魁名下分昆、仑、嵩、岳、峰五房。嵩公派下又以广东长乐陈氏秀甫、景旺、扬里三支后裔入川最多。秀甫后裔陈宁相于清雍正元年(1722)自长乐县迁入简州,后布东山黄土、洛带等地。其堂兄弟也先后入川,定居于双流、金堂、新都等县。其他秀甫后裔散居江津、潼南、宜宾、富顺、荣昌、隆昌等地。景旺后裔陈永彩于清康熙末自长乐县迁入资阳县,后裔散居资阳、内江、荣昌。同族陈昌后于雍正年间迁入简阳张家嘴,后世发展为简阳望族此外,隆昌、犍为、纳溪还有景旺后裔分布。杨里后裔于康、雍、乾时迁入四川的多达二三十支多散居于隆昌、荣昌、富顺、犍为、成都、金堂等地。其中陈润吉于雍正元年自长乐县横陂约入隆昌县定居,其子陈高飞在隆昌考中庠生。陈润吉之堂兄弟迁入富顺、隆昌的也有数支,成为当地陈氏家族中的大宗。另有杨里后裔陈曰祥于康熙末迁入宜宾县安边乡,在此落业发家,后世科第兴盛,是地方上著名的诗礼名门,清末女诗人陈卓仙便出自该族。兴宁义门陈氏中有斐然公、子斌公、胜和公、元美公等派迁入四川甚多,散布于成都、资阳、资中、安岳、隆昌、荣昌、犍为、兴文、纳溪等地。福建方面,上杭、武平、永定三县也有大量义门陈氏迁入四川。其中以武平陈氏居多,如大布陈氏入川多达二十多支。

(注:义门陈汀州庄永定老富垅文玠户各房系后裔100余户于清代“移湖广填四川”时陆续迁川雅州府、郫县,并在郫县建有“文玠公祠”予以联宗。)

贡川陈氏奉唐朝陈雍为始祖,其入川者,多以漳平蓝田与龙岩陈志通后裔居多。蓝田陈氏后裔陈时安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迁入四川,先居于遂宁再迁至三台县柳林坝,后裔繁衍成为县中望族。陈志通后裔陈儒玉于康熙末与族内弟兄相继迁四川,分居于璧山、简阳、资阳、乐山等地。又有志通后裔陈显臣于乾隆年间由龙岩州迁入资中银山镇,后裔于清嘉庆元年(1796)又迁入富顺狮市场,以经商为业,发展成为富顺地方上闻的商贾巨室,还购置宅院,取名为“福源灏”。
     元光派陈氏以开漳圣王陈元光为始祖。其迁入四川者主要有三支。一为兴宁新陂陈氏。清康乾年间,有陈俊元、陈上槐等人迁入成都、金堂等地落业。二为福建南靖和溪陈氏。其始祖由李入赘于陈氏,清康熙末年有数支迁入四川,多聚集于成都、新都、金堂、广汉等地,人口繁衍至今有数千人之多。三为龙岩州南山陈氏。该陈氏于清初时入川多达三十支,主要散布于沱江流域各县市并建总祠于资州城,取名为“星聚祠”。

陈贽公派是客家陈氏中的巨族,主要分为文、武公两房。两房后裔于康乾时代迁入四川者多百支以上,散布全川各地。尤以岷、沱两江沿岸各县市居多。在陈贽公后裔中,最为出名的是陈钧家该族祖籍长乐三家村,于清雍正时迁入四川金堂县牟池塔一带。陈钧为清乾隆甲戌科进士,其子一沺、陈一津皆以文名著称,是清代四川著名的文学世家。陈贽公后裔陈宏典于乾隆乙亥年(17也从长乐油田迁入四川简州,后裔散布简阳、资阳,甚至远至贵州,是简阳陈氏大族。

此外,还有一些闽、粤地区独有的陈氏家族也迁入四川。如金堂县境内,有罗陈、李陈、黄陈三罗陈、黄陈祖籍福建龙岩州,李陈祖籍福建南靖县,皆由外姓改为陈氏。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