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一
智氏六世祖智徐吾,担任晋国
涂水大夫,就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得以保全,即延续到现在的涂氏,同时,也开创了“以水为姓”的先例。
涂姓依靠涂水流域的肥沃之地,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涂氏一族传至晋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东晋王朝开国重臣、大司马、新吴侯
涂钦。
涂钦(公元246~337年),字文思,淮南
寿春人
(今安徽寿县),是著名的西晋大臣,东晋王朝开国功勋,仕晋任大司马。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涂钦率军护琅琊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之位。晋元帝于
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颁诰命,以涂钦征石勒寇乱“戮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必存社稷”,册封为新吴侯(今江西奉新),出镇豫章,居武阳港(今
江西南昌),当时涂钦将族人皆携去豫章,形成了涂氏家族的
豫章郡望。自此,涂钦成为后世东南八省即苏、浙、皖、赣、湘、鄂、闽、粤的涂氏始祖。涂钦高寿达九十一岁,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寿星。
南方涂氏族人大多尊奉涂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涂山氏,出自夏朝大禹之妻涂山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姓氏族谱笺释》、《风俗通》等记载,夏王朝时期有复姓涂山氏,其族人后省文去山字,称涂氏。
源流三
源于
回族,属于以地名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涂氏,源出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西域穆斯林商人,其实是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在福建泉州港登陆后,喜欢中华风俗,留居不去,以泉州“涂关”之名为汉化姓氏,省称涂氏,之后在涂关外法石沿海一带定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
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涂
格敦氏,亦称涂克冬氏、图克敦氏,世居扎罗木得(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等地,后分衍
有大合音氏、小合音氏、阿尔本氏、蒙古勒达陶氏、萨马基尔氏、伊吉鲁合音氏、大达陶氏、小达陶氏八个支派。后有达斡尔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Tukdun Hala,汉义“在秃山脚下住的人”。清朝中叶以后,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涂格敦氏及其各分支,分别冠汉姓为涂氏、图氏、吉氏、张氏、陶氏、伊氏、鲁氏等。
源流五
源于
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锡伯族涂
色哩氏,亦称图色哩氏、图色勒氏、图克色里氏,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
带)、沙济(今辽宁新宾北西部)、黑龙江穆塔喀村(今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se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涂氏、图氏、屠氏、多氏、佟氏等。
⑵.
锡伯族托和尔秦氏,世居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后有蒙古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ohercin Hala,蒙古族则称图木尔齐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涂氏、佟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
土家族、
侗族、
壮族、
苗族、
布依族、
纳西族、
哈尼族、
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涂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湖南
南县桂花园始祖淑和公
始迁祖淑和公,字煦庵,号皋浦,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进士,南宋初任荆湘江陵县令,后转任华容县令。建炎3年(1129年)落居九都宋田山桂花园,卒葬涂家祠后畔。
得姓始祖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1.96%,涂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5%,即近100万人。
乐山荣县地区涂姓
南昌府即今江西省会,支派采食遂宁。再经湖广省庆府麻城县孝感乡人氏,时元舜帝二十四年甲辰岁。我祖自楚南奚迁于
蜀,大明洪武元年戊申,我祖落业四川省上南道嘉定府荣县中里仁义乡。洪武三年庚戊我祖合籍于黄、刘、李四姓,刘俊招婿涂必荣、黄文贵、李普贵三人。洪武四
年与刘俊五子刘胜宗、刘胜原、刘胜贵、刘胜隆、刘胜玉八人同居,俭置田地处二,以下共作八家分受,施时四姓结为弟兄,代代相传,不婚配嫁娶,世世相传,决
世不紊故四姓共议建宗祠于玉皇堂,建五皇大帝,各修一尊,名玉皇堂四姓之始由。
江西地区涂姓
涂钦的后人,在
豫章繁衍昌盛,尤其自南唐涂廙之后,成为了豫章的望族。
涂廙,字希远,号煦斋。钦公第十八世孙。南唐升元(公元973年)年间人,任
南昌县尉,撰补豫章记。他是涂姓在南昌的始祖。他的子孙后代,分布在
南昌县、
新建县、
进贤县、
安义县、奉新县及丰城市一带的各乡镇,成为涂姓人口密聚的地区。至今,
南昌县的所有乡镇,都有涂姓人聚居的自然村,有的一个乡镇涂姓聚居的有多达五、六个村。据清光绪年间《
南昌县志》记载:南昌县有涂姓家族居住的自然村达101个(还不包括:瓦子巷、赤巷、花港、桃花塘、朱古巷、涂鲍坊、
涂城港、涂城、涂阜等九处);新建县有涂姓集居的乡、镇11个,自然村23个;丰城市有涂姓聚居的乡、镇15个,自然村39个。高安县有涂姓自然村42个;奉新县有涂村集居的场镇12个,自然村70个。从而涂姓成为了南昌的望族。
江西涂姓聚居的村庄在全省不少县(市)都有分布,据已知的,江西的下列各县(市)都有涂姓人口聚居的自然村:新建、进贤、安义、奉新、
丰城(市)、靖安、
高安(市)、宜丰、
清江、万载、分宜、上高、永修、都昌、湖口屏峰、
瑞昌(市)、九江、修水、贵溪、弋阳、广丰、余干、
抚州(市)、临川、
宜黄、
金溪、
东乡、黎川、崇仁、上饶、泰和、
南康、安远、兴国、
峡江、
新余(市)、
铜鼓、
萍乡(市)、万年、永丰、乐安、
赣州(市)、全南、大余、信丰、于都、
瑞金(市)等。
南昌,作为涂姓的望族聚居地之一,为了彼此的联系、交流,清代同治四年,由南昌人涂鼎提议在南昌市建有一座公祠,
名:“涂氏宗祠”,是为南昌涂氏的“总祠”,坐落在现今南昌市西湖区辖内之西上谕亭街,占地面积约300~500平方米,设有专人管理。这座祠堂,解放以
后改为街办加工厂(加工邮寄件的小木箱)。文化大革命后,工厂停办,改作民居。进入廿一世纪,公祠被拆,改建为商品楼房,也就是现在“群英宾馆”的位置。
黎川涂姓
黎
川,在江西省东南部,邻近福建邵武。这个县涂姓的人口较多,据县志介绍,该县清代有一百二十五姓,其中著姓为涂、邓、黄、刘等十五姓;民国时期全县一百四
十四姓,其中著姓为涂、鲁、杨、黄等廿一姓;建国后客籍人大量迁入,全县二百七十五姓,其中著姓仍为黄、李、涂、邓等。
新建涂姓
目前,涂姓人口聚居在一地的最大自然村当属江西省新建县
联圩乡的“横江涂家”。这个村,除迁徙各地的一万四千余人以外,目前仍有1700多户,6000余人,在当地以农渔为生。堪称中国涂姓的“
天下第一村”。
横江涂家
横江涂家是明代从江西
宜黄县分支而来,是允公的后裔。
进贤涂姓
进贤县涂姓在进贤定居的时间,有的宗谱记载:在晋代即有道光公居住在进贤,但无具体记述。有的宗谱记载,进贤涂姓宗族是宋朝中期由
南昌县迁入,但也无具体记述。目前涂姓有13个多乡镇,25个村委会1305户,11000人聚居在
进贤县境内。
宜黄涂姓
据介绍,钦公二十世允公,为兑公的次子,名大郎,字唯一。福建、广东涂姓称其为大一公,是宜黄的开基始祖(一世祖)。仕唐,授将仕郎,任武昌尉,升朝泰郎,任江州通判,后封九真大夫。因避
黄巢之乱,自南丰复转宜黄岱贤乡八都之苍源。娶赵氏,生子汉。
二十一世汉公,仕唐,授谏议大夫,娶陈氏,生二子:保、俊;二十二世保公,娶陈氏、唐氏,生四子:透、华、贵、贤;二十三世贵公,字人贵,宋景德封朝列大夫,娶陈氏,生九子:宏、简、文、让、节、亨、戬、彬、丕。九子皆任知州,女妙玉,适抚州饶知州,世传九子十知州。
奉新涂姓
据
奉新县涂姓宗谱记载,涂姓奉为“江南一世祖”的涂 钦,晚年曾留居在奉新
冯川镇,其后裔遂在奉新番衍生息,枝繁叶茂。目前除早年已分迁省内外各地之外,现境内尚有涂姓聚居的自然村60多处,人口一万余,是江西涂姓人口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奉新涂姓宗亲团结友爱、荣辱与共,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筹建“涂氏纪念堂”,并拟在县中心广场塑造涂 钦像一尊,供世人瞻仰。
万载涂姓
九世祖文师公(七公)之孙、十一世祖曙公由奉新始迁
高安瑞州,二十五世祖、景先公之子二郎公由高安始迁上高礼溪。
三十四世祖、二郎公之孙念十公裔孙道可公由上高始迁万载
官庄涂家充,后辈子孙转迁于万载
康乐镇里泉村、
三兴镇闹坪村、鹅丰乡杉树亭,。四十二世祖、二郎公之孙念六公裔孙诚厚公迁万载东岭,其后裔则由东岭迁徙于
高城乡里山村上坊土统、
复胜村西坑组、宜春市顶山兔子岭。四十二世祖、念九公裔孙
成英公,字恩成,始迁禾埠涂家台,即今
高城乡奇丰村邓家屋。定居后,支派蕃衍,人丁兴旺,念六房和念十房子孙二支于清康熙年合修宗谱,2006年,再次修谱。现在,万载一支人口达二百,虽分散数处,然亲族淳厚,同宗和睦,全族团结,贤人辈出。
全南涂姓
五十一世涂荣公是
全南县涂屋月光围的开基始祖。涂荣是五十世友贤的儿子,娶王氏生五子:日胜、日能、日康、日泰、日銮。荣公约在明
弘治年间(公元1498年)由
宜黄玉舍迁全南涂屋月光围,至今已有五百零八年,繁衍子孙已有二十代。其后裔分布在江西全南、
南康、大余、广东始兴和台湾等处。现有人口近千人。荣公夫妇合葬墓在全南下涂宅后壬山丙向。
安徽地区涂姓
涂姓在安徽地区,除合肥、凤阳两地之外,在
寿县、
六安、
桐城、霍邱、潜山、金寨、五河、无为等县(市)均有分布。而寿、六、桐、霍等地的涂姓是宋朝淳化年间(公元990年)由江西分迁而来。
寿县隐贤镇涂姓宗谱(南昌堂)更明文记载:“明初由凤鸣公从江西永修县涂家埠迁寿县。”
福建地区涂姓
福建地区涂姓以长汀为发祥地。唐末,涂氏入闽,留居汀州宁化,再迁长汀。南宋武宗丁未年(公元1302年),六郎公(字鼎一)偕三子臻游寓于长汀福寿坊(
汀洲镇东门街),后臻公遂定居长汀。是为长汀一世祖。六郎公为江西宜黄县大一公的后裔。
长汀县西南有一涂坊镇。人口2.9万,行政村十五个,涂姓人居多。解放军将领涂则生、涂通今都是涂坊镇人。一个乡镇出了两位将军 另有一位名叫光桂的,又由福建迁浙江
处州(处州原在浙江
括苍县,也就是现在的丽水市)龙泉门乡大南山定居。,是涂坊镇的骄傲,也是涂姓后裔的榜样。 另有一位名叫光桂的,又由福建迁浙江
处州(处州原在浙江
括苍县,也就是现在的丽水市)龙泉门乡大南山定居。
三明涂姓
大田县东南部的
济阳乡。北宋
雍熙年间(984~987年),涂元高从福建的德化赤水迁居
大田县上丰。(见大田上丰《涂氏族谱》)据《相卿涂氏族谱》载,
德化县盖德乡氏先祖涂建昌于唐末随
王审知入闽。德化《涂氏族谱》载:涂成九(智卿)生子五:长伯权、次伯时、三伯陶、四伯和、五伯昭[即溍生、自昭]。其中,一子从科孝使江陵尹,为泉州涂氏始祖。后裔迁德化涂坊,再迁小铭。有一支迁
大田县实丰济乡(今大田济阳),一支迁上坑、
尤溪等地。
明代时,涂文坚任绥安教谕,居家
建宁县。涂文坚有5个儿子,其中次子涂仁忠有3个儿子。其长子涂惠保的第三子涂元盛,字仕显,从
建宁县迁居宁化官家边。涂仁忠的次子涂元举的裔孙涂汝聪有3个儿子:长子涂进忠迁居邵武禾坪;第三子涂忠村居
新塘坑。次子涂忠爵也有3个儿子,其中长子涂永接居宁化龙上里塘坑里,次子涂永胜迁居江西的石城。(见宁化城郊(官家坊)《涂氏族谱》)
济阳乡共8个行政村都为涂姓,济阳乡有涂姓人口近8千人是三明最多的涂姓乡。三明市有涂姓人口10602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52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42%;其主要集中
大田县。,占全市涂姓总人口的73.55%。主要人物有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涂振锟。
还有在泉州市的永春德化两县也有涂姓分布,永春主要分布在
下洋镇涂山村。德化主要分布在赤水镇西洋术、小铭村。
漳州涂姓
漳州涂姓历史悠久,入漳来源较多,多从江西、河南迁徙而来。聚居地主要有诏安县、
漳浦县、
东山县、市区、龙海市。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是唐初跟随
陈政、
陈元光“开漳”的府兵校尉涂本顺、涂光彦,但其后裔没有族谱记载世系。唐以来历代都有涂姓入漳,宋、明时,漳州涂姓繁衍发展,散见于各地府志、族谱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从长汀、大田、
莆田、
晋江、
永春、惠安、德化、闽清、宁德等迁入漳居住。
府口崇安涂姓
涂正胜四世孙名崇安(一说系涂追虑之子),据传约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科第后,被选任漳州学官,居府口(今
芗城区台湾路,府口的芳华横路尚有传统古民居涂厝)。崇安派系在
龙溪繁衍发展,分为二支传衍。府口崇安派系涂纯齐支派:涂
屯齐系涂崇安十三世孙。至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移居蓬坑(地点不详)。传二世分派于漳,院前及漳浦盘陀。其后裔各有科甲;府口崇安派系涂佛孙支派:涂佛孙系涂崇安十四世孙,生三子(春惠、春英、先化)。至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间从
漳州到漳浦
默林(
石榴镇梅东村、
梅西村),见默林胜景及文王教化之地,因而聚居于此。
漳浦赤土涂姓
赤土乡下宫村的顶涂、下涂、田仔坪三社皆涂姓聚居地,发祥于顶涂。据说祖先源自莆田江口,何时开基不详,当约在明清。
河南地区涂姓
涂姓在河南主要分布在
豫东项城、沈丘,豫南固始、罗山、正阳及豫西孟津、唐河地区。豫东这一支据传是在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由仲官公从湖北孝感迁来。迁河南后他们的子孙中有一位名叫显武公的,又由河南迁安徽省
临泉县。豫南一支于明末亦由湖北考古孝感辗转迁来。豫西孟津一支,相传于明末清初由垂光公从江西迁入,至于江西何地,还有待查考。垂光公以下至今已传一十四代。
正阳县涂姓
河南正阳涂氏,本于湖北孝感,后由湖北麻城迁往河南,经固始、罗山迁至正阳,主要分布于正阳南部之淮河北岸的
大林镇一带。锦祥公(业深)于
弘治元年戊申年(1488年)携子坦(歧山)迁河南省正阳县涂店(即古江国都邑所在)定居。至涂店后,锦祥公改名为涂羲祥,系涂氏淮河支系第一世祖(始祖),葬涂店东大坟,五百多年来,族人省祀不废。妣桑氏生卒年不详,茔葬孝感。现
大林镇涂姓约五千余人,主要散布在涂店、涂楼两个行政村的十多个村庄。
该支系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联络淮河南岸罗山涂氏共修谱谍。
唐河县涂姓
河南唐河县(
豫南)涂氏,源自江西,先世播迁福建漳洲,于明、清之际传至第九代孝臣公。清初,孝臣公带兵移驻唐河县屯垦,遂落业为家,始开唐河涂族。历三百余年,繁衍生息,分布六十余村,成为唐河一带望族。族中分支南阳、方城等县及湖北、湖南各地,但分迁各地情况缺载。
另:河南桐柏县涂姓,祖籍亦自江西。河南唐河县2002年重修涂氏宗谱时,与桐柏共修。
孝臣公,生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1年)享年六十岁。生前任职云南曲靖罗平右路总镇,病故于任上。死后特授骠骑将军,谥号:武毅。夫人余氏,生子三,继室陈氏,生子一,继室周氏,生子一。
湖北地区涂姓
涂姓在湖北地区分布在:随州、崇阳、
武穴、
黄梅、宣恩、
黄冈、
新洲、
洪湖、
仙桃、天门、
宜昌、恩施、
利川、
汉川、江陵、黄陂、
蒲圻、
孝感、
荆门、监利、嘉鱼、潜江等地。元顺帝时有一个名叫务义公的人,从
南昌县迁湖北
监利县仓库垸的地方。元顺帝时,务义公的第三个儿子本任,又从
监利县迁
崇阳县广南畈。明洪武三年务义公的后人,又因不满时弊而弃官迁蒲圻王佐山。从目前收集到资料记载,务义公,应是从江西迁湖北之始祖。
本任公由南昌迁湖北蒲圻,为蒲圻始祖。
光席公由南昌迁宜昌,为宜昌雾渡河区始祖。
另据湖北仙桃谱碟记载:湖北省的仙桃、监利、
洪湖、天门、
汉川、嘉鱼、江陵等县的涂姓,都是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70年)从江西迁来。同时迁来的有万富、万福、
万朝、万翱、
万金、
万全、万善、万化等同宗兄弟。
南昌廙公之后,有木熏 公,由江西迁湖北广济陶家垅,为广济始祖;涂木熏 的四世孙家模迁黄梅阮家街为黄梅始祖。
木熏 公生七子:
太兴、太成、太填、太原、太敏、太弼、太正,脉分七户,后嗣江南江北转迁无常,至家谟公,复由江西新城(今黎川)迁黄梅
蔡山、大湾塘,为黄梅盛三户始祖。
隆公由南昌迁湖北黄陂,复迁孝感,为孝感始祖。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
雾渡河镇的涂氏家族,据涂忠甫考证,他们是于清乾隆年间从南昌迁来,始迁祖为光席公和光乘公。现今已发脉十代以上,人丁兴旺。鄂西利川市的
团堡镇涂氏家族,是清乾隆年间从江西永修县迁湖南,再迁湖北恩施及利川市。利川的始祖是涂启虎公,已传十代。
湖北随州市的涂氏后裔分布在随县、曾都区及广水市的各乡镇,涂氏宗字:万迁守成,士在政朝,坤从益德,云映家恒,道修品立,志理文林,天京发大 ,永久长春,宏运高照, 世代功存。
湖北阳新县的涂氏,都是明朝时来自江西的始迁祖懿九公及其子隆二公的后裔,至今传到25代。
湖南地区涂姓
涂姓在湖南,除长沙市外,主要分布在
益阳、
桃江、
沅江、汉寿、
南县、安化、
常德、
张家界、
岳阳、
衡阳、道县等县。湖南为江西之近邻,江西人除涂姓之外,其它姓氏迁湘者甚多。湖南涂姓究竟谁是第一位迁徙者已无从查考。但桃江南昌堂涂氏族谱记述甚详,他们的祖籍在南昌。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2年)林鸾公的父亲
琼瑶公由江西
南昌县钱树官村迁南京团啼桥,公元1566年,由林鸾公携弟三人由南京迁湖南
益阳县八里
大华村,后又由益阳迁
桃江县,是为桃江始祖。道县有两个涂姓自然村,他们的宗谱记载是:“明代中期由赣迁湘”。
广东地区涂姓
涂姓在广东分布在饶平、
梅州市梅县区、大埔、平远、蕉岭、
普宁、
阳山、揭东、
河源、惠州、龙川、曲江、乳源、陆丰等地。而广东之涂姓是元顺帝至正廿七年(公元1367年),十八郎公与其弟四十八郎公避乱,从福建长汀丹溪涂坊迁广东
海阳县(今潮安县)
青溪村。十八郎公生二子:德神、德光。德光生三子,其长子四十郎公迁大埔,是为大埔涂姓始祖,其后裔再分迁广东及海外各地。
四川地区涂姓
涂姓在四川、重庆地区,除重庆市之外主要在
云阳、
梁平、德阳等地。
云阳涂氏族谱记载:清朝乾隆廿二年,有名叫开盛公的,由湖北蒲圻举家迁云阳,是为云阳涂姓之始祖。
四川
梁平县涂氏有三支:明初涂均章由江西南昌旅蜀,遇世乱而未返,定居
云龙镇夏家观上渡口院发派。至清顺治初年,由第七世祖涂应展迁垫江晓兴乡发支派;清顺治十三年涂应星由湖南耒阳迁蜀,其后裔定居
梁平城东门发派;康熙三十八年涂玉行由江西崇义县入川,落业谢家湾,其后代定居
七桥镇古居寨发派。
云南地区涂姓
据《云南通志》记载:
明朝以武功定天下后,
于洪武十四年设置云南指挥司,留江西、浙江、
湖广、河南等籍士兵留守,其中江西籍涂姓人员便携带家小定居云南。
云南
石屏县涂姓家族,是这批留滇赣籍涂姓人的后裔。据石屏《涂氏族谱》记载:石屏涂姓一世祖涂真。涂真原名真奉,江西丰城人,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曾任北平学府教授。涂真生三子(源、渊、澄)已传二十代。其堂号为“禹公堂。”
贵州地区涂姓
贵州地区涂姓聚居地暂不详,但已知贵州印江县涂姓人口居全县第一位(1984年人口统计为1432人)。印江涂姓始祖为涂廷侍,于明代
万历年间迁贵州,曾任四川成都府通判,维摩洲知州。目前已传十五代。
河北地区涂姓
目前已知河北秦皇岛及蔚县均有涂姓聚居的村落。
秦皇岛市原名林榆县,该县有涂姓自然村名之为“涂家庄”,具体人数、户数不详。该村有一位涂开荣老先生,于民国初年举家迁东北,先后在沈阳、佳木斯等地居住,最后定居于哈尔滨市,其后裔目前已在哈市经营企业,并颇具规模。
河北蔚县涂氏家族,居住在“寇家庄”,据该村涂桂英(女)介绍,他(她)们涂姓是清初由江西南昌迁来,至今已有17代,始祖名叫涂盛,于清乾隆年间举家由南昌迁蔚县寇家庄定居。
浙江地区涂姓
温州涂姓宗族多集中位于温州市
龙湾区海城镇(原
梅头镇),
分上涂涂氏大宗、石坦涂氏大宗、屿门涂氏大宗。三族涂姓为福建赤岸第九世、南昌第二十二世、豫章第四十八世志畦公之后裔。石坦始祖嗣纪公系福建第九世志畦
公之长子,于明洪武(公元1370年)自福建江右迁居梅头石坦立宗;上涂始祖汝宙公、屿门始祖汝忠公系赤岸第十一世,即志畦公之次子嗣翰公、三子嗣光公之
子,于明永乐(公元1424年)自福建赤岸迁居梅头上涂、屿门,分立宗祠。
镇内
上涂村、屿门村、
石坦村三族涂姓,同源一脉、团结至亲、互敬互爱。现在
上涂村涂姓人口3149人,634户;屿门村涂姓人口3200人,728户;
石坦村涂姓人口4500人,900户。三族涂姓共计人口10849人,2262户,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海城涂氏子孙衍长人丰,其中有军政界人士、企业家、农业家、教师、医师、律师和现在在读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等,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各代子孙精英辈出,人才济济。
台湾地区涂姓
台湾的涂氏族人,大都来自大陆广东。现散居在台湾各地,而以
嘉义、
台南、彰化等 县为最多。在台湾是乔为第六十五位的大姓。涂氏从广东迁台与其他姓氏的不同之处是聚族而来,不是单独徙迁,清康熙年间,朱一贵在台湾率众起义时,有广东义民徐延澡、涂定思、徐华煊、徐定伟等人聚族东渡,落藉居于台湾下淡水港,成为台湾的涂姓先祖。
东南亚地区涂姓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福建漳州涂姓迁徙东南亚各国甚多,尤其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现居住在马来西亚之槟城及美
里坡的涂姓人口达上万人。其中较有名望的有美
里坡二十五世涂仕光,二十三世涂跃吕、涂保权,槟城二十三世涂瑞隆兄弟,二十一世涂忠兴兄弟,涂乳荣兄弟、涂火溪兄弟,涂九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