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将》第五回

作者:系统录入 2016-01-09 14:10:42

来源:系统录入





        第五回   奷臣设计害忠良  高杨被贬东西路


 


话说高顺励、楊信二人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机智合理的处理了难民问题,并未惊动朝庭,而且为朝庭收买了民心,使京城周围及关中地区的局势得以安定,是为国为民的善举,应是有功之臣。但是二人不但无功,反而被奷臣的陷害成为罪臣。


再说潼关副将赵元升,本是原潼关守将韩良的部下,在韩良主政时得过不少利益,对韩良忠心耿耿,但此人阴险机敏,深藏不露。在韩良案发后并未被牵连,而且在韩明的帮助下升任副将,是韩明安排在楊信身边的密探入物,时刻监视着楊信的行动。



次高、楊释放俘虏之事就是赵元升报告的。这次楊信义放难民入关之事,全被赵元升看在眼里;高顺励开仓放粮之事,赵元升也知道。赵元升对潼关守将之职宄览已
久,他认为这二件事情是整倒高、杨的大好时机,也是自已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将高、楊之事夸大其词写了密信,派亲信上京报告给韩明、田令孜。


再说宦官韩明、田令孜接到赵元升密报后,二人暗中密议如何除掉高、楊二人。韩明说;目前田大人掌控实权,万岁对你百依百顺,称你为“阿父”。 你可览空在万岁高兴时进言,说楊信私自放难民入关,有勾结反贼黄巢之心。先削去楊信兵权,罢免其守将之职。高顺励私自开仓放粮,将其罢官。然后将高、楊二人秘密逮捕,交于刑部审理,可制二人于死地,可为我韩家弟、姪报仇,也可为大人以后仕途扫清障碍,田大人你看此计如何?


田令孜听后说好;就按此计而行。


一日,田令孜陪僖宗皇帝在郊外马球场打马球。在球场上,多有宫中球伶陪伴,僖宗接连球胜,玩的十分高兴。田令孜见皇帝玩的高兴,命宦官在“沉香亭” 内摆下酒宴,请皇上午间休息用饍。


僖宗打了一上午马球,也觉得饿了,就由田令孜等宦官、宫女陪伴,进“沉香亭”用歺。


在酒过三巡后,田令孜趁僖宗高兴时说:“臣闻潼关守将楊信,不按万岁封关拒民的旨意办事,把万岁的圣旨不放在眼里,勾接夏书棋、夏书湮等流寇,私自放几万余难民入关,确有欺君之罪。”


又说:“华州刺使高顺励,在难民入关后,私自动用国库粮食几百担,开仓放粮,不向户部报告,至使长安城内一月来无粮供用。他借救济难民之机,中饱私囊,实有贪污之嫌。请万岁明查。”


僖宗听后说:“竞有这事,朕怎么不知道?朕看长安城内很太平,并无难民,几难民都跑到哪里去?”


田令孜回答:“高顺励十分狡猾,怕万岁知道此事降罪与他,将难民都分散到同州、蒲州、渭州、商州等地,因此长安城内并无难民。”


僖宗说:“难民确实可怜。既然难民没有惊扰京城就由他们去罢。楊信失职和高顺励开仓放粮也不是什么大事。阿父你就看着办吧。不要影响我打马球。”


由于僖宗一心玩乐,不理朝政,将权利完全交与田令孜,至使高、楊二人蒙受莫大寃案。


田令孜得到皇帝亲口所说的“你就看着办吧” 一句话后,心内十非高兴。因有皇帝的一句话,他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假传圣旨,为所欲为,爱怎么行事就怎么行事。


等僖宗回宫后,田、韩二人密谋,由田令孜借皇帝之名,传一道圣旨,调高、楊二人回朝,列举二人罪状,罢免二人官职,收回兵符、官印,交刑部问罪。


二人密谋后,田令孜连夜造旨,第二天命宫内宦官邢斌、王盈二人手持圣旨分头去潼关、华州调高、楊二人进京。



说高顺励这天正在二堂静坐,回忆难民遭灾之事,眼前慌怱着难民身影,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叟,步行艰难,看着叫人不由的伤心落泪。不觉神志慌忽,渐渐进入
梦乡,身体飘飘忽忽来到一个地方,四面恶水汹湧,泥潭深遽,芦苇丛生,道路泥泞。顺励正在艰难行走,突然芦苇丛中走岀两只恶狼,张开血口扑向顺励,顺励大
惊急忙向前奔跑,不觉一足踏空,身体掉入泥潭,顺励大喊救命,忽然梦醒,浑身冷汗。


正在惊疑之季,值班衙役来报,大人圣旨到,前堂接旨。顺励闻报,急忙回后衙更换官服准备接旨。


顺励来到前堂,只见宫官邢斌站立堂前,急忙跪倒,高呼万岁,下官高顺励接旨,宫宫邢斌展开圣旨宣读:“皇帝诏曰,宣华州刺使高顺励进京议事,钦此。” 高顺励忙喊:“为臣接旨,谢主龙恩。”


高顺励接旨后,对宫官邢斌说,今日天色已晚,明早随大人回朝复旨,请大人官衙客房安息。亲自送邢斌到官衙客房,设宴招待。



励陪邢大人忙活半天,等邢大人安休后,傍晚才回到后衙,回家面见夫人。此时顺励的心情特别沉重,不知明天面圣是祸是福?按历朝祖制,外官不参政议事,皇帝
宣外官进京议事,必是某地方官所管之地发生重大事故,才召某地方官进京议事。今召我进京莫不是前月安置难民之事朝庭知道,皇上要追究责任,也莫可知。


夫人见顺励进门闷闷不乐,就问:“相公,今有为何事如此的不高兴?”


顺励长叹一声说:“今有皇帝召我进京议事,不知是祸是福,我想皇上对安置难民之事要追责。” 又将白天所做之梦向夫人学说一遍,此梦不是好梦,我被恶狼追咬,身陷泥潭,我估计这次进京凶多吉少,可能有牢狱之苦。望夫人早做准备,一旦我身陷牢狱,夫人一定要坚強,管好家中之事,教肓好儿女,不必为我伤心。



人见相公如此说,满眼泪水上前安尉说,相公为人一直钢正不阿,做事公正,忠心保国,深得民心,安制难民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并无错误,我想皇上是不会降罪
的,是相公你想得太多了。即是万一遭奸臣陷害,相公身陷牢狱,为妻是将门之后,不会倒下,定能坚強的挑起重担,管好家庭,教育儿女成材,请相公放心。


夫妻二人一夜心事重重,互相安尉,商量今后如何安置家庭,彻夜不眠。


再说第二天一大早,高顺励早早起床,嗽洗完毕,来到官衙客房,向邢大人问安,陪邢大人用过早饍,安排好衙内事务,带领两名亲信家丁,随邢大人进京复旨。


赶下午进到京城,邢斌直接将高顺励领到刑部客房,加以软禁,单等明日早朝皇上旨意。


晚间上灯时份,刑部客房又来三人,顺励岀门一看原是潼关守将楊信、楊勇等人。顺励情知不好,正要上前问话,客房管事高喊,刑部规定,住房客人不得互相来往,各自回房。顺励、楊信互望一眼,无奈各自回房。


第二天五更。邢斌、王盈二宫人来到刑部客房说,传高、楊二人,早朝进见万岁。


高、楊随二宫人来到金殿,只见金殿二边台阶站满神策军将士,甚是威严。众大臣以次端坐班房,等后皇上早朝。


这时只见神策军都尉田令孜岀的金殿,站立高台之上高喊:“皇上有旨,宣潼关守将楊信、华州太守高顺励上前接旨。”


高、
楊二人急忙上前跪倒台阶之下回答:“臣接旨”。田令孜展旨宣读,皇帝召曰,今查潼关守将楊信私通匪寇,不尊皇上封关之令,私放难民入关,犯私通匪寇,欺君
之罪,免去潼关守将之职,交刑部、兵部查办。查华州太守高顺励动用国库,开仓放粮,设嫌贪汚,犯私动国库,贫污钱粮,欺君之罪,免去华州太守之职,交刑
部、户部查办,钦此。


田令孜读罢圣旨,太喊一声:“神策军护卫,将其二人拿下,打入天牢,交刑部审理。”


神策军护卫大声呼威,如狼似虎与刑部军卒,拿下高、楊揍拥岀门,押往天牢。


在押走高、楊二人后,田令孜宣布,万岁身体有疾,今不早朝,请各位大臣自回,言罢转回金殿。


殿
下等侯早朝的众大臣十分惊悸,议论纷纷说,田令孜又在专权,假传圣旨,残害忠良。特别惹恼了两位忠臣,一位是老丞相卢携,一位是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刘允
章。二人见状气愤不过,老丞相卢携高声说:“众位臣子同僚,宦官田令孜专权橫行,残害忠良,我等不能坐视不管,要设法救岀高、楊二位忠臣,现列位同僚回去
后收集材料,到时联名写清奏章,对皇上讲清事实,救忠臣岀狱。”


当时有众多臣子纷纷响应,各自回家收集材料不提。


再说田令孜下朝以后,立即与韩明召见刑部待郎胡塗来, 三人在密室密谋商定,由胡塗来出面抓紧整理高、楊二人罪状,再加严刑逼供,速将其二人定为死刑,以报往日之仇,也为他们三人以后的仕途扫清道路。三人谋毕,请胡塗来速回衙按意途审理高、楊之案。


胡塗来本是酷吏。此人心恨毒辣,断案不明,糊塗之极,从不讲理,善用酷刑,对犯人一味严刑逼供,是田令孜一手提拨起来的亲信,是宦官残害忠良的干将。


胡塗来尊了田令孜的旨意,要害高、楊二人。回到刑部首先提审楊信。


胡塗来升堂,两排衙役持棍呼喊,八名带刀校卫两傍站立,各种刑具摆列堂前,两盆大火,烈焰汹汹,一时刑部大堂杀气腾腾,如入阎罗宝殿。


胡塗来抽签高减:“将犯官楊信押上堂来。”


众衙役狐假虎威,髙声呼喊,将楊信押解上堂。


楊信本是硬汉,见胡塗来如此威气,直站大堂,立而不跪。


胡塗来一见大怒,也不问案,大喊一声:“将犯官先打四十杀威棍。”众衙役得令,如狼似虎按倒楊信就打。可怜楊将军被湖塗官打的皮开肉绽,疼痛难忍。


打过四十杀威棍之后,胡塗来才问:“楊信,你可知罪?”


楊信回答:“下官无罪。”


胡塗来将惊堂木一拍,凶声恶煞喊道:“大胆杨信,还说无罪,还不将如何勾接匪寇,私放难民入关之罪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


楊信忍疼站起,厉声回答:“本将军身为边关守将,只有杀敌立功之责,怎能勾接匪寇。决无此事。”


胡塗来又问“你没勾接匪寇,难民如何入关?”


楊信回答:“难民滞留关外日久,生活所逼,自行偷渡入关。”胡塗来又问:“难民偷渡入关,你为何不派兵強行抵挡鎮压。”


楊信回答:“难民人数众多,蜂拥冲关,怎能抵挡住。大人,凭良心而论,面对饥饿难忍、手无寸铁的难民,你能下得了毒手对难民派兵强行鎮压,滥杀难民吗?”


胡塗来又问:“你不杀难民是对的,但对匪首夏书棋、夏书湮等带头登城开关的群匪为何不追捕缉拿?”



信回答:“夏书棋等人我不认识。但后来据军卒报告,为首登城开关之人叫夏书棋,是一伙跑江湖卖艺之人。河东连年战乱,无法生活,才随难民一起逃往长安谋
生。在登城开关时,只是将守城军士控制,并未杀一兵一卒,没有犯罪,因此并非匪首,也是难民。只能说是难民偷渡潼关的带头人,为何要缉拿?”


胡塗来又问:“入关匪徒大肆抢劫潼关商铺,可有此事?”


楊信回答:“饿急了的难民确实抢了潼关城内的一些商铺,但只抢了一些食物、衣物,并非大肆抢劫。当时守城军士进行了制止,迅速将难民赶岀了潼关,损失不多。过后对被抢商铺进行合理安置,并无岀现大乱。”


楊信对胡塗来所提罪状进行了有理有节的答辨,回答的天衣无缝,反问的胡塗来哑口无言。


胡塗来见问案达不到目地,不由勃然大怒,厉声高喊:“大胆楊信,对所犯罪行不招供,还巧言舌辨,不动大刑量你不招,衙役们大刑待侯。”


众衙役一声高喊,抬过大刑,所有的酷刑,夾掍、竹签、火钳、烙铁等各种刑具,轮翻使用,用刑三个时晨,直打的杨信遍体鳞伤,昏死三次,楊信就是不招。


胡塗来见楊信已奄奄已息,十分无奈,只得停刑,将楊信押回死牢。


第二天,胡塗来提审高顺励,一切大堂威势布制,刑具摆放如前。胡塗来升堂坐定,回想昨天问案无果,今天必须改变方式,先用怀柔政策,无果不行,再用大刑。想到此,对高顺励并没有呼喊杀威,只是传高顺励上堂问话。                                       


高顺励走上大堂以礼相见,并不下跪。


胡塗来见顺励用同僚礼相见,忙命衙役给高大人看坐。待顺励坐定后,胡塗来说:“高大人,皇命在身,下官不得不问。今传你上堂问话,可将你在华州动用国库,欺瞒皇上,私自开仓放粮之罪,从实招供,下官对皇上也好有个交待。”


顺利回答:“胡大人,下官无罪,你叫我如何招供。”


胡塗来问:“你没有动用国库粮食?”


顺励回答:“没有动用国库粮食,我不仅沒有动用国库一粒粮食,在难民入关前我就加强了国库的守卫,你可去查国库的粮食岀入账目。”


胡塗来又问:“你是如何私自开仓放粮,欺瞒不报?”



励回答:“开仓放粮,有此事,但说私自二字就大错特错。按大唐历代王朝规定,各州、府、县除按规定上交国库皇粮外,都存有一定的储备粮食。此粮为应付当地
的灾荒,由地方管理,动用时不必上报。因二华地区发生难民事件,为了安置难民,使难民在二华地区不发生暴乱,不惊扰京城,下官才开仓放粮,救济难民。因动
用的是二华仓库的储备粮,在下官的职权范围內,不必上报,够不上私自开仓放粮,欺瞒不报之罪,你说下官何罪之有。”


胡塗来又问:“你私自调走加工厂面粉百担,那不是皇粮,你如何说沒有动用国库粮食?”


顺励回答:“加工厂的粮食已岀国库。加工厂负责为朝庭加工供应面粉,但加工厂在加工过程中准许有一定的提留。我只是暂时借用加工厂的提留部分,并答应来年麦收后归还,怎能说是动用国库粮食,下官有何罪。”


胡塗来又问:“有人上告你趁难民之乱,借开仓放粮之机,贪污粮食可有此事?”


顺励回答:“这是小人诬告。大人,你可算一笔账,就可知下官是不是贪污。当时入关难民有五、六万人之多,每人一升救济粮,就得六百余担粮食。你再査二华的储存粮的账目,看是否下官贪污。”


问到此,胡塗来见无果,达不到目地,脸色已变说:“你真是巧舌如簧,满嘴荒话,照你这么说,你不但无罪,而且有功,看来不动大刑,你不会招供。”厉声大喊,众衙役,撤去坐位,大刑待侯。


众衙役呐喊一声,按倒顺励就打。可怜高公一时被各种刑具折磨的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顺励是刚正不折之人,岂肯招供。胡塗来见高顺励已奄奄一息,无奈将其暂切收监。


再说左班丞相王携与谏议大夫刘允章,时刻关心着高、楊二人的案情,常派人去刑部探听。


这天派去探听案情的人回报:“稟丞相,刑部对高、楊二人动用酷刑,二人无招供,但二人均已伤重,生命悬于一线。”


王丞相听后心想,看来田令孜要将高、楊二人制于死地,再不想法相救,二人定寃死监牢。想到此,王丞相决定带人查监,首先制止胡塗来再用刑,保住高、楊二人性命。然后联盟上奏皇上,为高、楊二人开脫罪责。


当天下午,王丞相通知刘允章及户部、兵部同时查监。


胡塗来正在刑部大堂绞尽脑汁想,如何能使高、楊二人招供,忽有当值校卫来报:“王丞相带人来查监。”胡塗来闻报,说了一声“老匹夫又来多管闭事”。但左丞相是刑部顶头上司,不得不岀门迎接。


王丞相带人来到刑部,对胡塗来阴着脸也不问话,直接到监狱查看牢房。只见高、楊二人倦缩于草团之中,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王丞相与众大臣见到此情无不暗暗落泪,心生愤怒之火。


王丞相带人查看完监牢回到刑部大堂坐定。首先开口问到:“胡大人,你对高、楊二人案件审理的如何,是否招供?”


胡塗来回答:“正在审理,暂没招供。”


王丞相又问:“万岁旨意,高、楊案由刑部、户部、兵部同审,你是否按万岁旨意审案?”


胡塗来狡辩说:“本应三部同审,下官想先行预审,待拿到确凿证据后三部同审。”


王丞相又问:“你可知高、楊二人是皇上的重犯?”


胡塗来回答:“知道。”王又说:“你即知是皇上重犯,如何敢动用酷刑,如二人死于狱中,你该当何罪?”


胡塗来见上司如此问罪,虽然有田令孜撑腰,但也不敢对上司是十分得罪,急忙跪倒说:“下官知错,以后再不敢动用酷刑。”


王丞相见目地已达,缓过口气说:“今后对高、楊案我给你规定三条,一是请医官为高、楊二人治伤,改善生活待遇,不能叫二人死在狱中。二是今后审案必须三部同审。三将审案结果必须报相府知道。


胡塗来忙答:“瑾尊相爷吩咐。”


王丞相带人回到相府与众人商议,高、楊之案再不能担阁,以免田令孜狗急跳墙,将高、楊二人暗害狱中。明早上朝必须強行面见皇上,联盟上奏万岁,为二人请罪,现各人回去准备奏章,明早五更汇聚朝房。


第二天五更早朝,众臣早早来到朝房,等侯上朝议亊。但左等右等不见宣朝进见,老丞相王携知是田令孜又在弄权阻朝,心中生气,上前強闯金殿,众臣仅随其后,被神策军阻于台阶之下。


老丞相见被神策神阻档,气急不过,大声呼喊,万岁为何多日不朝,臣有要事相奏。众臣随声附和,齐声呐喊,一时朝廊下大乱。


田令孜见朝廊大乱,害怕出事,才不得不走岀金殿回答说:“众大人稍安息怒,因万岁这几日身体欠安,起床迟缓,请众大人稍侯,万岁马上临朝。”


众臣见如此说,只得重回朝房静侯。过有半个时晨,才听田令孜宣旨:“万岁有旨,宣众臣上朝议事。”


众臣依次进入金殿,三呼万岁,按序就班。殿值太监高喊,众臣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此时闪岀左班丞相王携、谏议大夫刘允章说:“臣有事上奏。”


僖宗见是老丞相与谏议大夫,忙说:“二位爱卿有何事上奏,准奏。”


二人上奏:“臣闻潼关守将楊信、华州长史高顺励犯何罪现押天牢?”


僖宗闻听后说:“有这等事,朕怎不知?”回头问田令孜,“阿父,可有此事?”



令孜面带阴笑回答:“万岁在南郊打马球时,臣在沉香亭向万岁说过,潼关守将楊信勾结匪寇,不尊万岁封关旨议,私放难民入关,有通匪之罪和欺君之罪。华州刺
使高顺励私自动用国库开仓放粮,借机贪污,有贪腐之罪和欺君之罪。万岁叫臣看着办理,臣才代万岁传旨,将其二人缉押天牢。万岁怎么忘了?”


僖宗听后,连连摇头说:“好像有此事,朕忘了。”


回头又问:“此案审理如何?”


田回答:“臣交刑部审理,暂无结果。”



时谏议大夫刘允章上前一步奏:“万岁,恕臣直言。自本朝太宗皇帝设立谏议大夫之职以来,历代都有死谏之臣。今天臣以死谏万岁,再不能听信奷言,冤杀忠臣。
以前封关之策本已大错。今楊信并沒犯私放难民入关的欺君之罪。说楊信勾结匪寇更是无稽之谈,沒有任何证据。高顺励竭尽全力救助难民,更是为国为民的壮举。
为万岁分优解难,为朝庭争取民心又不惊扰京城。据户部查报高顺励并未动用国库一粒粮食。开仓放粮是开地方之仓,在地方官的权限之内,不必上报。有何私自开
仓放粮,欺君之罪。臣认为高、楊二人无罪,愿结据保释,请万岁明查。”


允章直言奏完,丞相王携、户部、兵部等忠义之臣齐齐跪倒说:“高、楊二人无罪,臣等愿结据保释,请万岁开恩。”


僖宗见群臣跪倒,毫无主意,回头看阿父,只见田令孜埋脸阴笑不言。


丞相王携见僖宗窘态,忙说:“万岁何不亲审此案。”一语提醒僖宗,忙传旨,宣高、楊二人上殿,待朕亲审。


神策军护卫忙传刑部押高、楊二犯上殿,待万岁亲审。不一会,高、楊二人被刑部校卫抬上金殿,只见二人被酷刑折模的浑身血肉模糊,面呈紫黑,口不能言。


众臣一见心中大痛,齐声呼喊,怎能对忠臣动用如此酷刑,该查刑部酷吏。


僖宗虽登基四年,但只是十六岁的少年,那见过如此酷刑,不由心生惊悸。见二人已是两具活尸,口不能言,无法问案,回头对田令孜说:“阿父,再不能杀人,看在群臣之面,放过二人吧,叫他们各自回家吧。”说罢,掩面含泪离朝。


田令孜见皇上掩面离朝,不得不站出说:“万岁有旨,看众臣之面,免其二人死罪,罢免二人官职,贬为庶民。楊信流放西宁,高顺励流放东平府。二人交丞相处理,钦此。”散朝。


要知二人性命如何,切听下回分解。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