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载:"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五帝之一的舜出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余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河南淮阳,古称宛丘、陈州,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上古时代位居三皇之首的伏羲氏、女娲氏与神农氏都曾在此建都,是中华姓氏文化、中华民族“龙”和“龙文化”的发源地。从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断,历代皇室望族、文人墨客均来淮阳朝宗谒祖,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举行规模盛大的朝祖庙会,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君到淮阳来,才知故乡事。”陈氏子孙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淮阳是陈氏家人永远也绕不过的血脉之源。在河南省淮阳县龙湖东南方的南坛湖畔,有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铁墓,铁墓里埋葬的是陈氏的得姓始祖陈胡公讳满,3000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世界各地陈氏子孙向往的圣地,是天下众多陈姓家人的“根”之所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与风云,陈胡公始祖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代子孙,比孔子世族还多四十多代。由陈姓分支出去的60多个(一说75个)姓氏中,胡、王、袁、田、孙、陆等姓氏还是中国的大姓,而且都尊胡公为始祖。其中汉代立新朝的王莽,孙姓的"兵圣"孙武、孙膑及三国时期创立吴国的孙权、我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胡锦涛等都是胡公后裔。


天下陈氏出淮阳。据《史记•陈杞世家》所载:陈胡公妫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 舜有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娥皇无子,女英有一个儿子叫商均,所以商均是舜的嫡长子。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商均与尧的儿子丹朱一样,是个庸人,当然没有资格获得父亲的帝位。舜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禹即帝位后,将商均封在虞城,此虞城一般认为在今河南虞城县。此后商均迁徙,他的后人虞思仍留在虞城旧地。这以后,帝舜后裔的爵位封国时断时续。到了周代,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在分封“先圣王”后裔时,寻到帝舜的后代妫满,建立陈国。妫满称陈胡公,他的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姓族。经过三千年的繁衍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中华第五大姓,辉煌的家族是构成中华民族的重要主体,是中华姓氏之林一颗闪耀的明星!根在淮阳,枝发华夏,陈氏子孙遍及世界各地,在国内,陈姓人口排名第五位,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以及台湾等地区,陈姓为第一大姓。目前,台湾有陈姓200多万人,是陈姓比例最多的地区之一,号称“陈林半天下”。从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起,海外的陈氏后裔,纷纷回国寻根谒祖。
在淮阳县龙湖东南方的南坛湖畔,有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铁墓,铁墓里埋葬的是陈氏的得姓始祖陈胡公满,3000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世界各地陈氏子孙向往的圣地,是天下众多陈姓家人的“根”之所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广大陈氏贤达及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修复陈胡公陵园的整体规划已全面启动。现在的陈胡公铁墓就是新加坡著名的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复建的。陵园内建筑规划为:陈氏第一祠陈胡公祠、各支脉分祠和陈氏博物院、陈氏书院、陈氏名人苑、陈氏碑林、灵塔等。目前,已整修好通往陈胡公墓的神道,新修了墓前广场,修建了大石牌楼及设计古朴典雅的陈胡公大殿等建筑和景观。这里,就是陈氏宗亲家人的根之所在,广大陈氏族人及所有陈胡公裔孙寻根谒祖的圣地!


据淮阳陈胡公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陈宪勇介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陈姓名门皇皇,望族泱泱,名人灿若星辰,浩如烟海,如孔子高足陈亢、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唐出使西域取经传播东方文明的陈玄奘、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云、陈毅、陈赓等。据资料显示,在二万多人的历史名人中,陈姓占2800多人,为君、王、侯者逾百人,为宰相、将帅者60余人。特别是近现代各行各业出类拔萃者不胜枚举,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文章资料来源于《永定陈氏文化》之《中华陈氏历史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