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繁衍发展简史

 关注陈雄耀 阅读:388
举报
 

         陈姓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香港、澳门、台湾是第一大姓,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是第一大姓。在中国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
      陈氏迄今,中国陈姓人口达7000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为世界第四大姓,仅次于李王张三姓。其中颍川陈氏子孙达6000万以上,名列中国第五大姓,在南方地区和海外名列第一大姓。   
        颍川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历史悠久,名声响亮,帝王将相,人才济济,影响巨大。颍川郡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据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风流的颍川陈氏家族史卷。
一、晋朝: 陈姓进入福建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移的地区。同时,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时有颍川陈寔公六世孙、季方之曾孙、和之孙,台之子陈润,字文茜,仕晋散骑常侍,南海太守,于晋永嘉二年(308年)由光州固始县南渡入闽,初寓居福州乌石山。陈润后迁长乐岱边,再迁闽侯居住。
陈润衍派,影响深远,如其后裔陈迈,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建置莆田县,成为开莆陈氏始祖,其后支系繁多,如莆田县浮山陈、侯峰陈、留坡陈、柘山陈氏、五象陈氏,特别是“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玉湖陈氏,均是陈迈的后裔。
二、 陈朝:霸先开国促发展
陈寔的后嗣元方这一支脉的裔孙陈世达,在晋朝为官,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随元帝司马睿南下,自江北颍川许昌迁家于吴兴郡长城县(即今浙江省长兴县)下若里。陈世达历官丞相椽,太子洗马,南来后任江州刺史,出为长城令。他迁家太湖边下若里时曾说:“此地山川秀丽,子孙必钟其灵。”经过240年的繁衍生息,出了个陈霸先(503年-559年),陈霸先在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受梁禅位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陈武帝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寔的后裔。
三、宋朝:福建为陈姓第一大省
宋朝时期,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9%,为宋朝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2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闽粤赣湘、苏浙、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陈姓聚集地。
四、明朝:浙江为陈姓第一大省
明朝时期,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纯增长率高达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5.4%,其次分布于广东、安徽、山东、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4.6%。浙江为陈姓第一大省约占陈姓总人口的20%。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皖鲁、赣闽粤湘两大块陈姓人口聚集地区,陈姓聚集重心开始裂解,向东、向南分离。
五、当代:广东为陈姓第一大省
当代陈姓的人口已达到5800万,为全国第五大姓。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陈姓人口由420万激增到5800万,增长了近14倍,增长速度略超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陈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福建、江苏、浙江五省,大约占陈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河南、湖南、安徽、湖北、台湾、山东、广西、贵州、江西九省,又集中了38%。广东为当代陈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北少陈姓、南多陈姓的局面。形成了粤闽浙陈姓高聚集中心,然后向西北方向呈梯度减少。
陈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闽粤台琼浙、苏皖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广西大部、川渝贵交界地区,居住了大约百分之五十四点七的陈姓人口。苏皖赣湘北部、川渝贵大部、云南、湖北、鲁豫大部、陕甘宁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西部、辽宁北部、新疆西北部,居住了大约百分之三十四的陈姓人口。
六、陈氏入粤
义门客家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义门陈氏后裔陈魁率族人97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含永定),至其曾孙孟一郎、孟二郎、孟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河源、龙川、紫金、云浮等市县;曾孙仲四郎、仲六郎、仲七郎、仲八郎支系后裔,也纷纷迁往广东各县市,峰公、岳公后裔也散布广东。至此,汀川庄五山公后裔入注广东,衍成望族,实冠全粤矣。清代,部分支系后裔迁居台湾。
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七、湖广填四川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四川历经战乱。特别是“张献忠屠川”之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荒凉残破、千疮百孔,人口急剧减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人口统计,四川省仅9万余人。康熙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于是,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大量陈氏人口随移民大军迁居四川。
八、移居海外
福建是著名侨乡,明清以后,福建沿海人口暴涨,很多族人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陈姓是第一大姓。近现代,福州地区的族人远渡美国、日本,在当地汇聚了诸如长乐帮、福清帮,形成了许多的唐人街。在异国他邦,陈氏族人身影无处不在。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