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川兴宁迁,奇壂后裔居川滇 (陈公奇壂,系文兴公十一世孙)

 关注13568629059 阅读:231
举报
 

     近日,笔者在研习客家移民文化时,在四川宜宾有幸拜读了因湖广填川而于清朝雍正年间,自广东兴宁横岗杉树下入川祖人陈公奇壂后裔的《陈氏族谱》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陈氏奇壂公一族的世系源流情况有所了解,为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特以《湖广填川兴宁迁,奇壂后裔居川滇》为题,摘要转述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望多批评指正!谢谢!
  四川宜宾义门陈汀州庄魁公后裔
          三十三代孙陈华
        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湖广填川与陈氏入川及源流世系

(因湖广填川,奇壂四子入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清朝雍正年间,因湖广填四川,陳公奇壂四子;萬能、萬俊、萬傑和萬英,先后自广东省兴宁南厢中堡横岡杉树下(今广东省梅州兴宁市水口镇璜江村)入川开基,分居四川简州毛家场(今简阳福田街道)和四川宜宾叙州府,后裔分居川滇。
       据谱记载:粤自重华协帝,玄德升闻受命之初,奄有四海宗廟享之子孫,保之越夏及商至周武王弔民伐罪,以安天下,定鼎之後,始封三恪时,有胡公满者係虞舜之後裔,故武王封胡公為陶正之官食邑,於河南陳州因邑而受姓,而陈氏之姓於此始焉。
      厥後,陈敬仲奔齊传韶樂於齊,孔子周遊至齊,得聆韶樂,心醉而神怡。春秋之陈亢封南顿候,戰國至陳臻受業孟氏及秦之陈涉起發義兵志比鸿浩,善政善教,以德服人。漢之陳平輔佐炎帝奇计六出,封為鄴都候,東漢之大邱令陳實子:元雲、元秀,孫長文孝先三代,盛德著闻,史记有二難之誉。
      文範聲名,又封長文為大邱縣,晉之陳羣先有司而後司空,五代陳霸先受梁禅而登帝位,富有九有為天下君延一十二世,有九江褒世德相承千口同居食,设廣席鸣锺而食。南唐旌旗閭曰德化義門良有以也,於是離畿索居羣萃州處,各選省會,雖星居别省,文有科甲之魁名,武有品级之荣赠諸公諱號未獲備録,即以鼻祖一脉。如唐之尚書陳淑逹任傳臚職不避雷霆。宋之御史陳光佐相仁宗,陳執中相德宗,陳康伯鼎立朝纲而秉国钧。陳同一陳蕴籍俱编修翰林院,非所謂四表人傑,德業聞望者哉。初未嘗冒,引以誇世離本而沽名者也。
      傳至我始祖茂濂公為宋理宗副章使者,妣张氏生子:俊玉,字昌明。陳昌明才學兼優,授豫章太守。贰世祖昌明公,妣许氏、宋氏、常氏生四子名諱:龍江、龍湖、龍河、龍海。叁世祖龍海公,始居南京南水縣,分支分派一脉傳流而星居别土,又各自编其譜,以宗其籍,将见朗朗雲祧,彰彰竹简螽斯蟄蟄,孰非難弟難兄麟趾振振胥,皆公姓公族俾我後人,恩義交盡禮法,宣明勿昧根本,是為録之。
      始祖陳公諱茂濂,為宋理宗副章使者,妣张氏生子:俊玉,字昌明。
      贰世祖陳公諱俊玉,字昌明,茂濂公之子,妣朱氏生四子:陳龍江、陳龍湖、陳龍河、陳龍海,其餘三房未獲備録。
       叁世祖陳公諱龍海,昌明公四子,妣朱氏生子:陳立常,係南京南水縣居住。
       肆世祖陳立常,龍海公之子,郷试進士,妣劉氏翰林院正臣公之女生八子:陳全、陳施、陳铜、陳璥、陳桓、陳衡,七八两房未詳,陳施妣牛氏生三子:陳玉铨、陳玉铭、陳玉银,移居廣东廣州府,陳玉铨妣黄氏生二子:陳蘭、陳英,移居江西,陳铜妣蔡氏生二子:陳烺、陳煌,陳桓妣金氏生二子:陳龍、陳虎,移居北京城五鳯楼前。
       伍世祖陳公衡,立常公六子,殿试翰林事顺宗皇帝,位列元品任台谏之職,考選福建督学使者,妣赖氏生五子:陳元初、陳元開、陳元乾、陳元坤、陳元振,因陳衡督学福建乃知汀州府寕化縣石壁村赖禄孫,因遭蔡九五乱時,扶母负姪,牽子出逃,入山避之遇盗,於途衆皆散走,禄孫趨避不及以身蔌翼,盗将及其母,禄孫曰:寕殺死我,莫傷我母之命时,母病渴覔水,不得口舍唾呴之,盗相顧骇然不忍殺之,亦取水與之母。九五問曰:汝蓛者何人,负者何人,牽者何人。禄孫曰:蓛者母也,负者姪也,牽者子也。九五曰:不负子而负姪者何也,禄孫曰:容我一訴,我出逃之時忖思,大軍缓至,我之母姪子保全幸也,大軍急至,我丢去此子而存姪,為亡兄遺一孤,若失姪,亡兄之嗣绝矣。丢此子尚有我在。九五憐憫而釋之曰:孝義人也,汝歸以葛掛於門首,我軍不入汝家。禄孫歸一凹,皆掛葛藤。其餘惨害者甚衆,而此一凹獨免其害闻,皇上特赐旌表石壁村後,遂名為葛藤凹,故陳欣慕葛藤凹人才蔚起,风俗淳龐孝義流芳,率家移至葛藤凹居住。後因金人作亂,陳衡隐官避亂,率家逃至江西太和入赣州,又遊豫章向廣東而去,遂住廣東嘉應州興寕縣大信都毛公寨。
       陆世祖陈公諱元開,衡公次子,妣郭氏四娘生女秀英,生三子:永兴、永旺、永昌,续妣王氏秀娘生三子:逹浦、秀浦、君浦。
       柒世祖陳公秀浦,元開公之子,妣黄氏移居长乐縣大嶺背,生子文興、文德,另一房移居惠州府歸善县。
       捌世祖陳公文興,秀浦公之子,妣羅氏生子:陳德佑,因明元年陳友谅擾亂,文興弟兄自长乐縣大嶺背分支分派流於兴宁县南厢中堡横岡杉树下神背石圍子居住,其馀房族未獲考祥,文興公葬於白石乙山辛向,羅氏葬於铺心塘癸山丁向。
       玖世祖陳公德佑,文興公之子,妣馮氏生子陳景興,德佑公葬於白石巳山亥向,冯氏葬於鹁鸠田癸山丁向。
       拾世祖陳公景興,德佑公之子,妣羅氏、趙氏生子:陳金勝,景興公葬於铺心塘,趙氏葬於松樹山行,羅氏葬於坪輋肚。
       拾壹世祖陳公金勝,景興公之子,妣黄氏生二子:陳元、陳亨,金勝公葬於白墓前,黄氏葬於劉坡峯,陳元妣劉氏生子陳法行,分居神背。
       拾贰世祖陳公亨,金勝公次子,妣劉氏生子道政,亨公葬於陳钵田下屋侧,劉氏葬於坪坑裡。
       拾叁世祖陳公道政,亨公之子,妣劉氏生四子:陳寿、陳南、陳兆、陳庆,陳寿後裔仍住原邫,陳庆後裔有住原邫,有上四川简州居住毛家场者。
       拾肆世祖陳公兆,道政公三子,妣锺氏、黄氏生二子:陳文儒、陳文美,兆公葬於石子岡,黄氏葬於社背,锺氏葬於河塘隔,文儒後裔未及備録。
       拾伍世祖陳公文美,兆公次子,妣劉氏生二子:陳應璝、陳應璋(字,陳仕廷),文美公葬於南坑,劉氏葬於石子岡,應璋後裔未及備録。
       拾陆世祖陳公應璝,字,玉廷,文美公次子,妣葉氏生二子:陳习颜(字,陳衷贤)、陳习思(字,达贤),應璝公葬於白墓前禾坪角上,葉氏葬於灣裡,习思後裔未及備録。
       拾柒世祖陳公习颜,應璝公長子,妣赖氏、曾氏生六子:陳奇玺、陳奇壁、陳奇钦、陳奇吉、陳奇壂、陳奇高,习颜公、曾氏、赖氏俱葬於石子岡,奇钦移居潮州府揭扬縣南山约横溪。
       拾捌世祖陳公奇壂,习颜公五子,妣黄氏、张氏生四子:陳萬能、陳萬俊、陳萬傑、陳萬英,奇壂公葬於南坑口,黄氏葬於橋子頭田壠裡,张氏葬於坑子門龍穴頭。
       入川始祖:陳公萬能,奇壂公长子,入川居成都府简州義郷毛家场,妣劉氏生五子:友文、友行、友忠、友信、友韜。长房友文妣黄氏生四子:瑞清、瑞蘭、瑞芳、瑞明(瑞字即是日字一班)。二房友行妣黄氏生四子:瑞鄂、瑞楊、瑞璉、瑞飘。三房友忠妣张氏生四子:瑞禛、瑞祥、瑞秀、瑞鳯。四房友信妣羅氏生四子:瑞龍、瑞鳌、瑞崋、瑞璋。五房友韜妣羅氏生七子:瑞雲、瑞元、瑞葱、瑞振、瑞權、瑞瓊、瑞堯。瑞龍妣谢氏生三子;雲富、雲肖、雲贵,瑞鳌妣朱氏生二子:雲賢、雲聖,瑞崋妣羅氏、杨氏生二子:雲紫、雲福,瑞璋妣黄氏生一子:雲昭。
       入川始祖:陳公萬俊,奇壂公次子,移居四川城都府简州義郷毛家場,妣劉氏生三子:友道、友筵、友恃。云南镇雄芒部学堂头居住有萬俊公后裔。
       入川始祖:陳公萬傑,奇壂公三子,移居四川省叙州府宜宾县天池乡,妣黄氏生五子:友進(妣张氏)、友先(妣古氏)、友瑞(妣劉氏)、友樑(妣劉氏、古氏)、友端(妣古氏)。長房友進仍居广东,二房友先迁宜宾县水过河乡鱼嘴,三房友瑞迁安边乡地名巴娄坝,四房友樑、五房友端迁宜宾县菜坝乡思坡溪、牛喜揙。后裔分居云南镇雄、水富及四川宜宾等地。
       入川始祖;陳公萬英,奇壂公四子,十八嵗上川居叙州府宜宾县白沙乡蒋家坝,妣劉氏生五子:友琳、友梅、友举、友隆、友慶。陳公友琳,萬英公長子,妣羅氏生子:日辉(又名日耀)。日辉公自广东入川居叙州府宜宾县白沙乡,妣锺氏生子:洪清、洪瑞、洪徳、洪贵、洪元。洪清公,妣林氏生子:绍猷、绍尧、绍贤、绍文。洪瑞公妣龙氏生子:绍顺、绍堂、绍険。洪贵公,妣张氏生六子:绍先、绍谟、绍坤、绍乾、绍明、绍勳。洪元公,妣廖氏生三子:绍禹、绍龙、绍星。
      陳公友隆,萬英公五子,自广东兴宁入川居泸州,后移居云南省镇雄州古芒部,妣黄氏生四子;日夀、日成、日祯、日祥,四房俱移居雲南省镇雄州古芒部。日夀公妣劉氏生二子:洪逹、洪桂,洪逹公妣王氏生二子:步墀、步蟾,洪桂妣金氏生二子:步瀛、步鳌,日成公妣劉氏生三子:洪璋、洪昌、洪元,道光戊戌年入镇邑文庠,辛丑年應補廪餼,洪璋公妣谭氏、劉氏、袁氏生六子:步星(维翰)、步宸(维垣)、步凌(维周)、步月(维藩)、步魁(维桢)、步陞(维祺),洪昌公妣氏生二子:步雲、步衢,步雲道光壬寅年报捐正九品,洪元公妣郑氏、吴氏生三子;步勋(妣周氏)、维高(妣汪氏、郑氏)、维熙(妣吴氏、杨氏),日祯公妣氏生子洪芳,洪芳公妣氏生二子:步武、步霄,日祥公妣氏生子洪蘭,洪蘭公妣氏生三子:步哲、步漢、步賢。
       陳公维周,洪璋公三子,一代朝臣,字岐甫,号东屏,镇雄芒部人,人称陳天官。世家出身,约生于清道光初年,自幼苦读诗书,通八股文。道光三十年庚戍(公元1850年)为镇雄州痒生。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乡试,考中第二十八名举人,为云南绅士。同治元年壬戍(公元1862年)会试中进士,殿试钦点,立赐同进士出身,撤签吏部文选主事,后清吏司兼验封清吏司行走、吏部郎中、钦差、通州坐粮厅汉监督(清代的官制,设满、汉各一名),封贤政大夫、湖北兵备道,钦命二品顶戴花翎,总理湖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湖南等八省漕粮及云南、贵州铜、铅、锡课,兼理河道。
       维周为官,清正廉明,为人所敬,建家于北京西城土地庙,又建“天官府”于芒部街(今芒部粮管所),其弟陈维祯系咸丰十一年壬戍(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一等拨贡,湖南候补知县,代理湖南新宁县知县。
       入川后,友樑公派下至第三代國柄公系新拟字派:開鳯大光荣,顕逹本锡明;孝義啟正漢,世学志永興。
       開字派启用后,云南镇雄传来萬英公后裔五世孙天官陈维周(义门陈汀州庄魁公后裔二十九世孙)所编统一字派:维宗之序,世继其光;兰森桂复,泽厚源长;修名典则,永正家邦;用昭壹本,克庆发祥。
       入川字派简述:
      入川居简州毛家场:入川至十二代:萬—友—瑞—雲—维—宗—之—序—世—继—其—光(入川始祖:陈公萬能、萬俊)。       
      入川迁宜宾五桐桥:入川至十二代:萬—友—日—国—开—宗—之—序—世—继—其—光(入川始祖:陈公萬傑)。
       入川迁宜宾陈湾头:入川至十二代:萬—友—日—林—正—宗—之—序—世—继—其—光(入川始祖:陈公萬傑)。
       入川迁水富巴娄坝:入川至十二代:萬—友—日—九—玉—大—之—序—世—继—其—光(入川始祖:陈公萬傑)。
       入川居宜宾白沙:入川至十二代:萬—友—日—洪—绍—登—科—正—世—继—其—光(入川始祖:陈公萬英)。 
       入川后迁云南镇雄:入川至十二代:萬—友—日—洪—維—宗—之—序—世—继—其—光(入川始祖;陈公萬俊、萬英)。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