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悠
悠华夏,芸芸众生,人皆有姓,姓定有源,源必分流。人们要知道姓氏的源流,明白宗亲的亲疏,了解家族的文化,不忘先祖的遗训,光大宗族的精神,是世代炎黄
子孙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儿女的民心所向、民情所定、民俗所归。中华民族姓氏历史悠久,我们高姓文化遗产及其传统的人文精神底蕴十分丰厚。高姓自从得姓
起,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代不乏人。他们为帝王者叱咤风云,纵横捭阖;为人臣者尽忠尽节,鞠躬尽瘁;为文者传道授业;为武者陷阵冲锋……。不知有多
少高姓英雄豪杰、文化墨客、名望大族、显贵世家、书香门弟、将帅之家的功勋美德,名传千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姓经过世代繁衍勃发,渤海高氏、渔阳高
氏、辽东高氏、河南高氏、广陵高氏,成为著名的“高姓五望”;高姓有大小政权7个(五个王朝两个乱世称王)、帝王39个(含高丽国王21个和宋三朝听政高皇后)、宰相82 人(含大理国相10个),高姓著名人物仅《古今图书集成·高姓部》自西周至明代列传498人,《二十五史》传记319人;高姓人物著作仅《隋书·经籍志》以下历代正史和《四库全书》共收录87人,凡142部,合计3407卷,
其他才子佳人、传世佳作和名臣名将、名门望族更是数不胜数。他们为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光照千古的积极贡献。盛世修谱,光前裕后,缘木寻本,饮水思
源,慎终追远,明德归厚;认祖归宗,昭示后人,兴家爱国,复兴民族,和谐社会,和平世界。今天,第一部《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终于问世了!为此,我们高
姓后裔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走过了艰辛的历程。
一.专著出版和网站建立催生了研究会的诞生
1997 年10 月,
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高姓发展史的专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高路加著)公开出版,加上作者于其前后内部或公开发表的《高氏源流》、《声威显赫的北宋
“高家将”》、《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等系列论著,直接或间接辗转传播,掀起了当代高姓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潮。广州大学高路加教授的论著首次为高姓的发展历
程构建起一个完整体系,详细阐述了高姓历史上各重要阶段及代表人物的事迹,制定了《高氏世系》,普及了高姓历史和人物知识,为后来的研究论著提供了蓝本,
也为各地修谱提供了参考。论著,对高姓宗亲增强自豪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006 年1月,
徐州高超创建《高氏家谱网》。在此之前,秦皇岛高工高有德、山东籍广州大学生高广伟先后创建了《高氏家园网》和《新浪网同万家姓(高)》,均发挥了凝聚高
姓宗亲,发表交流族谱信息的作用。尤其是《高氏家谱网》以其较高的专业性和完善性,逐渐形成高姓族人讨论寻根的主要园地。4 月,高路加登上家谱网,发现年轻宗亲在家谱网上热烈讨论高姓历史和寻根问题;纷纷哀叹家谱毁于“文革”;转发了他的相关论文;提出成立宗亲会;呼吁“找到高教授当带头人”。高路加受到感染而于5月现身指出:要寻根,就要在全国普查、抢救残存的族谱,进行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突破;要想全国统一步调、统一方法普查族谱,必须建立组织。遂于5 月8日
在家谱网上提出成立“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的倡议。随后辽宁高健人收集整理了大量北方高姓族谱和人物资料。乳山籍上海大学生高林广泛搜罗家谱资料,
热心为年轻宗亲答疑解惑。蓬莱高名建、剡城高洪祥等积极上传高姓历史文化人物资料。澧县纪委高家协书记、咸阳师范学院高时阔编审成为加入家谱网并给予支持
的第三、第四位长者。加拿大高臣毅则是第一位对成立研究会表示赞同并愿赞助的海外宗亲。在他的引荐下,高路加和厦门姓氏源流研究会烈山分会会长高志超结
识,在筹建高姓研究会问题上得到了热情支持。福建福州、湖南澧县、安徽凤台、浙江金华、江西南昌、山东蓬莱、辽宁义县等地高氏都积极响应和参与了高氏家谱
网及其QQ 群。随着家族文化的传播交流,研究会的成立只是时间问题了。
2006 年11 月25 日,在高路加教授策划下,“高琼逝世一千周年纪念暨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温州顺利召开。高姓第一个全国性组织诞生了。这是高姓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盛会。全国各地代表有140余
人出席了会议,高路加作了《高琼与北宋高家将》和《高姓研究的现状与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厦门高志超为会长,温州高福舜、福
州高孔煜、广州高路加(兼秘书长)、辽宁高有德、汕头高文豪、陕西高时阔、加拿大高臣毅、温州高明忠、福建高水智、厦门高振德、内蒙高光伟、浙江高福生、
安徽高俊花、湖南高家协、贵州高海翔为副会长的首届理事会,并邀请高胡、高越富、高剑锋、高克新和海外宗亲领袖高新平、高锦煌、高武扬、高汉龙等担任名誉
会长,以推动世界高姓走向大团结。大会决定理事会会议两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并定于2007 年11 月
在厦门召开第二次大会,即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并鼓励各地积极成立分会;还决定建立基金会、创办会刊、设计会徽。大会指出首要任务是组织人力
开展全国高氏族谱的普查,同时要对老人的记忆进行抢救性调查记录,进而把《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增补修订成为《高姓全史》,编纂《中华高姓大通谱》,计
划每30 年续修一次。
二.研究会的诞生开创了高姓的新纪元
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诞生,开创了中华高姓的新纪元,我们是何等的豪迈!三年来,在研究会的旗帜下,中华高姓掀起了寻根问祖、联谊凝聚、成立分会、调查研究、修纂家谱、继往开来的热潮,为编纂《中华高姓大通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联络宗亲四方拓展,联谊凝聚逐步加强。2006年12 月1 日,首任会长高志超出席于菲律宾召开的世界烈山五姓宗亲联合恳亲大会。介绍了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的情况和高路加的著作。2007 年1 月19 日,
新加坡高新平宗亲和台北高姓宗亲会理事长高锦煌、副会长高木火、监事高天浩、干事长高春长以及高志超宗长共同邀请高路加去厦门召开“首次世界高姓宗亲联谊
会暨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大会”筹备会议。副会长加拿大高臣毅引荐印尼有影响的高景源宗亲加入我研究会。我们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从全国扩展到世界,高姓
宗亲史无前例地凝聚起来了。岭南画派创始人、辛亥革命元勋高剑父之子香港高励节宗亲欣然应允担任我会职务。海内外联系不断扩大、热心人才不断发现,研究会
职员不断增加。我们的研究会日益壮大,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会徽会刊接踵问世,各地分会相继建立。研究会“一大”后,相继组建了以高路加为主任,高时阔、高孔煜、高家协、高忠诚为副主任的会刊编委会,会刊主编为高时阔、副主编为高守泉。2007 年6 月底,定名为《渤海藏真》的会刊创刊号终于问世了。2008年第二期和2009年
第三期都已圆满如期出刊。《渤海藏真》记录了高姓族人为探究族史、寻根问祖、建立组织、凝聚宗亲、调查研究、抢救家谱而筚路蓝缕、坚持不懈的曲折历程,它
将成为我高氏的珍贵史册。宗亲们踊跃参与会徽和会刊封面的设计,最后形成了以高新宇的设计为基础、凝聚集体智慧的会徽。会徽寓意鲜明,简捷雅致;会刊封面
则古朴庄重。受到研究会精神的感召,还产生了高时阔与高有德作词、高路加谱曲的《高姓研究会赞》, 高家协作词、高路加作曲的《高姓之歌》。
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温州、金华率先筹组市级分会。2007 年2 月28 日,贵州召开了“渤海·应天府高氏林公支宗谱审谱会”,酝酿成立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贵州林公支分会。2008年2月24日,厦门分会成立。2008 年9月28 日,以高广康为会长的首个省级分会广东分会诞生。接着,以高峰为会长的安徽分会于10月19日成立。2009年5月23日,商丘分会成立。浙江分会则于2009年11月25日问世,截至2009年12月,还有山东、江苏、海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级分会正在筹备中。香港高氏宗亲会已作为分会参加总会活动。
(三)宗亲活动遍地开花,各种著述频频涌现。2006 年12 月23 日,金华高氏圆谱庆典在浦江马墅隆重举行。2007 年2 月24 日,安徽省凤台县高氏家族在县城举行新春团拜会。2007 年清明节,甘肃蓨城高姓在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高家祠堂隆重举行公祭高氏先祖居陇500周年大典。甘肃省人大原副主任李文辉和省政协常委、省文化厅原厅长张炳玉参加了公祭仪式。蓨城高姓始祖高殿侯,字可尊或克尊,公元1445年正月十二日,生于山东登州府渤海县(今滨州市)渊源村。明朝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他携夫人晋氏、弟弟殿伯、殿子和妹妹,随第三代肃简王来甘戎边后卜居蓨城,其后裔现已遍及甘肃省内外诸地,人口近五万。高氏祠堂始创于清乾隆四十四年,2003 年10 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陇上重要之人文景点。条城靖远营房、榆中天池峡、白银大川渡《高氏家谱》于2007年前后修成。天津静海县宗保村高氏家族为明清时期天津市的科甲大族。有7 名进士,13 名举人、秀才近150 名。较有名的有高尔俨(吏部尚书、弘文苑大学士)、高尔修(监察御史)、高缉睿(福建布政使)、高廷法(汉中府知府)等。2007 年4 月8 日成立高氏宗亲会,续修百余年未修的《高氏族谱》。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奥村高友玑纪念馆工程于2007 年4 月21 日竣工落成。乐清市政府有关领导参加了纪念馆剪彩典礼。
研
究会的成立带动了宗亲自己动手研究族史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长篇文章和地方刊物。例如,《高氏史话》、《历史沧桑说高姓》、《高氏家模文白对照诠释》、
《高东溪传奇》、《澧州高氏史话》、《条城高氏文化》、《高氏颂—怀祖》、《高姓历史文化百图解》、《蓨城高氏公祭大典文集》、《高有玑集》、《姜太公与
太公文化》、《高氏春秋》、《粤高通讯》等。
(四)各地宗亲积极行动,普查族谱成果丰硕。各地区分家族积极开展抢救性普查家谱和家族历史传说的工作。大家纷纷建立联系,从不同角度创建QQ 群,交流讨论、协调行动。现在除高氏家谱群已增加到8群外,还设立了华北-东北群、东南-华南群、西部-西
北群,进而又出现了江西群、巴蜀群、浙江群、山东群、蒙晋冀群、苏沪群……。一时间,寻根讨论出现了新热潮。江西高锋等年轻宗亲率先开始推动本省的联络、
普查、讨论。海南高力把海南高氏的资料和信息源源不断发上高氏家谱网。温州高福信宗亲不断在网上发表系列祖图等新资料。湖南高家协把澧州高氏的人物介绍成
系列地发表在网上。高健人宗亲已基本完成辽宁高氏资料的整理。江西高国勇贡献的《赣吉高氏联修族谱》保存极为丰富、珍贵的史料。高忠诚和高志武宗亲把甘肃
条城高氏的源流、人物和文化古迹一一介绍,图文并茂。高立峰、高佑仓宗亲对甘肃条城高氏的世系分布做了多年的调查。高山水宗亲则把对福建东溪公裔孙源流、
分布、族谱、祠堂、诗文、楹联的研究一一系统发表。淄川高庆礼宗亲、蓬莱高名建宗亲分别把族谱、碑文资料贡献出来。洪洞太平高氏晋鲁豫皖苏高氏宗亲学会成立多年来,积极开展工作,现已搜集到几百部自隋唐以来《高氏族谱》。
山东胶州、威海、临沂,河北沧州,山西沁县,辽宁义州,浙江嘉兴、泰顺、北白象,江西南昌、永修,江苏徐州、灌云,安徽合肥、阜南,湖北鄂州,湖南常德,
广东增城,云南蒙自、姚安,四川邛崃、仁寿,重庆垫江等地,以及河南开封源出朱元璋的高氏的资料也相继发上网。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近来网上发表了湖北鄂州
《沙窝高氏族谱》中的谱序和自炎帝以来的世系图表。这一世系是不晚于清代的前贤花费巨大心血,遍搜正史等史料,精心制作的。看得出,制订者查阅的史料和高
路加十年前研究高姓历史参考的史料范围相近。因此《沙窝谱》的“世系表”和《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1977)的叙述基本吻合。而《高姓群体》一书中根据原始史料和《萧山谱·原系图》制订的《高氏世系》则是全书内容的浓缩,因此,和《沙窝谱》的“世系表”比较一致。
三.二大三大的召开推动了修谱的新高潮
2007 年11 月30 日,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暨第一次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到会的各地代表有87 人。
会上路加作题为《回顾与展望》的工作报告,高孔煜、高忠诚、高海翔、高福舜、高光远、高宏涤做大会发言。会议增补高广康、高忠诚、高凡、高平和、高峰、高
绍金、高胜平、高武典、高耀垣、高荣意为副会长,并邀请高孔廉、高士廉、高翔、高展基、高景源、高德康、高文利、高峰、高荣烈、高传寿为名誉会长。12月1日,接着召开世界高姓宗亲首届联谊大会。到会的有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全国各地区的30多个代表团700多人。会议通过了《世界高姓宗亲联谊大会(草案)》,选举出高新平为大会主席,并推举台北市高姓宗亲会为世界高姓宗亲第二届联谊大会的主办单位。会议决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联谊大会,一次在国内,一次在海外,轮流主办。这次大会,世界高姓首次实现了大团聚,将永载史册。
天
下高姓是一家,都是出自大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自然是全世界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它同世界高姓宗亲联谊大会性质有所不同,内涵有所侧重。高姓历史文化
研究会是完善的组织,是全体高姓的共同家园,不断组织带领宗亲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世界高姓宗亲联谊大会则是三年一度的盛大聚会,无常设机构。两者相辅相
成。高氏家谱网是研究会和联谊大会的联络、宣传,发布公告、通知、信息和交流、讨论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三者相互支持,相互补足。今天,全球高姓宗亲已经真
正凝聚成为一家人,今后必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互相扶助,携手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2008年10月24日,
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大会在黄山区举行。会议讨论了章程修改意见、职员增补名单、财务管理办法、换届候选人标准、《中华高姓大通谱》编纂计划、成立经
济(企业)委员会问题,并确定第四次大会在河南商丘举行。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高新平名誉会长、商丘市人大高道春副主任、商丘市高剑锋副市长、黄山区政协张
俊杰副主席、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高志超会长出席了会议。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路加作题为《总结与前瞻》的工作报告。各地代表相继发了言。随后举行民族史专家、
广州大学教授高路加著《高姓全史》一书的全国首发式,由志超会长向嘉宾赠书。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高忠诚在本书“代序”《第一部高姓全史》中指出:“这部著
作的确是一部开创研究高姓源流先河的力作,是一部研究高姓历史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研究高姓文化的蓝本,也可以说,是第一部高姓全史、高姓百科全书。”它为
编修《中华高姓大通谱》准备了系统的参考资料。《中华高姓大通谱》和《高姓全史》为配套典籍,相辅相成。全史重在宏观、源流,注重全面详述古代人物,概述
各地分布。通谱突出仪礼规范艺文祠墓等宗族文化、详细的谱系和近现代人物。
2008年12月20日,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会长扩大会议在深圳召开,此次会议得到我会名誉会长、国际华人经济联合会执行会长、香港甘盈集团有限公司及深圳高源有色金属贸易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越富的资助。到会26人,其中包括香港高氏宗亲总会会长高红玫、副会长高山等5人。
本次会议主要是切磋、讨论如何成立高姓企业家委员会,搭建协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重点解决当前研究会面临的经费困难这个瓶颈问题。会议提出创建“高氏集
团投资有限公司”,实行股东制,按商业规律运作,把部分收益用作公益事业、研究会经费和修谱经费。这是我会为成立企业家组织,发挥企业家作用所做的第一次
试探,标志着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
二大三大的召开推动了修谱的新高潮。各地宗亲普查家谱、编修族谱、修祠祭祖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辽宁、湖南、山东、河南、湖北、陕西、重庆、云南成果突出。2009年6月
枣庄高氏积极开展了修谱工作。山东淄川高庆礼,在家谱网上发表系列淄川高氏明清人物传记和祖茔图片等,为家族文化研究补充了新鲜材料。福建高山水和温州高
福信宗亲则在高姓文献资料整理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工作,其成果可发挥重要的工具书作用,有结集印发的价值。上述两种研究模式树立了新的典范。
2008年4月9至12日,志超、路加长驱豫皖苏,在商丘、合肥、南京召开宗亲会议,推动分会建设。2008年1月26日,胶州大行高氏续谱工作筹备会议在青岛锻压接待室举行。2008年农历6月9日,湖南沅水,澧水流域的高姓后裔在桃源县钟家铺乡陈家界村的锣鼓岗,举行了《欢庆南平王高骈诞辰1193周年及高氏宗祠落成典礼》。常德市所辖区、县、市的各支高姓代表,张家界市、吉首市的部分高姓分支的代表共数千余人参加了庆典。首届岩门高氏联谊会于2008年6月29日在萧山区南阳镇观潮度假村召开,来自各地的岩门高氏后裔从明字辈到以字辈共八代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南阳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龙虎村的村主任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对重修高氏宗祠、续修高氏宗谱形成了共识。 湖南澧县《澧州四修高氏族谱》在1928年“四修”的基础上,历经了近五年的时间,所编著出的上、中、下三册,近250万字,于2008年10月4日在澧县桃花滩宾馆举行了颁发仪式。2008年10月12日,泰国京都高氏总会22位宗亲到漳浦祭祖。2009年3月28日召开浙江分会筹备会议。2009年清明节前夕,甘肃靖远县石门、条城后长川、条城川口高氏三本家谱相继出版。2009年6月江西上方高氏宗祠竣工落成。
四.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树起了修纂《大通谱》的里程碑
2008年10月25日,黄山“三大”会议通过了《中华高姓大通谱》编纂计划。2009年1月12日秘书长路加致函新平、志超两会长建议成立修谱理事会,解决经费问题,正式启动修谱工程。 2009年1月16日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发布了《任重而道远宗亲须努力》——修纂《高氏大通谱动员书》,号召海内外高姓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实现2010年完成《高氏大通谱·总谱卷》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各尽其能。编纂计划提出,把《总谱卷》内容初步分为9类,每类由一编写组承包负责,立下“军令状”,务必于2009年10月之前交出初稿,然后经各组互校,顾问(八大文科正高级职称专家)审阅,最后由总编终审,于2010年完稿。然后动员各地成立分谱理事会和编委会,要求全部按《总谱·凡例》编写,统一体例、格式、风格、封面、装帧。争取在2018年全部完成。愿景无限美,唯须勤耕耘。凝聚起来的我们这一代高姓宗亲,一定会再一次创造历史,实现族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2009年2月21至22日,《高氏大通谱》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广州花都区隆重召开。全国各地赴会代表共43人。会议确定了通谱总谱卷的体例、结构;分组推选了各组召集人、执笔人、审稿人,明确了职责和任务。编委会副主任、总编高路加教授做题为《争讲奉献勇于开拓》的报告,阐述了修通谱的意义、态度、分工和进度4个问题。指出今天会议的里程碑意义不亚于当年成立全国组织、召开世界大会,这是我们又一次要亲手创造高姓历史的一件最重要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怀着圣洁的心灵来积极参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务必于2009年10月前分三批完成各篇初稿,2010年1月完成顾问审阅,2010年2月完成总编终审,2010年3月完稿,2010年
山东大会时,献上我们心血凝成的《大通谱·总谱卷》。随后路加对《中华高姓大通谱修纂计划稿》进行说明,专家们认真讨论,大家都谈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
议。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高忠诚谈了九条意见后即席赋诗:修纂总谱,太平盛世。光前裕后,惠民兴国。总谱首次,高姓盛事。承前启后,功盖高史。认祖
归宗,昭示后人。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振兴高姓,兴家爱国。复兴民族,和谐社会。事业伟大,工程艰巨。任务繁重,全族动员。齐心协力,精雕细刻。五稿计
划,来之不易。路加费心,人才难得。臻于完善。编纂大纲。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宁缺勿错,确保真实。借鉴别谱,博采众长。学习先谱,继承创新。沟通交流,
通力协作。资源共享,信息共有。互通有无,同囊总谱。修成精品,告慰祖宗。福祉子孙,大同世界。009年2月28日,
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发布《告海内外高姓宗亲书》,指出修纂《中华高姓大通谱》是我们高姓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里程碑。争取在我们这一代,由我们亲手完成。这
是一个无尚光荣的重任。我们要有使命感、责任心。我们一生能参与这一件大事足矣。夫复何求哉?我们一定要怀着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的圣洁心情来积极参
与,团结一心,把个人得失抛在一边,只考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资的入理事会,修谱的入编委会。在付印前才最后确定理事会、编委会名单,无贡献的不
列入名单,实事求是。只要谁是为高家做事,就都要坚决支持。最后号召海内外高姓宗亲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倾尽平生所学,贡献各人所长,务必把我们高姓通谱
修成精品,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2009年3月16日发布《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卷》〉目录稿,至2009年3月24日已发布了五稿。2009年3月17日发布了《各地分谱通用目录》(征求意见稿),至2009年4月27日《中华高姓大通谱》修纂计划已发布了九稿。至2010年3月1日发布致通谱编委函十八次。这一系列措施对《中华高氏大通谱·总谱卷》和各地分谱的修纂都起到了及时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各编纂组陆续推出初稿,各位专家顾问都热心参与,贡献良策,踊跃讨论,各抒己见,呈现良性循环态势,形势喜人。
2009年4月18日,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山东分会筹备会和台湾宗亲考察会在山东临淄召开。到会宗亲108人。
会议首先参拜姜太公祠,太公湖。然后到高姓始祖高傒墓举行了祭祀仪式,最后召开了座谈会。路加主持会议。淄川素继代表山东宗亲汇报了山东分会筹备情况,临
淄洪智汇报了高傒墓园保护开发意见,文利、新平、锦煌、志超分别讲了话,中华晋鲁豫皖苏高氏研究会常务会长高明教授、山东焕友水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焕友和
卫辉太公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髙慧生等宗亲分别发了言。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主任高文利和山东万昌集团主席高庆昌,对开发建设高傒墓谈了争取政府支持,
与新农村建设的旅游文化相结合,搞好高傒墓园建设规划的意见。同时庆昌和新平当场决定共同出资在姜太公祠旁立高氏敬祖碑。会上传来了全国文联原党组书记、
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应邀担任我会荣誉会长和通谱编委会主任的喜讯,鼓舞人心。修谱仪礼组还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了仪礼篇的
编写工作。会议决定尽快成立山东分会,迎接明年“两会”召开;高傒墓园开发建设要以本地为主,成立机构,争取政府立项支持,还要与当地风俗和新农村建设的
旅游文化相结合,尽快确定规划建设方案,向社会招标综合开发;会议强调修谱各组,要尽快加快工作,互相沟通,按时完成任务。
2009年7月16至19日在杭州召开了《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第二次会议。由于全体编委发挥无私的奉献精神,精诚合作,总谱卷编修进展迅速,已完成大部分初稿。会议非常成功,深入探讨了一系列疑难问题,对下一步工作大有帮助。会议决定,第一批初稿在8月底完成二稿。2009年8月28至30日在北京召开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出席的有传记、艺文、文物、附表、玉照芳名、技术各组实际参与撰稿和审阅修改的编委。第二批初稿于10月完成二稿。全部稿件12月底交付总编终审,4月交出版社。大通谱的编修进展顺利,完全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2009年8月27日,《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主任高占祥前部长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会见高路加和部分在京宗亲,并对研究会发展及修谱工作谈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2009年9月15日,由已获民政部门批准的商丘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皇沟酒业公司董事长全有支持,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第四次会议在商丘天宇大酒店举行。各地代表175人参加了会议;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主任高占祥发来了贺信;路加作了《巩固成绩弥补不足》的报告;高胡、志超、道春、文利、剑锋讲了话;各地代表红玫、广康、明忠、忠诚、明坤、焕友、孔煜、福龙、加福、高明、杏国、自强、高峰、怀群、继禹发了言,家协书面发言;新平带领77位
海外五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了开幕式;对高姓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氏家谱网》创建者高超第一次参加了大会;中华晋鲁豫苏皖高姓学会会长继德、高明参加
了会议,发表了贺词,并同志超、路加就跟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联合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大会通过了新增职员的名单;大会分企业家、南方、北方、商丘四组讨
论,就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并经过充分酝讓自愿报名,组建了“经济研究委员会”筹备组(滚动);枣庄焕友向大会捐了款;最后
山东枣庄宗亲敬方接过了承担明年在山东枣庄举行全国大会的会旗。
2009年11月3日高路加发出【致通谱编委】(十三)指导函。12月2日高路加发布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目录(共约1600页),12月8日高路加发布中华高姓大通谱各地分谱通用目录(定稿)
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09年12月12日在厦门福联大酒店召开,标志着《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工作进入尾声。会议由高路加主持,高新平、高志超先后致辞。来自台北宗亲会的天浩总监事、春长总干事也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路加在讲话中回顾了自今年2月21日
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各位编委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圣洁心灵无私奉献,主动积极,通力合作,修编谱工程已按计划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到现在取得的成果来之
不易,修通谱工程也为总会的工作树立了一个典范,并对几位审稿顾问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给予高度评价。此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为复审做准备。目前编好的书稿总共
已达1600页,拟分为两或三卷,请三位教授作为副主任主持复审,最后由路加对全书进行终审,争取5月交付出版社。他在会上并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作为总会试点的深圳市高氏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已于11日完成注册,拿到营业执照。待办理好公章和银行账户后即可开工。上午大会后分三个组就稿件内容和编辑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12日下午,会议移师到安溪举行,主要就《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编委会成员和具体分工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了高占祥任编委会主任、高胡任名誉主任、高路加任常务副主任兼总编和高令印、高忠诚、高以诺任副主任以及副总编、顾问、常委、委员共52人的名单。与会人员完全赞同宗亲工作的基本原则:宗亲平等、实事求是、贡献与职务挂钩、不设虚位。理事会负责筹集经费和运作,编委会负责策划和执笔修谱,理事会和编委会各有分工,又密切合作,两会均根据每个人在修谱过程中的实际贡献和业绩在通谱付印前最后确立名单及排序。下一阶段分别由路加总编和三位副主任负责总谱三卷书稿的复审。从初步复审情况和与出版界专家沟通情况来看,原稿本内容和形式存在问题还不少,和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以及出版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复审工作仍相当繁重,时间很紧。几位副主任表示要坚持怀着圣洁的心灵,坚持宗亲平等、实事求是,坚持按原则办事,要对高姓、对宗亲、对后代负责,使编委会能够发挥最高水平,不辞劳苦,继续奋战,精益求精,严格把关,提高总谱的学术性,保质保量完成总谱编修任务。
《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修纂工作胜利在望,激发了广大宗亲的热情,推动了各地成立分会、祭祖建庙工作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创建高氏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的工作进展很快,经过积极的筹备,2009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召开了高氏联合公司开业典礼暨股东大会,公司发起人、大股东高越富主持召开股东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公司章程、预算等一系列文件,依法在股东中选举产生了董事会成员和监事。高姓联合发展经济的尝试终于迈开步伐。
西北师范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副主任
高忠诚 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