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之众的沂南高氏

作者:系统录入 2015-09-05 16:04:44

来源:系统录入


东沂南高家店子大庄高氏,据族谱载祖籍原长山(今邹平),传闻齐高子后迁是邑,但世事变迁历史久远,已很难考查清楚,尊本于沂水者为始祖。明朝初年,始祖
(失名)过穆陵关抵沂水南界东流店(今沂南高家店子)定居,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始祖传至二世,兄弟二人,长公失名,二公高友。二世长公传至四世兄弟三
人,长公高礼,二公高玘,三公高闵(今谱为高昂、高浒、高闵)。该兄弟三人于明成化年间先后由东流店(今高家店子)迁居于沂南之神墩。二世二公传至五世,
兄弟四人:高通、高达、高逵、高迁。三公高逵于壮年时期迁居沂河西岸之西流(今沂南大庄)。至明朝中叶,沂南高氏已成为名门望族。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生
息,族人也不断外迁。在山东,主要分布于临沂的沂水、沂南、费县、蒙阴、平邑、临沭、苍山、莒南、罗庄、河东等县区。济南、青岛、日照、烟台、潍坊、莒
县、淄博等地亦分布有沂南高氏族人。另外,沂南高氏族人还分布于江苏省的高邮、连云港,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台湾、香港,乃至海外亦有高氏族人的
分布。目前,沂南高氏约有族人近十万。


沂南高氏自明朝中叶起,科第蝉联,累世不断,屡有族人在各地州、府、县乃至朝廷为官,为国为民做出了一定贡献。



明朝,沂南高氏族人出了两位进士,一名女诗人,两位郡马,数名官员。六世高大化,嘉靖壬子举人,已未进士,曾任江阴知县。才俊江东。因杵权贵在家闲住,与
邻村知名人士郭南泉组织指挥重修河陽白龙桥,并撰写碑文,碑文末为诗曰:“白龙石桥几千古,唐宋遗文尚可睹。高贤去后杳无踪,流水东来如有情。宏观再造忆
前人,万事伤心转眼新。等闲聚散若浮云,赖有斯文无古今”。明朝另一位进士八世高名衡,万历戊午举人,崇祯辛未进士,曾任河南巡抚。李自成军曾连续三次围
攻开封,高名衡率军民英勇守城顽强抵抗,终使李自成军败撤退。因军功高名衡升兵部右侍郎。后因病回乡休养。崇祯十五年,清军南下破沂水城,高名衡拒不投
降,同夫人张氏一起遇害殉国,表现了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清乾隆乙未赐谥“忠节”,传载明史,守汴诗《更生吟》八首被四库全书载其目。一九三四
年高名衡直系后裔十八世高颃及其他几个族人将其遗稿搜集整理成《高忠节公遗集》印刷传世。内容包括奏章,平台召对,守汴日记,守汴诗《更生吟》八首,《楚
游草》画衣诗等。另附有钱谦益等人的和诗以及其玄孙进士高淑曾的诗文。二〇一一年十八世高傒勋将《高忠节公遗集》加标点及注释后重印。这对于弘扬高氏文化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善举。八世女诗人高玉璋,系高名衡胞妹,自幼聪颖,善诗文,嫁沂水张庄(今属沂水泉庄乡)张瑞明(字兆圣)。张初任北方边塞守备,后任京
畿五城兵马司指挥。高玉璋病故后,其遗物中有大量诗稿。由其兄高名衡整理成诗集《玉映草》并写序,刻于碑立其墓前。该碑文革中被毁。高傒勋重印的《高忠节
公遗集》,《玉映草》亦被收集在其中。



南高氏于明朝外任为官的还有:六世高大同,岁贡生,任当涂县主簿升河南布政司检校;七世高炫,太学生,任河南祥符县主簿升審理工正;七世高炜,太学生,任
湖广道州通判升唐王府審理;七世高燝,庠生,授凤阳府护陵守备加都司衔;七世高烱,衡王府仪宾,配朱氏郡主,人称高驸马;九世高可任,岁进士,青州衡王府
仪宾,配朱氏郡主;十世高奇,太学生,曾任青州府通判。



清朝,沂南高氏出了四位进士八名举人。七世高燻,顺治戊子举人,壬辰进士。授兴宁县知县,升湖广郴州直隶州知州,为政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制行持大体,不
屈于势,不趋于时,多受百姓赞扬。八世高名图,清顺治辛卯举人,康熙丁未进士,曾任山西汾州石楼县知县。十二世高淑曾,雍正癸卯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历任
江南同考试官,蒙城县知县,湖南常德府知府。十四世高斅龄,清嘉庆戊午科举人,辛未科进士,曾任登州府学教授。



名举人分别是:十世高璩,康熙壬午举人,青州郡王府医生。十一世高岸,康熙丁酉科举人,诰封奉直大夫,例赠中宪大夫。十二世高侗,康熙乙酉科举人,候补内
阁中书。十二世高晟,乾隆壬午科举人。曾任定陶县训导,益都县教谕。壬子科捷取知县,不闲吏治告降,即升济南府学教授。十二世高韶南,乾隆丙午举人,拣选
知县。道光辛巳呈请改授金乡县教谕。十三世高葵,乾隆戊子科举人,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汉阳县知县,人称汉阳公,卒于官。十五世高云庆,宣统壬子师范科举
人。民国元年任沂郡中学堂监督,沂水县视学。


闻名乡里,显赫于世的沂南大庄高氏一门三进士两举人指的是:八世高明衡进士,其曾孙十一世高岸举人,玄孙十二世高淑曾进士(岸之长子),来孙十三世高葵举人(淑曾长子),昆孙十四世高斅龄进士(葵之五子)。此五先祖科举及第时间与为官情况前已叙明,不再赘述。


另外,明清两朝,庠生、武庠生、监生、贡生、拔贡、岁贡生、岁进士、从九品、从七品、议叙九品、议叙七品、盐关大使、候补教谕、候补训导、其他候补官员以及授貤赠、诰封的各级官员达数百人之多,不再一一列举。



现代,参加创建新中国的斗争,并在建国后担任较高职务的族人主要有:十六世高沂。在青年时代高沂就参加了革命,先在晋东南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后去延安,又
到东北。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教部副部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顾问,著有回
忆录《沂水流长》。在其九十七岁时为高氏族人第十次续修的族谱写了序言。十八世高运城,青年时就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曾任游击大队长,区、县武装部长,获
“战斗模范”、“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参加了开国大典。一九五二年去朝鲜,任志愿军工兵营长,一九五九年转业于青岛山东化工学院任组织部长。十八世高明
城,十六岁参加八路军,曾任连长、营长、胶州区委书记。一九五三年调西藏那曲县任县委书记。一九七三年调山东沂南县,先后任沂南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政协
主席。十八世高嘉芳,曾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委党校校长。十八世高嘉培,曾任济宁市组织部长兼嘉祥县委书记。十九世高修善,曾任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检察
院检察长。二十世高润祥,曾在空军政治部担任副总编、总编,享受副军级待遇。二十一世高存亮,曾任广东珠海警备区司令员,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二十一
世高有为,曾任连云港常务副市长,政协副主席。



明朝至今,沂南高氏共十次续修家谱。明朝洪武初年,始祖过穆陵关抵沂水南界东流店定居,至明正德十六年五世二公高达创修族谱,为谱碑。二修于崇祯十二年,
三修于清康熙六年,四修于康熙四十六年(谱碑),五修于康熙四十九年,六修于嘉庆十一年,七修于道光二十六年,八修于光绪十五年,九修于民国四年,十修于
二〇〇六至二〇一〇年。



于沂南高氏辈分名讳用字,历次族谱中均未规定和记载。但在实际中还是有规则可循,较为统一的:五世按“辶”偏旁用字,六世中间字为“大”字,七世按“火”
偏旁用字,八世中间为“明”字,九世按“钅”偏旁用字,十世第三字为“国”字。总之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原则取名用字。第十次续修族谱二世
二支规定了三十个字载于谱,仅供参考,从二十一世“本”起启用:本丙增鑫顺,仁礼信义智。梓耀堉鈜涌,厚尊诚正慧。桐灵幸锟滢,爱奉忠公才。


二世长支原谱按细支起字,此次续谱,择选二十个字从二十二世“盛”起启用:盛纪宗华章,群超智明昌,勇承进弘广,金玉光景常。


 


 

山东沂南高氏第十次续谱委员会
20136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