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印象
1948年,李锐担任高岗的政治秘书,与高岗有近距离交往,了解很多高岗的生活细节。2002年,他向我口述了对高岗的印象。他告诉我:
高岗这个人从性格上说,跟毛泽东有很多相似之处,否则毛不会那样喜欢他。随高岗工作期间,他咬牙切齿地跟我讲述过郭述申把火钳烧红了,烫他的屁股(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朱理治在陕北红军中搞肃反,高岗被关起来,受过刑)。他告诉我,毛泽东到陕北后第一次见到他,第一句话就说:“我比你的处境好不了多少。”高岗还谈到毛在延安时同他议论过周恩来,因为整风中除批王明,就是批周的经验主义;毛还跟他议论过陈云,说陈云这个人“树叶掉下来怕打脑壳”,意思是胆子小。毛真正欣赏的是高岗这种人,他喜欢绿林豪杰,不喜欢知识分子。毛后来提拔高岗,整风以后让他担任西北局书记,把他抬得很高,甚至想过让他当接班人。
高岗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文化不高,又不爱读书,好玩,跳舞、下棋,玩女人。譬如他喜欢下围棋,晚上常常找我上楼陪他下棋,一下棋就把电话听筒拿下来,不接电话。他下不过我,有时下到十二点也不罢手。一次范元甄用英语写个条子,催我下楼休息。高岗对老婆很坏,动手打,有一次甚至揪着李力群的头发,从楼梯上推下去。我后来离开他,有一个因素,就是怕他搞范元甄。
但是高岗很看重文化,懂得用知识分子,这是他的一个大特点。可以谈一件事:张闻天是党内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去过美国,年轻时写过小说《飘零的黄叶》。当时东北分九个省,张在佳木斯当省委书记,高同我谈,拟调张到东北局当组织部长,让我起草电报。高岗非常看重张闻天。我到高岗那里工作后不久,他把马洪也调去了,马洪是铁路工人出身,在延安马列学院工作过,后来曾任东北局秘书长。安志文那时候当县委书记,高把他也调来了。安志文是安子文的弟弟,是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解放后在东北局工作阶段,高岗就是靠这两个人。安志文是有头脑的,他后来跟赵紫阳的关系很好。在用人方面,高岗知道自己没有东西,他是“放手用”用知识分子。
高岗是这么一个人,没有书本知识,平常主持会议讲话也不太多,但是能抓住要害,局面他是能掌握的,这一点比较厉害,大家对他还是服服帖帖的,他毕竟主掌过一个地区很多年。原来在陕北,他和刘志丹在一起的时候,就是自己干起来的,独立为王。我记得高岗跟我谈到东北当时的形势时,谈得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北满的根据地建设好。北满背靠苏联,是粮仓,经济发展得比较好。当时关键的一步棋是什么呢?高岗讲,就是剿匪。那个时候东北的地主武装都打着先遣军、地下军等招牌,地主武装非常普遍,有些完全是土匪型的,东北在历史上有这个传统,当然也同国民党的鼓励有关系。高岗那时候还跟我谈过,说陈云没有打仗的经验,(当时北满分局陈云是政委,高岗是司令员)他在宾县跟陈云住在一起时,自己拿一挺机关枪,保护陈云。宾县在北满,是个很大的县,不是下决心把土匪搞掉,北满不可能有后来的局面,如果没有北满的稳定和巩固,东北不可能那样快地取得全面的胜利。
李锐和我谈高岗是17年前,当时高岗在主流舆论的评价中几乎全是负面。但李锐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他口述的高岗就显得十分鲜活。他提供了一个观察历史人物的范例。
(老木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