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渊源

作者:系统添加 2015-03-04 15:53:15
赵姓宋朝国姓。赵宋王朝是最具有贵族气质的汉族王朝,其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的繁荣程度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人口数量也超过了一亿人;且赵宋王朝优待士大夫,名臣名家辈出;太祖以“杯酒释兵权“开社会风气于包容博爱之风,使得开国功臣均得以善终,与赵氏同享世袭荣禄,赢得天下士子民心。
赵姓,源于造父,颛顼帝后裔,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崛起于春秋晋国,“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是天下知晓;因赵氏孤儿是周王族庄姬公主的独子,因此血缘,普天之下的赵氏子孙也就同时成为了周文王的旁系后裔,与同是三晋之一的韩氏,魏氏本质上是表亲的关系《参见〔史记〕【赵世家】【韩世家】【魏世家】等等》;所以,三晋一体,互帮互助,同气连枝,共和天下。
赵氏除建立宋朝外,还建有南越帝国等诸多王朝,称王称帝者达到30多人,越武帝赵佗更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和最长寿的君王;尤其一提的是,
基于宋朝的庞大人口数量,赵氏藩王的数量初统计达到了650多人【参见《赵宋藩王世系源流表》等】,成为华夏诸侯王数量最多的姓氏,远超其他各氏,是名符
其实的帝王专业户。
因为赵氏杰出的历史贡献和优质的家族文化,使得当代赵氏族人绝大多数性格和顺,雍容
典雅,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或学识修养;心胸开阔而阳光,为人豁达处世多有担当,性格刚毅而内聚实力;使得赵氏成为了最具有贵族精神气质的群体之一。《引
见【赵氏宗族研究与家族文化】等资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姓或姚姓,赵姓来自嬴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赵城赵氏(赵国)和犬丘赵氏(秦国)的祖先是蜚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赵政是嬴姓赵氏,恶来那一支,而赵城那支的祖先是季胜。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二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为匈奴、南蛮、女真、党项、满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唐末,首领拓跋思恭因协助唐朝镇压黄巢之乱有功,赐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为中心的地方政权。自此以後,夏州党项政权日益壮大。赵宋立国,复赐夏州党项首领拓跋氏以赵姓。

源流三

源于冒姓
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
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秦、赵祖少昊氏,以少昊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至汉唐宋明,则于立秋之日祀白帝于西郊。明朝仍延续其祀,于少昊之虚曲阜祀少昊。

各支始祖

赵凤翔,祖籍山西省榆次县,先祖自明永乐二年迁至直隶省广平府鸡泽县赵庄村,至第八世赵凤翔迁至乾侯县雾覩寺(成安县店上村),为店上赵姓始祖。

赵维璠:祖籍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行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十五日定居河南泌阳县西关,葬泌阳城北曹庄西,为泌阳西关赵姓始祖。

赵令仲:谱称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孙,南宋乾道二年迁上虞县孝义乡,逝世后葬于西华里,为上虞赵氏始祖。
赵不抑:谱称汉王元佐之后,建成炎中扈南迁,寓居上虞等慈寺,生有五子,幼子赵善信,居邑城南门杨巷桥墩,官历车略院事。为杨巷赵氏始祖。

赵景发:赵不抑九世孙,朝年间自上虞翦阳赘迁邑之镇压龙桥

赵元佑:宋太宗长子,建炎南渡,裔孙占籍上虞等慈寺。赵元佐二十世孙赵天福,后改名赵淮,明朝中叶因遭牛山之变迁甑山。为上虞赵氏始祖。

赵孟伊:又名孟潮,宋元之际自台州宁海迁山阴华舍,为绍兴赵氏始祖。

赵元份:宋太宗第四子。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嵊县赵氏始祖。

赵永思,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越州赵氏始祖。

赵应麟:始祖赵志四,清康熙间自溧水石场村迁润州,为润州赵氏始祖。

赵子:宋建炎南渡,先居镇江,继迁丹徒大港镇洪溪,为丹徒赵氏始祖。

赵元份:谱称碧溪赵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孙扬自郑州迁于玉山,及孙蕃,再迁东里八都柳马屋后,为玉山赵氏始祖。

赵孟堙:元泰定二年自浙江迁常州武进县改成乡西盍村,为武进赵氏始祖。

赵天佑:朝末年自武进殷村迁张桥郡城青山门。

赵成九:世居泰邑赵家坊,于明末清初始由赵家坊迁延令何家庄,为延令赵氏始祖。

赵万六:元季自诸暨银治迁桐庐肃绛孝泉,为桐庐赵氏始祖。赵士伸:南宋建炎三年自中原南迁福州长府连江县东湖里,为连江赵氏始祖。
赵由镗:明季自临安入赘会稽廿汴都谢氏,为西谢赵氏始祖。赵不玷:南宋时自睦州迁浦阳仁杏巷,为浦阳赵氏始祖。
赵类四:元末自益阳八都槎塘徙居邑之井头,为井头赵氏始祖。

赵子玉:元至正间自湖北松滋县仙楼乡迁益阳书堂古李塘,为益阳赵氏始祖。

赵崇赞:南宋自越州山阴迁旌德兴仁乡三溪,为旌德赵氏始祖。

赵琳: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县棋盘街迁齐河县桑园赵庄,为齐河赵氏始祖。

赵圭:明洪武初自山阴迁兴化县城北郭,五传而开四房,为兴化赵氏始祖。

赵普:族出北宋名相赵普后,普三世孙概自洛阳迁亳,为亳州始祖。五世孙赵期,建炎南渡,自亳居缙云之云塘,为云塘赵氏始祖。

赵九思:宋元之际人,世居台州黄岩,子浒始自黄岩县迁临海逆溪。为临海赵氏始祖。

赵同文:明季自丹徒大港迁润城白马坊渌水桥,为洪溪赵氏始祖。

赵鲁:明朝时期由山西洪洞现迁山东武城又迁南华,葬于曹城西北六十里甘露集,故为甘露赵氏始祖。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汉族,生于洛阳,祖籍河北。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