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碑碑文:墓葬宋朝之人,其名未见衡公字样,与衡出生于元朝不符(注:衡公应为元末明初人士)。
六十二世祖
义阳王陈叔达,字子聪,宣帝顼公第十七子。生于文帝天嘉六年(565乙酉四月十四日,卒于贞观十一年(638)寿七十三。(葬西安蓝田北母袁氏墓旁)。生四子,政德,贤德,重德,绍德讳清(孙氏生)。大建十四年(公元583)封义阳王,(义阳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拜仁武将军佐史,祯明元年(587)任丹阳尹。入隋任内史,绛群通守。唐高祖时任丞相府主簿管机密,贞观初(公元627年)擢礼部尚书,丞相。
六十三世祖
陈 清,字绍德,叔达公四子。妣邵氏生二子:楫、卓。清公隋开皇二十年(601)辛酉生。唐上元一年(674)乙亥正月十五子时卒,寿七十三。葬陈家村盘山窝蜈蚣形。邵氏隋大业五年(610)庚午八月初八午时生。于唐垂拱二年(687)丁亥五月初五卯时卒寿七十七,与夫同茔。
六十四世祖
陈 楫,清公之子,唐武德八年生(626)乙酉。卒未详。二妣生卒未详妣林氏生一子:焰。焰生越,越生通,通生齐迁庐凌黄金乡,齐生显,显生舜举。妣李氏生一子:思虞(字效舜)。
六十五世祖
陈思虞,字效舜,楫公长子。妣张氏,生三子:凝福、凝绿、 凝寿。思虞公生于唐永徽三年(653)壬子七月初一寅时,卒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4)甲戌十月二十六巳时,寿八十一。葬杨梅山村内余家祠后虎形壬山丙向子午分金。张氏生于唐永徽五年(655)乙卯六月二十丑时,卒于唐开元二十一年 (734)甲戌十二月初三酉时卒寿七十九葬老屋背。
六十六世祖
陈凝福,思虞公长子。妣吴氏,生三子:大谟、大训、大诰。凝福公生于唐仪凤一年(677) 丁丑九月初四日丑时,卒于唐天历一年(767)丁丑十一月十八日子时,寿八十九。葬屋右边田垅中蜘蛛结网形卯山酉向甲庚分金,吴氏生于唐垂拱元年(685)乙酉四月二十五日申时,唐大历元年(766)丙午三月初三日巳时卒,寿八十一,与夫同墓。
六十七世祖
陈大谟,字文忠,凝福公长子。大谟公生于唐开元四年(717)丁巳正月十八日亥时,唐贞元八年(793)乙丑任江南节度使,九年(794)秋迁福建观察使,贞元十年(795)已巳八月而卒,寿七十八。封赠魏国公,谥文忠,今福建福州府建统祠是也。葬于汀州府大堂上。妣马氏唐贞元九年(794)癸酉十二月廿五日卯时卒,生十三子:承业、承继、承恢、承宏、承先、承后、承疆、承统、承绪、承德、承增、承万、承代。十三子散居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惟承业公痛父殁仍居汀州上杭。
六十八世祖
陈承业,大谟公长子。妣林氏,生二子:盛唐、盛周。承业公生于唐天宝十三年(754)乙未九月二十九日戌时。唐大中九年(856)丙子六月初一日卯时卒,寿一百零二。葬上杭来司里梧桐窝玉盘岩珠形已山亥向巽乾分金。林氏生于唐广德元年(763)癸卯十月十六日辰时。唐大中六年(852)癸酉十月十九日未时卒寿八十九与夫同墓。
六十九世祖
陈盛周,承业公次子。妣邓氏生四子:鸿东、鸿西、鸿南、鸿北。盛周公生于唐大历十四年(780)庚申八月初二日亥时,唐会昌年间为崇安儒学正堂,唐咸通元年(860)庚辰十一月二十七子时卒,寿八十。葬来司里汶水峰岽埂岘上。妣邓氏生于唐贞元五年(790)庚午正月初七酉时,唐大中五年(852)壬申二月初十亥时卒,寿六十二,与夫同墓。
七十 世祖
陈鸿南,盛周三子。妣朱氏,生二子:振乾、振坤。鸿南公生于唐元和六年(812)壬辰十二月初一申时,为广东参将,后见贼蜂起致道隐居。唐乾符三年(877)丁酉三月十一午时卒,寿六十五。葬于上杭大池老屋背窝尾坐东向西。妣朱氏生于唐元和十年(816)丙申四月十七卯时,晋天福六年(875)辛丑十月二十七午时卒时年五十九葬羊子岭排上未山丑向。
七十一世祖
陈振乾,鸿南公长子。妣王氏,生四子:云虎、云龙、云豹、云彪。振乾公生于唐开成三年(839)已未二月二十七日巳时,官任杭州知府。唐乾宁一年(895)乙卯八月十七酉时卒,年五十六岁。葬杭州西门外羊塘坪申山寅向笠有华表。妣王氏生于唐开成五年(840)辛酉十月十五巳时,后梁龙德元年(921)辛巳三月十六亥时卒寿八十一,葬上杭来司里野猪峰半窝亥山巳向。
七十二世祖
陈云彪,振乾公四子。妣黄氏,生二子:声和,远和。云彪公生于唐咸通十年(870)庚寅九月初一酉时,宋淳化元年庚寅为惠州府训导,唐天成三年(929已巳三月二十戌时卒於任上,时五十九岁。葬惠州朝天山蛇形已山亥向。黄氏生于唐咸通九年(869)已丑九月十一丑时,唐长兴一年(931)辛卯正月十五午时卒寿六十二,葬来司里东坑口獭形。
七十三世祖
陈声和,云彪公长子,妣邱氏,生二子:安仁、利仁。声和公生唐景福二年(894)甲寅十月十四子时,北宋乾德五年(967)庚辰五十八酉时卒寿七十三。葬汶水高坑尾凤形。邱氏生唐乾宁四年(897)戊午七月初七未时,宋天禧五年(965)辛酉十月初四戌时卒寿六十八与夫同墓。
七十四世祖
陈安仁,声和公长子。妣吴氏,生三子:闻义、从义、见义。安仁公生于后梁贞明三年(918)戊寅六月初七午时,北宋大平兴国七年(982)癸未十一月十九日巳时卒,寿六十四。葬于垅排倒水角,吴氏生后梁贞明二年(917)丁丑年十月二十三戌时,宋景佑四年(981)丁丑七月十八丑时卒寿六十四,与夫同墓。
七十五世祖
陈闻义,安仁公长子。妣林我,生三子:制礼、学礼、行礼。闻义公,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40)庚子九月初八日午时,北宋乾德年间(963)以赐进士出身,授邵武知县,官至湖北巡抚,北宋景德三年(1007)丁未八月十六子时卒,寿六十七。葬湖北西城门外凤呜山。林氏系解元有文公长女,生于北宋宝元元年(938)戊寅年八月十六卯时,封赠二品夫人,北宋大中祥符一年(1009)已酉十一月十八辰时卒寿七十一,葬龙坪朝天山下兔子形。。
七十六世祖
陈制礼,闻义公长子。妣李氏,生一子:深智。制礼公生于后周显德元年(959)已未二月十九辰时,宋熙宁二年已酉为湖北训导, 北宋天圣五年(1028)戊辰十一月十九酉时卒,寿六十九。葬母墓旁,李氏生于北宋建隆一年(961)辛酉四月十三卯时,宋明道元年(1032)壬申八月初一卯时卒寿七十一,葬夫墓旁。
七十七世祖
陈深智,制礼公之子。妣刘氏,生二子:怀信、恒信。深智公生于北宋大平兴国一年 (977)丁丑八月十四日亥时,北宋皇佑元年(1049)己丑二月二十八日巳时卒,寿七十二。葬汶水小针坑丝线绣鞋形。刘氏生于宋大平兴国四年(980庚辰七月十一日丑时,宋宝元一年(1039)己卯八月十九日巳时卒时年五十九,与夫同茔。
七十八世祖
陈怀信,深智公长子。妣张氏,生一子:续嗣。怀信公生于北宋至道元年(995)乙丑年二月十一日丑时,北宋嘉佑五年(1061)辛丑六月初八日子时卒,寿六十六。葬于上杭大池牛子坑岘上虎形丑山未向。张氏生于宋咸平元年(998)戊戌九月初十日亥时, 宋治平一年(1065)乙巳十一月廿十一日已时卒寿六十七,与夫妻茔。
七十九世祖
陈续嗣,怀信公之子,妣朱氏生三子:锡珍。锡钰、锡琅。嗣公生北宋天禧一年(1018)戊午五月初五丑时,宋元丰七年(1085)乙丑八月十五午时卒寿六十七。葬父墓旁。朱氏生宋天圣元年(1023)癸亥六月初三午时,宋元丰四年(1082)壬戌七月初八子时卒时年五十九与夫同茔。
八十 世祖
陈锡珍,续嗣公长子。妣林氏生四子:毓兰。毓蔚、毓芳、毓英。珍公生于北宋景佑二年(1036)丁丑九月二十午时,宋崇宁四年(1106)丙戌十一月二十日子时卒,寿七十葬大池牛子坑窝里人形。林氏生宋宝元元年(1038)戊寅二月初十丑时,宋崇宁三年(1105)乙酉七月十四巳时卒寿六十七,葬大池燕子窝右边坑内倒插金钗形卯山酉向甲庚分金。
八十一世祖
陈毓英,锡珍公四子。妣刘氏,生二子:多传、广传。毓英公生于北宋嘉佑七年(1063)癸卯六月十五日辰时。南宋绍兴元年(1132)壬子十月初七日子时卒,寿六十九。葬汀州西门外离城三十里蜈蚣山窝钳内。刘氏生于北宋嘉佑七年(1063)癸卯七月十八日子时,南宋绍兴元年(1132壬申六月二十四日巳时卒葬寿六十九,与夫同墓。
八十二世祖
陈广传,毓英公次子。妣林氏,生二子:启祯、启祥。广传公生于北宋元符一年(1099)己卯十二月二十四日巳时,南宋乾道四年(1169)已丑月初三日辰时卒,寿七十。葬水角寨朝峰山顶上,仰天海螺形。林氏生于北宋元符一年(1099)己卯六月二十一日辰时,宋景定二年(1162)壬戌八月十八日卯时卒葬寿六十三,与夫同墓。
八十三世祖
陈启祥,广传公次子。妣姚氏,生一子:茂濂。启祥公生于北宋重和一年(1119)巳亥五月十六寅时。南宋咸淳二年(1167)甲寅八月初八日亥时卒,时年四十八。葬水角寨侧蟠龙穴架上金形,姚氏生于宋宣和三年(1121)壬寅七月十七戌时,宋绍兴二十六年(1157)丁巳九月二十九申时卒时年三十六葬夫墓右边。
八十四世祖
陈茂濂,启祥公之子。宋理宗开庆中知嘉兴府为元龙副章使者,遂居浙江温州府清澳县为始祖。妣杨氏生七子:美称为七贤人,宗知(侍从台谏)炤(南宋德佑元年(1275)任常州通判),宗礼(南宋咸淳五年(1270)任签书枢密院事)、伯玉(参军),宜中(状元、后至右丞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文龙(状元参政)、昌明。
八十五世祖
陈昌明,茂濂公第七子。才学兼优。妣未详,生四子:龙江、龙湖、龙海、龙河。
八十六世祖
龙海公,昌明公三子。妣朱氏,生子:立常。龙海公开基南京南水县,系南水县之始祖。
八十七世祖
陈立常,龙海公之子。妣刘氏,系翰林学士刘正臣之女生八子:铜(配余氏生宗环、正环、茂环居江西赣州南桥道路前)、敬(配蔡氏生烺、煌居陕西贵阳府南县十八都)、全(配王氏生玉兰、玉莫居江西临州八十都上墩围九甲竹林里)、施(配牛氏,生玉铨、玉铭居广东嘉应州平远县)、桓(配金氏,生虬、彪、居北京五凤楼前)衡、村、祯。
八十八世祖
陈 衡,字绍基,立常公六子。初为宁化县之始祖。后又为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柳溪村林泉之野为始祖。先时位列朝端,后承命出闽为督学使者,乃知汀州府宁化石壁村葛藤凹风俗淳美,孝义流芳,遂择地而立基焉。后见元政不纲弃官避隐,赴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柳溪村林泉之野创基焉。妣李、赖氏,生八子:元初配顺氏生志亮、志高。居广西柳州府曲江县。元开配王氏生三子:达浦配罗氏居河源上莞。秀浦配黄氏居长乐分一脉居归善县横江。君浦,配?氏,居兴宁大信都毛公寨黄矛岗。元振配六氏,生良浦、善浦、居兴宁上下庄后分居归善城内。元乾归宁化县葛藤坑南九十里上洋田大柏乡居住。元坤(配谢氏生景文、景昌居和平林镇。景文生四子:1志浦、2志海、3志谅、4志溉。(景昌生通达、文达、左达、右达、财达)。元佐、元祯、元美。
八十九世祖
陈元佐,讳高标,衡公第六子。妣朱氏生二子:誉、贽(誉为东莞县令,居东莞为始祖)。元佐公赐进士出身候选县正堂,生于南宋咸淳丁卯三年(1268)庚午六月十一午时,元至顺二年(1332)壬申卒,寿六十四。葬江西太和西十三都。朱氏南宋咸淳庚午六年(1271)辛未八月十八丑时生,元(后)至元四年(1339)已卯正月初一日午时卒,寿六十八与夫同墓。。
九十 世祖
陈贽公,又名法贽,讳世登,元佐公次子,1295年生。系太始祖满公90世孙,义阳王叔达公28世孙,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柳溪村,元文帝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以进士出身,循州训导。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元朝政权解体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决战于鄱阳湖沿岸,陈友谅战败,陈姓族人遭劫难有家归不得,便落居兴宁城南聚星第,后人奉为开基始祖,积德侵昌人丁兴旺,是兴宁、五华、揭西、丰顺、紫金、龙川、河源、和平、博罗、陆河、惠州、连州、阳山及小北江等地的贽公系始祖。后裔还播迁到江西、广西、贵州、四川等全国各地,妣张氏生二子:文、武。贽公墓在兴宁东厢神背岭朱家屋背,猛虎跳墙形,丙山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