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入粤太祖路,江西龙南陈氏墓

 关注13568629059 阅读:28
举报
 

此墓碑碑文:墓葬宋朝之人,其名未见衡公字样,与衡出生于元朝不符(注:衡公应为元末明初人士)。

        六十二世祖
        义阳王陈叔达,字子聪,宣帝顼公第十七子。生于文帝天嘉六年(565乙酉四月十四日,卒于贞观十一年(638)寿七十三。(葬西安蓝田北母袁氏墓旁)。生四子,政德,贤德,重德,绍德讳清(孙氏生)。大建十四年(公元583)封义阳王,(义阳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拜仁武将军佐史,祯明元年(587)任丹阳尹。入隋任内史,绛群通守。唐高祖时任丞相府主簿管机密,贞观初(公元627年)擢礼部尚书,丞相。
       六十三世祖
       陈 清,字绍德,叔达公四子。妣邵氏生二子:楫、卓。清公隋开皇二十年(601)辛酉生。唐上元一年(674)乙亥正月十五子时卒,寿七十三。葬陈家村盘山窝蜈蚣形。邵氏隋大业五年(610)庚午八月初八午时生。于唐垂拱二年(687)丁亥五月初五卯时卒寿七十七,与夫同茔。
       六十四世祖
       陈 楫,清公之子,唐武德八年生(626)乙酉。卒未详。二妣生卒未详妣林氏生一子:焰。焰生越,越生通,通生齐迁庐凌黄金乡,齐生显,显生舜举。妣李氏生一子:思虞(字效舜)。
       六十五世祖
       陈思虞,字效舜,楫公长子。妣张氏,生三子:凝福、凝绿、 凝寿。思虞公生于唐永徽三年(653)壬子七月初一寅时,卒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4)甲戌十月二十六巳时,寿八十一。葬杨梅山村内余家祠后虎形壬山丙向子午分金。张氏生于唐永徽五年(655)乙卯六月二十丑时,卒于唐开元二十一年 (734)甲戌十二月初三酉时卒寿七十九葬老屋背。
        六十六世祖
        陈凝福,思虞公长子。妣吴氏,生三子:大谟、大训、大诰。凝福公生于唐仪凤一年(677) 丁丑九月初四日丑时,卒于唐天历一年(767)丁丑十一月十八日子时,寿八十九。葬屋右边田垅中蜘蛛结网形卯山酉向甲庚分金,吴氏生于唐垂拱元年(685)乙酉四月二十五日申时,唐大历元年(766)丙午三月初三日巳时卒,寿八十一,与夫同墓。
       六十七世祖
       陈大谟,字文忠,凝福公长子。大谟公生于唐开元四年(717)丁巳正月十八日亥时,唐贞元八年(793)乙丑任江南节度使,九年(794)秋迁福建观察使,贞元十年(795)已巳八月而卒,寿七十八。封赠魏国公,谥文忠,今福建福州府建统祠是也。葬于汀州府大堂上。妣马氏唐贞元九年(794)癸酉十二月廿五日卯时卒,生十三子:承业、承继、承恢、承宏、承先、承后、承疆、承统、承绪、承德、承增、承万、承代。十三子散居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惟承业公痛父殁仍居汀州上杭。
       六十八世祖
       陈承业,大谟公长子。妣林氏,生二子:盛唐、盛周。承业公生于唐天宝十三年(754)乙未九月二十九日戌时。唐大中九年(856)丙子六月初一日卯时卒,寿一百零二。葬上杭来司里梧桐窝玉盘岩珠形已山亥向巽乾分金。林氏生于唐广德元年(763)癸卯十月十六日辰时。唐大中六年(852)癸酉十月十九日未时卒寿八十九与夫同墓。
       六十九世祖
       陈盛周,承业公次子。妣邓氏生四子:鸿东、鸿西、鸿南、鸿北。盛周公生于唐大历十四年(780)庚申八月初二日亥时,唐会昌年间为崇安儒学正堂,唐咸通元年(860)庚辰十一月二十七子时卒,寿八十。葬来司里汶水峰岽埂岘上。妣邓氏生于唐贞元五年(790)庚午正月初七酉时,唐大中五年(852)壬申二月初十亥时卒,寿六十二,与夫同墓。
       七十 世祖
       陈鸿南,盛周三子。妣朱氏,生二子:振乾、振坤。鸿南公生于唐元和六年(812)壬辰十二月初一申时,为广东参将,后见贼蜂起致道隐居。唐乾符三年(877)丁酉三月十一午时卒,寿六十五。葬于上杭大池老屋背窝尾坐东向西。妣朱氏生于唐元和十年(816)丙申四月十七卯时,晋天福六年(875)辛丑十月二十七午时卒时年五十九葬羊子岭排上未山丑向。
       七十一世祖
       陈振乾,鸿南公长子。妣王氏,生四子:云虎、云龙、云豹、云彪。振乾公生于唐开成三年(839)已未二月二十七日巳时,官任杭州知府。唐乾宁一年(895)乙卯八月十七酉时卒,年五十六岁。葬杭州西门外羊塘坪申山寅向笠有华表。妣王氏生于唐开成五年(840)辛酉十月十五巳时,后梁龙德元年(921)辛巳三月十六亥时卒寿八十一,葬上杭来司里野猪峰半窝亥山巳向。
      七十二世祖
      陈云彪,振乾公四子。妣黄氏,生二子:声和,远和。云彪公生于唐咸通十年(870)庚寅九月初一酉时,宋淳化元年庚寅为惠州府训导,唐天成三年(929已巳三月二十戌时卒於任上,时五十九岁。葬惠州朝天山蛇形已山亥向。黄氏生于唐咸通九年(869)已丑九月十一丑时,唐长兴一年(931)辛卯正月十五午时卒寿六十二,葬来司里东坑口獭形。
       七十三世祖
       陈声和,云彪公长子,妣邱氏,生二子:安仁、利仁。声和公生唐景福二年(894)甲寅十月十四子时,北宋乾德五年(967)庚辰五十八酉时卒寿七十三。葬汶水高坑尾凤形。邱氏生唐乾宁四年(897)戊午七月初七未时,宋天禧五年(965)辛酉十月初四戌时卒寿六十八与夫同墓。
       七十四世祖
       陈安仁,声和公长子。妣吴氏,生三子:闻义、从义、见义。安仁公生于后梁贞明三年(918)戊寅六月初七午时,北宋大平兴国七年(982)癸未十一月十九日巳时卒,寿六十四。葬于垅排倒水角,吴氏生后梁贞明二年(917)丁丑年十月二十三戌时,宋景佑四年(981)丁丑七月十八丑时卒寿六十四,与夫同墓。
       七十五世祖
       陈闻义,安仁公长子。妣林我,生三子:制礼、学礼、行礼。闻义公,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40)庚子九月初八日午时,北宋乾德年间(963)以赐进士出身,授邵武知县,官至湖北巡抚,北宋景德三年(1007)丁未八月十六子时卒,寿六十七。葬湖北西城门外凤呜山。林氏系解元有文公长女,生于北宋宝元元年(938)戊寅年八月十六卯时,封赠二品夫人,北宋大中祥符一年(1009)已酉十一月十八辰时卒寿七十一,葬龙坪朝天山下兔子形。。
       七十六世祖
        陈制礼,闻义公长子。妣李氏,生一子:深智。制礼公生于后周显德元年(959)已未二月十九辰时,宋熙宁二年已酉为湖北训导, 北宋天圣五年(1028)戊辰十一月十九酉时卒,寿六十九。葬母墓旁,李氏生于北宋建隆一年(961)辛酉四月十三卯时,宋明道元年(1032)壬申八月初一卯时卒寿七十一,葬夫墓旁。
        七十七世祖
        陈深智,制礼公之子。妣刘氏,生二子:怀信、恒信。深智公生于北宋大平兴国一年 (977)丁丑八月十四日亥时,北宋皇佑元年(1049)己丑二月二十八日巳时卒,寿七十二。葬汶水小针坑丝线绣鞋形。刘氏生于宋大平兴国四年(980庚辰七月十一日丑时,宋宝元一年(1039)己卯八月十九日巳时卒时年五十九,与夫同茔。
       七十八世祖
        陈怀信,深智公长子。妣张氏,生一子:续嗣。怀信公生于北宋至道元年(995)乙丑年二月十一日丑时,北宋嘉佑五年(1061)辛丑六月初八日子时卒,寿六十六。葬于上杭大池牛子坑岘上虎形丑山未向。张氏生于宋咸平元年(998)戊戌九月初十日亥时, 宋治平一年(1065)乙巳十一月廿十一日已时卒寿六十七,与夫妻茔。
       七十九世祖
        陈续嗣,怀信公之子,妣朱氏生三子:锡珍。锡钰、锡琅。嗣公生北宋天禧一年(1018)戊午五月初五丑时,宋元丰七年(1085)乙丑八月十五午时卒寿六十七。葬父墓旁。朱氏生宋天圣元年(1023)癸亥六月初三午时,宋元丰四年(1082)壬戌七月初八子时卒时年五十九与夫同茔。
       八十 世祖
       陈锡珍,续嗣公长子。妣林氏生四子:毓兰。毓蔚、毓芳、毓英。珍公生于北宋景佑二年(1036)丁丑九月二十午时,宋崇宁四年(1106)丙戌十一月二十日子时卒,寿七十葬大池牛子坑窝里人形。林氏生宋宝元元年(1038)戊寅二月初十丑时,宋崇宁三年(1105)乙酉七月十四巳时卒寿六十七,葬大池燕子窝右边坑内倒插金钗形卯山酉向甲庚分金。
       八十一世祖
       陈毓英,锡珍公四子。妣刘氏,生二子:多传、广传。毓英公生于北宋嘉佑七年(1063)癸卯六月十五日辰时。南宋绍兴元年(1132)壬子十月初七日子时卒,寿六十九。葬汀州西门外离城三十里蜈蚣山窝钳内。刘氏生于北宋嘉佑七年(1063)癸卯七月十八日子时,南宋绍兴元年(1132壬申六月二十四日巳时卒葬寿六十九,与夫同墓。
       八十二世祖
       陈广传,毓英公次子。妣林氏,生二子:启祯、启祥。广传公生于北宋元符一年(1099)己卯十二月二十四日巳时,南宋乾道四年(1169)已丑月初三日辰时卒,寿七十。葬水角寨朝峰山顶上,仰天海螺形。林氏生于北宋元符一年(1099)己卯六月二十一日辰时,宋景定二年(1162)壬戌八月十八日卯时卒葬寿六十三,与夫同墓。
        八十三世祖
        陈启祥,广传公次子。妣姚氏,生一子:茂濂。启祥公生于北宋重和一年(1119)巳亥五月十六寅时。南宋咸淳二年(1167)甲寅八月初八日亥时卒,时年四十八。葬水角寨侧蟠龙穴架上金形,姚氏生于宋宣和三年(1121)壬寅七月十七戌时,宋绍兴二十六年(1157)丁巳九月二十九申时卒时年三十六葬夫墓右边。
       八十四世祖
       陈茂濂,启祥公之子。宋理宗开庆中知嘉兴府为元龙副章使者,遂居浙江温州府清澳县为始祖。妣杨氏生七子:美称为七贤人,宗知(侍从台谏)炤(南宋德佑元年(1275)任常州通判),宗礼(南宋咸淳五年(1270)任签书枢密院事)、伯玉(参军),宜中(状元、后至右丞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文龙(状元参政)、昌明。
       八十五世祖
       陈昌明,茂濂公第七子。才学兼优。妣未详,生四子:龙江、龙湖、龙海、龙河。
       八十六世祖
       龙海公,昌明公三子。妣朱氏,生子:立常。龙海公开基南京南水县,系南水县之始祖。
       八十七世祖
       陈立常,龙海公之子。妣刘氏,系翰林学士刘正臣之女生八子:铜(配余氏生宗环、正环、茂环居江西赣州南桥道路前)、敬(配蔡氏生烺、煌居陕西贵阳府南县十八都)、全(配王氏生玉兰、玉莫居江西临州八十都上墩围九甲竹林里)、施(配牛氏,生玉铨、玉铭居广东嘉应州平远县)、桓(配金氏,生虬、彪、居北京五凤楼前)衡、村、祯。
       八十八世祖
        陈 衡,字绍基,立常公六子。初为宁化县之始祖。后又为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柳溪村林泉之野为始祖。先时位列朝端,后承命出闽为督学使者,乃知汀州府宁化石壁村葛藤凹风俗淳美,孝义流芳,遂择地而立基焉。后见元政不纲弃官避隐,赴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柳溪村林泉之野创基焉。妣李、赖氏,生八子:元初配顺氏生志亮、志高。居广西柳州府曲江县。元开配王氏生三子:达浦配罗氏居河源上莞。秀浦配黄氏居长乐分一脉居归善县横江。君浦,配?氏,居兴宁大信都毛公寨黄矛岗。元振配六氏,生良浦、善浦、居兴宁上下庄后分居归善城内。元乾归宁化县葛藤坑南九十里上洋田大柏乡居住。元坤(配谢氏生景文、景昌居和平林镇。景文生四子:1志浦、2志海、3志谅、4志溉。(景昌生通达、文达、左达、右达、财达)。元佐、元祯、元美。
       八十九世祖
       陈元佐,讳高标,衡公第六子。妣朱氏生二子:誉、贽(誉为东莞县令,居东莞为始祖)。元佐公赐进士出身候选县正堂,生于南宋咸淳丁卯三年(1268)庚午六月十一午时,元至顺二年(1332)壬申卒,寿六十四。葬江西太和西十三都。朱氏南宋咸淳庚午六年(1271)辛未八月十八丑时生,元(后)至元四年(1339)已卯正月初一日午时卒,寿六十八与夫同墓。。
        九十 世祖
        陈贽公,又名法贽,讳世登,元佐公次子,1295年生。系太始祖满公90世孙,义阳王叔达公28世孙,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柳溪村,元文帝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以进士出身,循州训导。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元朝政权解体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决战于鄱阳湖沿岸,陈友谅战败,陈姓族人遭劫难有家归不得,便落居兴宁城南聚星第,后人奉为开基始祖,积德侵昌人丁兴旺,是兴宁、五华、揭西、丰顺、紫金、龙川、河源、和平、博罗、陆河、惠州、连州、阳山及小北江等地的贽公系始祖。后裔还播迁到江西、广西、贵州、四川等全国各地,妣张氏生二子:文、武。贽公墓在兴宁东厢神背岭朱家屋背,猛虎跳墙形,丙山壬向。

广东兴宁陈氏衡公之子(元美)宗族源流

兴宁阳光网—兴宁客家文化
1世 黄帝,是少典三子,姓公孙,名轩辕,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居轩辕丘上(今河南开封),遂名轩辕。他代神农氏为天子,有土德王之瑞(土德之色为黄色),故曰黄帝,号有熊氏。黄帝经历了五十二战,打败了榆罔,诛杀了蚩尤,降服了神农(炎帝),平息战乱,统一了三大部落,人类文明从此开始。黄帝被尊为三皇之一,五帝中中央之帝,活到111岁而崩,葬在陕西黄陵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汉朝建黄帝陵,供后世祭祀纪念。黄帝第一正妃是西陵氏嫘祖,第二妃是方雷氏的女儿,第三第四妃是彤鱼女之女和嫫母。四妃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佶、环、依。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他俩继承了黄帝的姬姓。黄帝不单是陈氏的先祖,也是许多姓氏的先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世 昌意,封侯若水,妣蜀山氏名昌仆,生四子:颛顼、安、转流、悃。
3世 颛顼,字高阳。其父没有继承帝位,由高阳继承,称颛顼帝,为上古帝王五帝之一,自幼多谋善断,大显政治才能。二十岁时,黄帝就把帝位传给他,在位78年,寿年98岁。妣生二子:穷蝉、鲧。                     
4世 穷蝉,妣生一子:敬康。
5世 敬康,妣生一子:句望。
6世 句望,妣生一子:桥牛。
7世 桥牛,妣生一子:瞽叟。
8世 瞽叟,性顽,继妻性嚣,次子象劣,三人协同虐待舜,皆欲杀舜。妣握登氏生一子:舜,继妣东泽氏生一子:象。

陈氏血缘太祖舜帝世系:
1世 舜,字都君,号重华,尧帝二十一年(公元前2273年)生于姚圩(今山东濮县南),故姓姚。舜生母握登氏贤而早丧,至其童年,苦难深重,然舜素行孝义,宽厚温良。因之深得尧帝重用与天下百姓拥戴。尧帝以长、次女娥皇、女英配之。《史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号有虞,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为上古帝王"五帝"之一。舜治天下时,大行仁政,至孝笃亲,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平盛世之年。舜亦以尧为榜样,不以帝位为私有,112岁时,让位于禹。舜帝南巡狩猎时,崩于苍梧(今广西苍梧县)之野,葬于江南九疑零陵(今湖南零陵宁远县南九疑山上)。妣陶唐氏娥皇无生育,陶唐氏女英生二子:商均、季厘。
2世  商均,号义君,舜帝禅位于禹后,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为虞侯,后改封于陕西商城,故史称其为商均。妣生一子:箕伯。
3世  箕伯,袭侯爵。妣生一子:强余。
4世  强余,袭父候爵。妣生一子:虞颉。
5世  虞颉,袭父候爵,妣生二子:梦熊、虞思。
6世  虞思,袭封侯爵,有贤德,佐夏室中兴,世称虞宾,妣生一子:友龙。
7世  友龙,袭虞侯,妣生一子:寿旰。
8世  寿旰,袭父侯爵,妣生一子:叔仪。
9世 叔仪,袭父侯爵,妣生二子:康伯、康仲。
10世 康仲,追赠虞侯,妣生二子:崇石、祖妫。
11世 祖妫,妣生二子:期、发。
12世 发,商汤灭夏桀,而有天下,乃复封发公于虞,以奉舜祀,并追封其为虞侯。妣生一子:妫方。
13世 妫方,袭父爵,妣生一子:振。
14世 振,袭父爵,妣生一子:维。
15世 维,袭父爵,妣生一子:寿固。
16世 寿固,袭父爵,妣生一子:敖。
17世 敖,袭父爵,生一子:胜。
18世 胜,袭父爵,妣生一子:元捷。
19世 元捷,袭父爵,妣生一子:偃。
20世 偃,袭父爵,妣生一子:姑猛。

      21世 姑猛,袭父爵,妣生一子:公允。
22世 公允,袭父爵,妣生一子:蔺。
23世 蔺,袭父爵,妣生一子:填叔。
24世 填叔,妣生一子:野。
25世 野,妣生一子:无羁。
26世 无羁,妣生一子:菑。
27世 菑,妣生一子:叔正。
28世 叔正,妣生一子:献子。
29世 献子,妣生一子:亚寿。
30世 亚寿,妣生一子:原寿。
31世 原寿,妣生一子:梦延。
32世 梦延,妣生一子:阏父(遏父)。
33世 阏父,字遏父,号虞遂。仕周武王,官为陶正(相当于现中央工业部长)。助周克商纣。公元前1029年,牧野决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周武王得天下后,进行大分封,封阏父之子满于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妣生一子:满(胡公)。
陈氏得姓开宗始祖满公世系
1世 满,谥胡公,舜帝34代孙。原居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后迁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县之南),以住地妫为姓,姓妫名满。其父助周灭纣功高,武王以其长女太姬许配给满,并封满于陈地立国,是为陈国,建都宛丘。备为三恪,以奉舜祀。此后满公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这就是陈氏的肇源,陈国便是陈姓的发祥地。满公是陈国的始君,是陈氏得姓的开宗始祖。生于公元前1067年10月15日,卒于公元前1018年正月15日,在位十六年,享年56岁,葬于卢山龟形(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壕内,因城壕水注浸其址,故以铁固之,称为铁墓。)妣姬氏生二子:犀(申)、皋(相)。
2世  犀羊,谥申公,袭陈侯,在位56年,卒于公元前962年。卒后传位于弟皋羊。妣蓟氏生一子:突。
      皋羊,谥相公,又名林,继兄位,袭陈侯,在位47年,卒于公元前939年,嗣失传,卒后由申公子突继位。
3世  突,谥孝公,又名仁,继叔相公位袭陈侯,在位22年,卒于公元前940年。葬卢山犀牛望月形。妣宋氏生一子:圉戎。
4世  圉戎,谥慎公,又名钊。在位18年,卒于周厉王廿四年(丙午岁)公元前916年。葬卢山蛇形。妣周氏、继妣翟氏生一子:宁。
5世  宁,谥幽公,又名苌,在位23年,卒于周共和十年(公元前893年)。妣杞氏、继妣覃氏生一子:孝。
6世  孝,谥厘公,又名金木父。在位36年,卒于周宣王三十二年(乙巳岁)(公元前796年),葬于卢山上树蛇形。妣鲁氏、继妣刘氏生二子:灵、鍼。
7世  灵,谥武公,又名超,在位15年,卒于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81年),葬卢山上树蛇形。妣齐氏生二子:说、变。
8世  说,谥夷公,又名林熊。在位3年,卒于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传位于弟燮,妣胡氏生育不详。
      变,谥平公,又名元圭。继说(夷公)为陈候,在位23年,卒于周平王十六年(丙戌岁)公元前755年,葬卢山虎形。妣曹氏生一子:圉。
9世  圉,谥文公,又名亹。在位10年,卒于周平王二十六年(丙申岁)公元前745年,葬卢山海螺形。妣齐氏生一子:鲍(桓)、另姬蔡氏生一子:佗。
10世  鲍,谥桓公,在位38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妣吴氏生太子免、陈 厉公跃[子一:敬仲完]、蔡姬生庄公林、陈宣公杵臼。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其异母弟陈佗为夺王位,把太子免杀了而自立,是为励公,在位七年,但人心不服,又性好田猎,不恤国政,常到蔡国寻欢作乐。鲍公次子跃之母舅蔡桓侯命其弟蔡季带兵住陈境,俟佗出猎,擒而杀之,立桓公之次子跃为君是为利公,利公三月继位五月卒,未列入诸侯,由林公继位七年,卒后杵臼继位。
11世  免,立为太子,未能即位,已被佗杀害。
      跃,谥厉公。佗被蔡人杀后,立跃为君,是为厉公。(《史记》误将佗作厉公,是一大误会)。在位7年,卒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生子:完,字敬仲。
      林,谥庄公。跃公卒后,由弟林继位,是为庄公,在位7年,卒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卒后由弟杵臼继位。
      杵臼,谥宣公,继兄林公位,在位45年,卒于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67年),宣公宠妃嬖姬生子:款,想立他为太子,又碍于太子(御寇)不肯,乃杀其太子生子御寇。妣朱氏生一子御寇、宠妾嬖姬生款、子夏。
12世  御寇,太子御寇本为王位之继承人,但宣公宠妾嬖姬合谋杀了太子御寇,使自己之子款登上了王位。厉公之子完,素与御寇善,惧祸及己而奔齐,后改姓田,为田氏始祖。
      款,谥穆公,名钦,继宣公位,在位18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年(乙丑岁)公元前633年,妣郑氏生一子:朔。
      子夏,夏征舒之祖父也。
13世  共公朔,谥共公。继父位,在位18年,卒于(周顷王五年丁未岁)公元前615年。妣许氏生一子:平国。
14世  平国,谥灵公,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600年4月,因辱夏征舒之母,被夏所杀,夏自称为陈侯。太子午逃难于晋。妣李氏生一子:午。
15世  午,谥成公,其父被夏征舒杀后,即奔晋避难。次年楚庄王发兵诛夏征舒,迎午回国继父位,在位30年,卒于周灵王三年(壬辰岁)公元前569年3月。妣晋氏生四子:弱、招、过、黄。
16世  弱,谥哀公,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34年,哀公病重,招与过共谋杀了太子偃师,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杀招,反被招发兵囚禁,哀公惊闻,自缢身亡。元配郑姬生太子偃师、妾夏氏生公子留、妾蔡氏生公子胜。
      招,招立留为陈君,偃师之子吴奔晋避祸,楚灵王闻之,派公子弃疾出兵伐陈,公子留惧而奔郑,招认为有机可乘,诈请过议事。过至,招命左右杀之,取其首级,直赴楚营。曰:"事为过所为,仗大王威,斩之以献,今留惧奔。陈无主,愿大王封之,勿为他姓所有。"时公子胜至,痛述真情。招见势不妙,遂窜逃越国。
17世  偃师,谥悼公,弱公在世时已立太子。尚未即位,已被其叔司徒招与公子过杀害。妣张氏生一子:吴。
18世  吴,谥惠公,嗣位28年,其父被招与过杀害而立留时,出奔晋国。楚灭陈后,弃疾自立为陈侯,长达五年,周景王十六年(公元529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登位,是为楚平王。平王初立,为求得各国的好感,做出姿态,从晋国接回偃师之子吴,复国为君,是为惠公。接父卒之年为建元,在位28年,卒于周敬王十四年(乙未岁)公元前506年。此时的陈国,已经疲惫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妣周氏生一子:柳。
19世  柳,谥怀公,继父位,在位4年,卒于周敬王十八年(公元前502年)。妣林氏生一子:闵
20世  闵,号越,谥泯公,继父位,在位23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是年楚惠王伐陈,杀泯公,亡陈国。妣卫氏生二子:衍(钊)、全温。
下接

《先祖智慧与精神,家族历史谱传承》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