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姓乃人名之姓氏,卓姓亦汉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 卓姓产生于战国时的邯郸,秦破邯郸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后其冶铁治富,富至僮千人。其后有卓王孙,卓王孙之女便是千古流芳的卓文君。
姓氏出处
系三皇五帝,炎黄之黄帝后裔。黄帝姬姓名轩辕 ,约生于公元前2674年,至今近五千年。据有关资料考证,黄帝之三十六世孙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卓滑, 时任楚考烈王熊元朝之大夫,以祖之名为姓,是为卓姓之起源。
卓姓起源有三:
源流一
出自芈姓,据《战国策》、《姓氏考略》所载,战国时楚大夫
卓滑之后,包山楚简中又写作悼滑,为楚悼王之后,以谥号为氏。
源流二
据《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蜀郡卓氏,原本赵
邯郸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
源流三
出自他族。土家族、满族、高山族、黎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卓姓。
满族卓氏:博勒卓克姓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博勒卓克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
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勒卓克氏,满语为Borjik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博
氏、卓氏。
得姓始祖
卓滑、卓声远、卓同、公子卓(熊卓)、卓异。
卓氏分布
卓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秦汉时除此支卓姓播迁外,
卓滑之后亦有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来昌盛为卓姓
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东汉时南阳卓姓家世显赫,风光无比,极大的壮大了卓姓
南阳郡望的声名,汉光武封
卓茂为
褒德侯,卓茂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徙封为泛乡侯,崇子□,□子诉,诉子隆世袭,后因卓隆无子而国除,但卓姓繁盛于南阳之情景不言而喻。三国时有吴
人卓恕见诸史册,表明卓姓已繁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境,后逐渐播及今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卓姓南迁至广东时间较早,大约发生在东晋时期,《崇正同人
族谱》载有:“晋
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
卓炜者,为
建安刺
史,后因家焉。”是为卓姓南迁广东之极好凭证。隋唐两代,卓姓广布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诸省,唐末五代时,卓姓再次大规模南迁,今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均有卓姓人家。宋代时卓姓已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他们分布于今浙江瑞安、临海,福建长乐,莆田、怀安、福州、永春、建瓯、南安,四川邛崃,成都,江
苏苏州,广东南海等地。元时广东一支卓姓播迁于广西藤县。明初,山西卓姓作为
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河南一支乃始迁祖卓隗之后,迁至古澶州(今濮阳市)
王助乡后漳
肖村。
濮阳县、长垣、
民权、内黄等地卓姓均由此迁出。明末满清军队屠川后,有两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明清两代,卓姓逐渐播迁到了西南之云贵,东南之台湾,西北之
甘宁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并有卓姓远播越南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如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陕西等省多此姓。卓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五十六位。
湖南
平江
东乡徐家洞卓氏始迁祖自乾公,清乾隆元年(1736)自广东平远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730人。
慈利卓氏始迁祖汝周公,讳太岳,字承宗,原籍江西丰城,任湖广岳州营游击,宋
靖康元年,金人南侵,不克归里,遂寄籍慈利天门山,生休述、休福,述公世居慈利,六传至子成公,生
文德、文庠。福公子字虎回原籍,五传至永熙,明太祖时奉命南征,亦居慈利。三支各述有谱,文庠支谱修于清光绪32年(1906),永熙支谱修于咸丰9年(1859),
文德支
十传衍为隆、江、海三房,谱分别修于1931年、1930年、1929年,1997年文德、文庠、文熙三支合修。至1948年,全族人口12000余人,
总祠位于东岳观,于城门皇家台、杉木桥、赵家铺等处建有支祠。本族名人卓康宁,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卓炯,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著名
经济学家。宗派:汝休字本重。永熙公支谱宗派(旧号军家):联美绍同启,光达显呈名。文庠公支谱宗派:子文福添甫,单一及自登,尔朝之先启,光达显成名。
文德公五代下思敬公支谱宗派:子文权景江,思贞两荣大,廷单之自启,光达显成名。
文德公五代下四贞公支谱宗派:子文权景海,思单及荣大,世双之自启,光达显成名。思恭公支谱宗派:子文权景海(隆),思宽两荣大,廷单学自启,光达显成名。
雍正各房合派:崇仁尚志德,儒林家国珍,膺祚茂昌远,永吉万年春。合派后增派:
乾元开绪运天长,坤道敬宗传益芳,书典超群诗易礼,克修宏业锦秀香。1928年新增派:亚夏环球为首祖,楚熊衍庆广绵延,汲湘饮茹恢鸿绩,强胤端资孙象贤。
广东
潮汕卓氏大都来自福建莆田。
莆田人卓晋翁、卓晋华兄弟于元代(1279-1368)由莆田迁徙入潮,落籍潮阳县大宅(今
峡山镇)。传至他的孙子卓西河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分创惠来都东安(今
惠来县惠城镇)。卓西河长子卓良朋、次子卓良友后来又迁居陆丰曲清、华美另创基业。峡山大宅第10代裔孙卓登凤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分居上家村(今
峡山镇)。至清朝中叶,大宅卓氏裔孙再分居竹山都华阳、华东(今
河溪镇)。潮汕卓氏人口约1.86万多人。其中汕头金平、
龙湖、
濠江区约1000多人;
潮阳区1700多人,分布,
铜盂、河溪、
海门、
棉城等镇;
潮南区5000多人,聚居
峡山、两英等镇;澄海约500人,分布新溪等镇;南澳约100人。揭阳市区1000多人;揭东约100人;揭西常住人口约2000人,分布
东园镇月湄村;普宁1000多人,分布流沙、洪阳、大坝等镇;惠来3000多人,聚居惠城、神泉等镇。
潮州湘桥区约800多人;潮安2000多人,分布东凤、
庵埠镇;饶平2000多人,分布汫洲,
黄岗等镇。
闽台
卓姓为宋初迁入莆田,居
兴化县。南宋诗人刘克庄撰《卓推官墓志铭》曰:“卓氏讳先,字进之,共先自扶风,徙闽居于莆。”
莆田卓姓首登科第者为卓厚,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及第,官
监察御史、
殿中侍御史,转承议郎尚书,吏部
员外郎。李俊甫《莆阳比事》载:“卓厚,字德载,兴化(今游详)人,擢熙宁第,
崇宁间历官台省转承议郎而卒,朝廷官其一子。”卓厚与莆邑名流徐铎、徐锐、
方会、
林豫、陈觉民等同科,登宋熙宁九年徐铎榜进士第,官授
监察御史,迁
殿中侍御史,转承议郎,尚书吏部
员外郎。卓氏家族到卓成童时迁入
莆田城关梅峰居住。卓厚从侄卓先,宋光宗绍兴四年特奏名进士,官龙溪主簿、永庆军节度推官、广州增城县丞、新会县令、建宁军节度推官等。卓厚玄孙卓得庆,字善夫,号乐山,宋宁宗开熙生,理宗绍定五年登徐元杰榜进士第,官历
道州教授、德兴知县、漳州知州、
户部尚书兼福建制置司参谋官、大理少卿致仕,归莆。南宋
景炎二年,元兵攻兴化城,卓得庆与子卓规、卓权协助
陈文龙、
陈瓒守城,城陷被执,被杀。入元后,卓姓家族四处逃难,隐匿他乡。明代,有
卓晚春,东峤渚林人,先引导
林龙江放弃功名倡建“
三一教”,后成为“三一教”的积极推动者。卓迈,明万历三十一年乡试考取举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及第;官太仆少卿;卓天赐,明景泰五年进士及第,官贵州按察使,为一时能吏;卓斯义,清
雍正七年乡试考取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及第;官桂阳知县;
兴化县南广业里萍湖古代建有一座“萍湖祖庙”,祀卓氏仙人,宋朝廷封为“忠顺圣侯”。《游洋志》记载:“旧传萍湖卓氏习巫术而得秘法”。说明古
兴化县早在宋代已有卓姓家族居住。
有明一代,福建卓氏族人迁徙至台湾者,现多居住在台湾的台中县(梧栖、清水、
大甲)、
桃园县(观音)、
彰化县(田中)、台北县及台北市等地区。卓姓
人口数全台湾地区排序第64位。莆田市近1万4千人,排序第39位。
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坑头村,全村人口一千余人,卓氏有几百人,该村还有辈份诗,“清连立正堂”,每个男性出生大体取名依辈份诗来取,女性则不用遵此规则。
河南
古澶州县城(今濮阳)西北十二里后漳肖村卓氏始迁祖卓隗永乐二年(1404)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西南二十五里
屯里村迁徙至澶州西北十五里卓家井居住,因其地沙化严重迁后漳肖定居,距今六百余年。祖茔十八亩青沙地有卧碑为证(毁于一九五八年)。濮阳县、长垣、
灵宝、内黄等地的卓氏族人均由此迁出。族众8000余人。
河南卓姓卓广威,清末位居四品大员。卓得山,杨得志将军的警卫员,活动区域
冀鲁豫三省。解放初期任内黄县长,后死于文革。
今河南省范县现存洪洞县迁移卓楼村,在濮阳西北范县,距濮阳约60公里,人数约2000人,全村除几户外来人全部卓姓。
现存最长辈分:仁义开先祖、瑞德(得)继续增。
陕西
陕西卓姓主要分布在长安西部,人数约2000人。
广西
荔枝村卓氏元朝由一名太祖卓宸彦公自广东
平远县迁移到此。西河堂。十世祖仲六郎的儿子英公的儿子维公的后人。
安徽
安徽安庆市
安徽地区卓氏
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分布在安徽省太湖县南部地区。
安徽萧县
萧县县城西关卓庄,共有卓姓人5000余,其有一分支于抗日战争时期迁至安徽淮北段园镇,现繁衍至300人。其现存最长辈分为“学”子辈,辈分摘录:“百万学为先 勤俭传家有”,属挽车堂。
江苏丰县
江苏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约有卓姓人近1000人.在村里出土了一块(卓氏曾祖移丰的石碑).此石碑立与清嘉靖年间.其现存最长辈分为(玖)子辈.辈分摘录;宜玖效为先.忠厚传佳元。
山东
滕州市
西岗镇卓楼村,共有卓姓人2000余,(古滕卓氏)字辈:启,兴振文志,崇凤献(炳、荣)培(玉、宝、印),广(景、秀)厚(成)德(学、建)维继(纪),永盛世裕光,承修有恒绪,衍传宗庆祥,超冠俊洪福,贤惠锦毓繁。(注:括号内为同一辈分通用字)
另,东阿县卓庄村,亦为卓姓村庄。
甘肃卓姓主要分布在兰州市皋兰县,人数近1000人。
历史名人
卓 氏
生卒年不详。原为
赵邯郸(今河北
邯郸)人。其祖父辈经营冶炼铁矿致富,后来
秦国打败
赵国,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
赵国被掳获的人中,只有卓氏夫妇推车步行到被流放的地方。其他同时被秦车掳获的
赵国人,稍有钱财者,都争相贿赂
秦国负
责迁徙的官吏,要求迁到经济较为发达且与赵国较近的葭萌。但卓氏目光远大,他说:“葭萌这个地方狭小瘠薄,我听说汶(岷)山之下有肥沃的原野,长有如蹲鸱
形的大芋头,到了凶年仍不饥荒,人们照常在街市做工经商”。于是,他请求迁徙到以产铁矿著名而尚未开发的临邛(今四川邛崃)地区。到该地后,他利用当地有
丰富铁矿资源这个有利条件,结合自己鼓铸世家的专长,加之邻近地区又是急需铁工具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处,于是大量招雇廉价劳动力,开采铁矿,熔铸生铁,重操
旧业。因当地原来的生产工具十分落后,先进的铁制工具十分畅销,往往供不应求。再加上当地土地肥沃,可作替代粮食的野生植物丰富,有利于降低成本,故获利
十分丰厚。由于他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条件,终于成为滇蜀一带的首富,拥有家僮达千人之多,他的田园水池游猎之乐,可与国君相比拟。
卓 茂
(?-
28),汉学者。字子康,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父祖官至郡守。元帝时求学于长安,号称通儒。初被辟为丞相府史,又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官密县
令,礼法并施,史称教化大行,道不拾遗。王莽摄政,解职归乡。更始时曾任侍中祭酒。光武帝时征拜太傅,封褒德侯。年七十余卒。
卓文君
西汉文学家。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卓王孙女。善鼓琴,通音律。丧夫后家居,与司马相如相恋,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同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她的故事流行民间,旧小说、戏曲曾取为题材。
卓 敬
(?-1402),明臣。浙江瑞安人,字惟恭。洪武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历任户科都给事中、户部侍郎。建文即位,密疏宜徙燕王于南昌,力主削藩。成祖即位,责以离间骨肉,下狱,不屈被杀。学识渊博,学宗周敦颐、邵雍,有诗文、遗书传世。
卓秉恬
(1785-1855),
清臣。四川华阳人,字静远、静波,号海帆。嘉庆进士。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迁礼部侍郎,调吏部
侍郎。继任顺天府尹,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二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文渊阁大学士,复拜武英殿大学士。
卓 罗
(?-
1668),清将领。姓佟佳。满洲正白旗人。巴笃理之子。初袭父世职,官至吏部尚书兼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进封二等伯。入关后,先后随勒克德浑、孔有德、
尚可喜军征战于湖广,败敌于荆州、长沙、武冈等。顺治十二年(1655)败孙可望、李定国部于辰州,后追击明桂王至云南。康熙七年卒。谥忠襄。
卓人月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仁和(今属浙江)人,字珂月。崇祯贡生。善诗文词曲。与孟称舜友善。著《蟾台集》、《蕊渊集》、《寤歌词》等及杂剧《
花舫缘》。
其他卓姓名人有西汉富商卓王孙;唐名士卓云;宋大臣卓得庆,学者卓琮、卓立,词人卓田;明大臣
卓尔康,画家
卓迪,学者
卓明卿;清将领卓超、卓洛、
卓尔堪,学者卓天寅,诗人卓灿等。
卓得庆
公元1232年绍定壬辰科进士。
卓 间
广西藤县人 清嘉庆十四年三甲六十四名进士。
卓 诚
广西藤县人 清同治二年三甲六十三名进士。
近代名人
近当代卓姓名人有政治家卓雄,压力容器专家卓震,中医学家卓权,心理学家卓芬,生理学家卓敏,经济学家卓炯,保险学家卓志,教育家卓越,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卓如,摄影师卓雅等。
卓炯
Zhuo Jiong(1908—1987),湖南省慈利县人,男,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1928年,在湖南常德中学念高中时,因思想进步被怀疑而入狱。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6年广东
学海书院研究生肄业。1939年,卓炯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1946年在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受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启发钻研《资本论》。1946年出走泰国,任
曼谷南
洋中学校长,兼任中共党支部书记。1949年3月,任云南人民反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卓炯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1961年冬率先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87年6月24日,卓炯因呼吸道疾病
于广州病逝。
卓雄
(原名卓才廉,曾用名
张英)出生于江西省
泰和县。
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三纵队九支队支队长、红三军九师九团团长、后方办事处特务大队大队
长。1931年后到中央保卫局任执行大队长、执行科科长兼管特务大队工作。1936年后,历任红三十二军保卫局局长,湘赣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〇师
锄奸委员会副主任兼锄奸部部长,冀中军区锄奸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45年后历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团政治部主任、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兼任沈阳市委常委、辽
南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合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政治委员、武汉军事管
制委员会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第三局局长、地质部副部长、地质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后任福建省委书记
(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78年5月,任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200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卓敏
1964
年11月生,生理学家。198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系教授、EJLB基金会和加拿大国立研究院第一届及神经科
学领域惟一的特聘教授(Smith Chair in Neuroscience,EJLB-CIHR)、加拿大特聘研究教授(Canadian
Research Chair,Tiger I)、第一份Online痛觉研究杂志Molecular
Pain主编、2004年中国科学院海外学者专家评审团成员、王宽诚访问学者、Pfizer公司痛觉生物学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
卓定涛
黔
籍原创歌手,侗族人。1987年出生于贵州贵阳市,因有出色的创作才华而迅速成为华语歌坛新起之星,现担任中国幸福起点爱心社文艺宣传部部长,其代表作品
有《白色帆布鞋》《阿妈的年轻》《幸福与爱同在》《国旗冉冉升旗》《井冈山》等。累计原创作品高达235首。在09年度凭借原创歌曲《阿妈的年轻》获得美
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奖项“奥马奖”环球活动网演出荣誉证书。现被入选贵州当代名人录。
卓依婷
(Timi Zhuo,1981年10月2日~):台湾歌手,现为国话、台语歌手,生于台湾台北,祖籍福建泉州,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各地发展。
卓文萱
(1986年1月20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县永和市。因为偶然参加歌唱比赛,模仿CoCo李玟的一首SunnyDay而被发掘踏入演艺圈,歌声甜美,可爱大方,发行6张唱片专辑,多次参加电视剧及戏剧,歌曲风格以抒情,摇滚为主,属于实力派歌手。
卓丽雯
(Vienna Cheuk):香港新闻工作者,亚洲电视新闻部首席记者,现任《六点钟新闻》女主播,与罗振邦、严剑豪等人轮流搭档。2008年,卓丽雯曾亲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访问。主持节目:《风雨同路》等
卓韵芝
(Vincci Cheuk,1979年3月28日~):花名芝See菇Bi(芝即是卓韵芝自己的名字,See是观察,菇是女孩子,Bi解小朋友。“芝See菇Bi”全句的意思是“由心观察小朋友同女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香港的电台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