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陈洪进家世渊源考

 关注陈雄耀 阅读:1269
举报
 

宋忠顺王陈洪进像

 一,宋忠顺王陈洪进生平事迹

宋朝开国显贵、仙游名人陈洪进生平事迹陈洪进(914年--985年),字济川,宋兴化军(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人,军旅出身,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于平海军节度使兼泉(州)漳(州)观察使任上,献所掌泉、漳两郡及所辖十四县,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被封杞国公。雍熙元年(984年),再被进封为岐国公。雍熙二年(985年),陈洪进因病去世,宋太宗为此罢朝二日,并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南康郡王。陈洪进少年时家境贫寒,以才勇闻名乡里。青年时应募从军,为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部属。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陈洪进协助留从效擒杀朱文进的部将黄绍颇,奉命将黄绍颇首级送往建州(州治设今建瓯),向富沙王王延政请功。后回泉州,仍为留从效部将。南唐保大七年(949年),陈洪进升任统军使,和节度副使张汉思同掌军权。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政权。陈洪进审时度势,表面仍假附南唐,派人向南唐后主李煜请命,被委任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暗中派衙将魏仁济于宋乾德元年(963年)绕道赴汴京,向宋太祖奉表称臣,表示愿纳土归宋。宋太祖下诏慰抚。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病逝,从子留绍镃执掌泉、漳军政。不久以后,陈洪进以留绍镃勾结吴越国背叛南唐为由,将其废黜,推举张汉思为留后,自为副使。军政事务皆取决于洪进。张汉思诸子不服,欲谋害洪进。洪进遂于乾德元年夺张汉思权,自称留后,从此独据泉、漳二州。乾德二年,宋太祖命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泉、漳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并以其子文显为节度副使、文颢为漳州刺史。陈洪进主政泉、漳时,曾改革田赋,兴修水利,如重修天水淮(后改名为节度淮);筑陈埭,合南浦诸水为陡门,通归于海等,有利于泉州地区经济发展。并于州衙东北隅筑“云榭”,拓建罗城,把松湾地纳入城区,建千佛庵(后改称崇福寺);于法石山筑坛建寺,扩建南安九日山延福寺,镌大石佛像于九日山高土峰绝顶。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病逝。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加封洪进为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赴开封入觐,上《纳地表》,表中言:“志益恋于君轩,心遂忘于坎井。臣不胜大愿,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遂为内地;蚩蚩生齿之类,得见太平”。于是将泉、漳二州及其所辖14县计151978户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赐给白金绢帛,增给食邑,升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太平兴国四年,陈洪进随太宗攻取太原,立功甚伟。太平兴国六年,被封为杞国公,雍熙元年(984年)加封为岐国公。宋太宗念他年已古稀,特免其朝请,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雍熙二年,陈洪进病逝于开封,享年72岁。宋太宗为此罢朝二日,以示悼念。赐赠中书令,谥号忠顺,追封颖州会稽东海南康王,敕葬开封祥符县田村。陈洪进长期管辖漳、泉二州之地,在五代末到北宋初这段期间,对闽南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过贡献,在泉州影响尤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新旧王朝交替的转折关头,陈洪进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纳土归宋,使天下百姓免于兵戎之苦,避免了战争给国家和地方带来的灾祸,保持了漳州、泉州地方的安定和繁荣,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三朝将相勋臣第,九世和同义士家。曾历唐、五代、宋三朝皆为将相并被宋太祖赵光义赐其谥号“忠顺王”的陈洪进能摈弃为满足一己私欲而要天下万千百姓为其陪葬的念头,毅然纳土归宋,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大智大勇,是最为爱国爱乡爱土的仁人志士,在宋初为统一祖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陈洪进的一生是保境安民,安邦治国,为官清廉,执政为民,爱国佑民,功勋卓著的一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二、忠顺王陈洪进家世考
       陈洪进,《宋史·世家》有传,福建仙游人也。却没有提及他的祖籍。时至今日,他的祖籍渐渐不为人知,甚至冠以他籍。纵观福建闽南的族谱,都认定他是南院始祖陈邕的后代。谓陈邕之后光举迁莆田,光举之孙即陈洪进。似乎毫无破绽。不仅如此,还将他的王爵,谥号(忠顺)都给了陈邕,闽南很多人都称陈邕为忠顺王,而竟不知其所以然。(按:小时候的认识有限,也容易被其他族谱给误导。现在看来,外地的族谱本身就没有参考价值,而且陈邕本身的南院世系,也是编造出来的,其实是福清本地陈氏。)而陈洪进的老家仙游枫亭镇1997年新修的《枫亭志》则干脆认定他是开漳圣王陈政、陈元光之后,并大谈开漳圣王的事迹。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反而被搞得复杂了。查查史书,《宋史》不谈,新旧五代史也不说,那么查查别史。清代吴任臣的《十国春秋》是一本较著名的别史。《十国春秋·闽四·陈洪进传》谈到:“陈洪进,字济川,先世本临淮人,已而迁泉州,居仙游县之枫亭,遂为仙游人。”他认为陈洪进是临淮人(泗州,原属安徽,今属江苏盱眙县)。《十国春秋》是清仁和人所作,距离五代已十分遥远,说服力有限。(这个看法是不妥的,十国春秋作为一本严格的正史性质的书,文献还是很讲究的。)后来翻看《东都事略·列传七》中说:“陈洪进,字济川,其先泗州人也。曾祖为闽官,遭乱因家泉州之仙游县。”《东都事略》的作者王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王偁,字季平,眉州人,父赏,绍兴中为实录修撰,偁继其学”他是南宋初中期的,像司马迁那样继父为修史之臣,对前朝的史料十分清楚。所著此书为北宋一代历史,颇为人看重,《宋史·艺文志》即从此而来。四库馆臣将其选入别史类,也颇有好评。至此可以完全确定陈洪进是临淮人(泗州)。其实还可以更简单地发现真相。查查陈洪进家乡的典籍,最好是与他相距不远之作。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就是他的同县,且同为枫亭人。蔡襄的《蔡忠惠集。卷三十八》有:右千牛卫大将军致仕陈公墓志铭:公讳(善页)文,字辅臣,其先世临淮人,曰珂者,因官入闽,居泉州仙游,兵阻道绝,乃留不返。公之曾王父曰太子太傅讳某,王父曰太子太师讳 (这个字打不出来),皇考曰赠中书令谥曰忠顺累封南康郡王讳洪进,皇妣曰邓国太夫人林氏,曰河南县太君林氏者,以公追封(此二人应该都是枫亭林氏,林宋卿的祖先辈、、、、、)。这里的“珂者”,同时代人蔡忠惠公笔下的“珂者”,可信度高!但没提始迁祖“珂”公与文善页 公隔多少代,只说文善页  公“先世珂者”。但依据北宋曾巩《隆平集》卷十二:“陈洪进,字济川,其先泗州人。曾祖为闽官,遭乱,因家泉州仙游县。”南宋“致力于史学”、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偁也直奔主题:“珂洪进曾祖”!可见,南康郡王陈洪进祖籍临淮。所谓的陈邕说,陈政说等等,都是后人的牵强附会。
三、陈洪进上祖渊源世系考      据南朝陈族谱记载:陈洪进乃南朝陈宣帝顼公第十七子义阳王陈叔达公次子贤德公脉下。世系如下:叔达--贤德--郡—福--仲奇--商--峻--翱--记--珂--掎--孺--洪进。62世(1)叔达 字子聪又字符显,陈宣帝顼公十七子,南朝陈文帝天嘉6年乙酉生,封义阳王。义阳,治在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母袁昭容生三子:叔文、叔达、叔坦。隋炀帝杨广大业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唐武德中,封江国公,历礼部尚书。唐玄宗李隆基开元25年丁丑73岁卒。有的谱载:叔达仕唐时年57。唐太宗李世民贞观9年乙未卒赠户部尚书,谥曰忠。有集15卷。详《旧唐书》列传第11陈叔达 妣孔氏俱葬陕西西安蓝田北山。子四:政德,贤德,仲德,明德。63世(2)贤德 字国士,达公次子,隋文帝杨坚开皇11年辛亥生,兵部侍郎,南安郡公。葬凤阳临淮县湖田。配胡氏子1:郡公64世(3)唐郡公 贤德之子,唐高祖李渊武德2年己卯生,配方氏子1:福65世(4)福 郡公之子,字自求,唐高宗李治显庆2年丁巳生。配万氏子二:仲芳,仲奇。66世(5)仲奇 福公次子,唐高宗李治开耀元年[也是永隆2年]生,[诗平注:9 月后为开耀,8月前为永隆,故永隆2年也是对的]唐中奉大夫,太常宗政加给事中葬河南许昌临颖县南山。配倪氏子1:商67世(6)商公 奇公之子,字述圣,唐玄宗李隆基开元13年乙丑生,唐御史大夫,葬河南汝宁朝阳南山。配杨氏子三:岿,峻,嶷68世(7) 峻公 商公次子,唐考工员外郎,秘书监侍御史。子五: ,翿,翲,翮,翱。69世(8)翱公 峻公五子,唐扬州刺史,配长宁公主。俱葬福建莆田壶公山阳玉玑峰。 子:记。翱公迁莆田仙游。70世(9)记公 翱公之子,唐左神策府校尉,开国公。妣钟氏俱葬福建莆田壶公山。子:珂。71世(10)珂公 记公之子,唐宣宗李忱大中大夫豪州刺史,四川节度使。宋因洪进纳土, 赐中书令,郑国公。妣谢氏俱葬福建莆田壶公山。子三:挦,掎,抟72世(11)掎公 珂公次子,唐光禄大夫,南海军节度使。宋尚书令,卫国公。妣林氏俱葬福建莆田壶公山。子一:孺73世(12)孺公 掎公之子,唐大中大夫,中书舍人。隋国公妣林氏俱葬福建莆田壶公山。子二:洪范,洪进。陈洪进纳地归宋后,“四弟七子俱封侯”。四弟:洪銛为漳州刺史、蔭封侯爵;洪暹为防禦使;洪艺为光禄大夫、蔭封侯爵;洪祯为训练仆射。七子:长子陈文顕为平海军节度使、通州、扬州刺史、袭国公;次子文颢为漳州刺史、康州刺史,擢升太子太师;三子陈文顗为滁州刺史;四子陈文顼为颐州刺史、封银青光禄大夫;五子文善页为徐州都指挥使,封千牛卫大将军;六子文顿为刺州刺史;七子文頔为左班殿值。陈洪进的孙辈也英才辈出,累世簪缨,有陈宗元为颐州刺史、殿中丞;宗绶为大理寺评事;宗绵为武宁军节度使;宗缵为太子中舍;宗绛为殿中丞等。 陈洪进曾孙,有陈增官功迪郎;陈坦为海阳县令;陈光为奉直大夫;陈旭为殿中丞;陈局为朝请大夫、直秘阁、广信知府等。陈洪进后裔称“忠顺世家”或“南康世家”,后裔遍布福建仙游、泉州,浙江苍南,广东潮汕地区(陈坦、陈增)、珠江三角洲及粤北、粤西(陈瑚、陈文、陈凤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繁衍人口在100万以上。可见,陈洪进家族不愧是一个辉煌的家族、荣耀的家族,陈洪进及其子孙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整理人:陈雄耀   (系福建省陈氏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级谱牒师)
(资料主要来源于:《宋代名臣陈洪进》、《陈氏世家》及网载南朝义阳王陈叔达世系等资料。) 

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陈氏世家》所载“墓志铭”

右千牛卫大将军致仕陈公墓志铭

公讳(善页)文(当作文shan),字辅臣,其先世临淮人,曰珂者,因官入闽,居泉州仙游,兵阻道绝,乃留不返。公之曾王父曰太子太傅讳某,王父曰太子太师讳 (这个字打不出来),皇考曰赠中书令谥曰忠顺累封南康郡王讳洪进,皇妣曰邓国太夫人林氏,曰河南县太君林氏者,以公追封(此二人应该都是枫亭林氏,林宋卿的祖先辈,我的祖先辈)。公之配曰太原县君故永清军节度使赠中书令王公守斌之女

公之男八人长曰西头供奉官宗顔,次曰三班奉职宗晦、宗鲁,其幼而夭者曰宗回、宗旦,皆奉职。曰宗周,借职。曰宗可、宗杰,皆未仕。女十人,长适皇属右屯卫大将军宗鼎,三人尚幼,六人蚤世。一为内殿崇班阁门祗候马崇懿之妻

公之歴官自南康王上漳泉土地之图除武宁军节度使授公徐州卫内都指挥使王薨补西头供奉官七迁至供备库使眞宗皇帝祀汾隂恩恤勲徳之后以公为阁门祗候公之歴任监管之局六秦州长道盐酒税䕶民渠文思院致逺务刍秸之司酒齐之职兵都监之命四兴元府舒广二州许州之长葛一为泗洲廵检再为明越及䖍吉郡都巡检使庆厯二年以右千牛卫大将军致仕明年二月癸卯终于建初坊之第春秋六十九以其年十二月丙辰塟于开封府祥符县魏陵乡吴子原,从先王之域,公之世家功业列于太史氏铭于大墓宜不复纪然

某少时居乡里,闻长老为某言王本末。自王氏世有全闽其后部将黄绍颇据泉州以守王与留从効诛绍颇有功及从効为帅王为之副从効死张汉思继暨汉思昏不治王自代之太祖皇帝御天下间道请命于朝即授平海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三年以其族归京师献所有地朝廷不加一镞而籍二州之人二州之人耕于山渔于泽不罹祸患涵濡太平之泽者王之庇佑我莫知深矣及某游官知公之为人处丰贵显荣之间而能脱奢豪之习清约恬默以自娱适招延士人讲论书史仕宦四十年率以次迁未尝吐一语以干势要人临官处事一以法令不能辄为轻重将老即引去截然有自止不屈之意终始善良公之没嗣子宗顔复以孝闻本朝之制●武职者不为居父母丧去官宗顔力求解罢服丧以尽子道朝廷从而奬之以率励天下又能教其弟宗晦宗鲁从学谨饬信乎能蹈孝友之节者也供奉君谓予曰嗟吾母氏一礼法持守门户鞠养诸子慈孝均一自先君子弃世时发箧视诸生平告勅抚而泣且戒曰巳矣乎不复见也孰能永乃翁之传者耶孤敢以哀请幸次先君子之行志于墓某于陈氏所闻所见通知其三世遂铭之曰

推公之父举二州之地归命于朝世名以忠推公之子善天下之善服丧于家人谓之孝公乎上承乎忠而下遗其孝公之令徳于是而显十世之宥或以无有云谁必之视公之后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