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话汪氏

阅读量: 1 0

百家姓中话汪氏

汪传祥

汪氏渊源

汪氏历史距今 2600 余年, 可谓源远流长, 远祖可追溯到夏朝的轩辕黄帝、 系后稷, 再周公, 是正统贵胄名门。 据史料记载, 周朝周公旦时, 其公子姬伯禽被封到鲁国, 成为鲁国首任君主, 名鲁国公, 简称鲁公。 鲁国建都于今山东曲阜, 鲁公的第十三代裔孙, 即第二十一位国君 “鲁成公”。 鲁成公次子, 他的第二个儿子本姓姬, 出生前预先拟取得名字叫 “满”。 出生后改为 “汪”, 全称姬汪。 姬汪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有了大功, 被鲁襄公封为颍川侯, 主管颍川这一区域, 所以又叫颍川汪侯。 颍川汪侯, 是黄帝第五十九代嫡传, 是周文王第十六代孙, 汪侯即为汪姓的得姓始祖, 也就是说汪姓的姓氏是从这里开始的。

据说姬汪出生时, 两只手是紧握双掌的, 三天后才得以伸开。 伸开双掌后, 出现异常的手纹: 左手掌呈现水形纹路, 右手掌则呈现王形纹, 合起来就是一个篆体的 “汪” 字。 于是, 成公就给他改名为 “汪”, 全称 “姬汪”。因为他是鲁国分封的诸侯, 所以又称为 “汪侯”。 传至汪侯的孙子姬诵时, 按周朝的法律, 公子公孙之后不可以延续贵族的姓氏。 姬诵是鲁成公的曾孙,必须更改姓氏, 又因为他觉得祖父之名的由来显得神异吉祥, 所以就以 “汪”为姓了。 后来, 汪姓在修宗谱时, 就把姬汪奉为汪氏鼻祖了。

南迁发祥

自此以后, 汪氏家族一直在今山东南半部, 河南东北中西大部, 陕西东中西部, 甘肃南部, 安徽和江苏一带生存并发展着, 但人口并不兴旺, 直到东汉末期, 汪姓第三十一世祖龙骧将军汪文和, 因追剿黄巾军乱, 带领部队和家眷由今河南禹州迁到会稽, 即今浙江绍兴, 先任会稽令, 后转迁新安江流城, 至此, 汪姓家族才渐渐兴旺发达。 汪姓第三十六世汪道献, 因任黟县令, 又移居到安徽歙县。 到了汪姓第四十世汪叔举时, 又移居到歙县登源里(今绩溪、 登源) 汪村, 从此出现了较大的发展时机。
汪氏四十四世汪华, 字国辅, 一字英发, 又名世华, 歙县登源里 (今属绩溪登源) 人, 生于公元 586 年, 卒于 648 年, 3 岁丧父, 母郑氏带着他至歙县郑村舅父家寄居, 8 岁时母亦卒。 相传汪华小时候很有王者气度, 高坐大石头上面, 指挥比他大的伙伴。 15岁时, 长得身长九尺, 广颡方颐, 庞眉准隆, 美髭髯, 豪爽放荡, 不事生产, 整天放荡乡里。 村里人非常惊异, 认为汪华以后必须加以引导, 方成大器, 17岁时从师演公习武, 艺成归来, 以勇侠闻名乡里, 同时广会当地豪杰, 先后收揽众人。

隋大业元年, 婺源山寇频起, 受新安刺史招募, 带兵平定山寇, 授于裨将之职。 时值隋末, 朝廷已失去统治能力, 群雄割据, 纷纷称王立国, 战祸不断, 生灵涂炭。 大业九年, 新安刺史猜忌, 陷害汪华。 汪华反抗, 带兵冲入刺史府欲讨说法。 刺史惧怕, 溜之大吉, 众人公推汪华为刺史镇守一方。

义宁元年, 攻宣城, 遂并吞。 随后攻占余杭、 遂安、 东阳、 鄱阳等郡,拥兵十万, 自立为吴王。 汪华所治之地, 为政宽宏, 政清人和, 且尽力协和土著与移民之间的矛盾, 百姓安居乐业, 十年不见兵戈, 一派平和景象。

唐王朝建立, 汪华顺应民意, 于武德四年, 奏表归唐。 唐高祖下诏, 嘉奖其识时务、 顺潮流和保境安民有功。 同时改新安郡为歙州, 宣城郡为宣州,余杭郡为杭州, 遂安郡为睦州, 东阳郡为婺州, 鄱阳郡为饶州, 授予汪华歙州刺史之职, 总管六州军国事务, 封上柱国, 越国公, 食邑三千户。

武德七年, 汪华入朝晋见皇帝, 授左卫白渠府统军事、 参掌禁兵, 后改忠武将、 行右积福府折冲都蔚, 再任九宫留守。

汪华生有九子, 个个加官进爵, 声势显赫。 汪氏在徽州, 甚为望发。 南宋初邓名世所撰 《古今姓氏书辩证》 说: “今黟、 歙人十姓九汪, 皆华后也”, 可见其盛。
经唐宋的大发展, 徙居各地子孙繁衍, 昌盛一时、 称江南第一家, 为彪炳史册的新安望族。

历数千年发展, 汪氏人才辈出。 春秋时期, 有未成年 “执戈卫国”, 受到孔子高度赞扬的少年英雄汪踦。 东汉时期, 有带兵渡江, 为江南始祖的汪文和, 有徽州始祖汪道献。 三国时期, 有吴国湘东太守汪澈。 南北朝时期, 有齐军司马汪叔举。 唐时, 有持节方牧, 封上柱国, 总管六州军事的汪华, 泾县令汪伦, 婺源都虞侯道安公。 宋代, 有丞相汪伯颜, 有被誉为神童、 文学家的汪藻, 有绍兴年间进士第一、 状元公, 高宗赐匾 “江南第一家” 的汪应辰。 元代, 有航海大家汪大渊, 元末散曲家汪元亨。 明代, 有丞相汪广洋,有大破倭寇的政治家、 军事家汪道昆, 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深的汪机, 有戏曲家汪延讷。 清代, 有政治家、 军事家、 书法家、 军机大臣汪由敦, 有哲学、经学大家, 通儒汪琬, 有数学家、 天文学家汪莱, 有著名医学泰斗汪昂, 有著名画家汪士慎, 有著名才女汪端, 有太平天国名将汪海洋。 近现代, 有政治家、 代国务总理汪大燮, 诗人汪荣宝, 名医汪逢春, 有剧作家汪笑侬、 汪优游, 有政治家汪锋、 汪道涵、 汪东兴、 汪光焘、 汪洋, 有企业家汪海、 汪延, 有诗人汪国真, 有音乐家汪峰, 有著名影视明星汪明荃, 有主持人汪涵,有科学家汪广仁、 汪奠基、 汪徳昭、 汪胡桢、 汪堃仁、 汪艾若。 据不完全统计, 汪氏宗族自唐至清, 先后有 8 人中状元, 200 多人中进士, 3 人任丞相或总理, 其中祖孙三代进士, 一门八进士, 一脉八世荣登进士第者。

当今汪氏人口分布广阔, 主要居住地是安徽省及邻近江南数省, 人口逾五百万, 排百家姓第五十七位, 占全国人口的 0.38%, 仅 《中国名人大词典》就收录汪姓历代名人 382 名, 占 《中国名人大词典》 总人数 0.81%, 排在名人姓氏第二十位, 其中著名的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 1.03%, 排在第18位, 著名的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 1.07%, 排在第 19位。

赣南汪氏分布状况

赣南汪姓大多都是汪华七子爽公支派、 婺源道安公支系。 现在赣南聚居地主要有会昌县周田镇, 寻乌县篁乡 (今晨光镇), 于都县靖石乡等。

会昌周田琳宝公房, 人口几万, 徙于都靖石、 会昌晓龙、 会昌高排、 瑞金象湖和瑞金沙洲坝, 还有吉安市的万安, 湖南省的平江, 福建省的长汀、平、 龙岩, 台湾省, 此外, 泰国、 东南亚均有移民。

寻乌篁乡 (今晨光镇) 金镒公房人口数万, 安远, 兴国的埠头和溪源,章贡区肖岭, 黄金区鹅形背, 赣县牛帮皮, 吉安的万安, 广东的兴宁, 福建的长汀, 乃至海内外均有众多后裔。

会昌麻州顺一公房, 人口数千。

赣南其它各县市区都有分布。

当今世代、 汪氏宗族在各行业都有精英人士, 在各领域都有优异表现。响应党的号召, 安定团结, 与时俱进, 加快发展赣南是大势所趋,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我赣南汪氏正饮马赣江, 挥师全国, 剑指海外, 以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在新的长征中勇立潮头, 再立新功!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祖通网http://www.zgbjxhxc.com

和谐城二维码201610060934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