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及周边县(区)邓姓源流
作者:系统录入 2015-05-13 09:05:23
来源:系统录入
南康及周边县(区)邓姓源流
邓氏源远流长,公元前13世纪,商朝君主武丁(公元前1256年武丁王即位)占领了现河南省南阳地区,在汉水、淮河之间分封了很多小侯国,武丁封其叔曼季
于南阳附近,称其地为邓国。《姓氏急就编注》指出“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因此,曼季是邓姓的远古始祖。邓氏始以国为姓,迄今有3300多
年,因邓姓望出南阳,故以“南阳”为堂号。按姓氏总人口计,在2007年末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9位。
南康邓姓历史悠久,分布较广。最早在南康开基的是邓如岳,到2012年有1100年。邓氏第75世孙士奇,字子文,唐朝大中元年(859年)任广州金判
(唐代派出处理特殊事务的官),谢政避乱卜居广东梨水山。奇公生三子:如岳、如嵩、如岗。其长子如岳,字耸汉,有文武之才,曾任保昌令(今广东南雄市),
在唐朝乾符六年(879年)因提兵平息黄巢起义有功,被擢升为行营都统(唐代后期设立的各道出征兵的统帅名号),镇虔州(今赣州)六年。唐末天裕年间帝废
唐亡,后为五代十国,如岳公年迈体衰,思相地避世而居,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国师杨药松,感公德之恩,相地答之,卜居顺化乡之呈龙里。由此可见,如岳
公为邓氏在南梁(即今大坪乡南良村)的鼻祖。其长弟如嵩居南康隆木乡瑞坑之富下。南宋宝祐和咸淳年间各有一支迁徙至隆木村,俗称西水、东水邓氏。次弟如岗
居大坪清江巉下。
邓姓是望姓,随着世代繁衍,人口增多,为详世系,序昭穆,明血统,别亲疏,使同族人尊卑不失其伦,亲疏不失其序,自邓姓先辈在南良定居后第六世“嘉”字辈
始设上、下门,至第十世“可”字辈又从下门析出中门,故南良邓姓自古以来就有上、下、中“三门”之分,三门又分别建有宗祠,各立堂名和世派,上门为世勋
堂,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其26 -
35世的字派依次是“孔曾思孟帝,圣登俊义联”;下门为继述堂,始建于明正德辛已(1521年),落成于明嘉靖癸未(公元1523年),其 26 -
35世的字派为“振标芳博学,传性理永世”。中门为崇恩堂,建于明朝嘉靖壬戌年(公元1562年),其26-35世的字派序为“钦
潮相燇堦,钜海
椿生旺”。民国28一31年(1939 -
1942年)邓氏宗亲在南良村继述堂设立谱局,召集南康、大余、上犹、崇义、赣县、遂川、万安、信丰等八县人士进行族谱八修(邓氏族谱第一修于北宋庚申年
即960年告竣),当时确定南 邓氏从36 -
45世字派为序为“同修述先绪,功业赞南阳”。目前南康邓姓属75世士奇公的后裔居多,据了解在60多个屋场有邓氏苗裔,至2011年10月人口约1.
6万,比较集中定居的主要村是横市镇稿背、大源、禾田、横市、大姑、增坑、土桥、新坑和相安居委会;大坪乡南良、桥庄、清江、三合、西坌、蒋坑;凤岗镇黄
龙、天子地、南边;潭口镇南街园林岗、上元、龙塘;麻双乡东排、坝孜、黄埠、里若;龙岭镇秀丰、围上;十八塘乡李村、水源、樟坊、内潮;赤土畲族乡瓦岭
村、旗山村、朱坊乡荷树、天心,其中荷树村邓氏是如嵩公的后裔“尚”字辈从隆木乡于清朝时期迁徙过去的,至今已11代。龙华乡丹材;万安县夏造镇黄祝村、
唐江镇庄稼村、大街上灯笼店。邓氏另一支系是奇公次子如嵩,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先后由隆木乡迁徙至崇义县铅厂镇铅厂、稳下、西峰、石底河、石罗;聂都乡沉
井;关田镇下关;长龙镇新溪;横水镇上营;麟潭乡华山;杨眉镇杨眉等村,至今约500多年。在清朝雍正年间,世居隆木西水(今隆木村)的邓氏也建有德政公
祠和九思公祠,距今约380多年。如嵩公之后裔现分布在隆木乡隆木、瑞坑、高塘、新村、福田、塘上;内潮乡李村。奇公三子如岗,肇基于大坪乡清江峻下,现
其后裔主要分居在凤岗镇大塘村卷坑、大坪乡清江井仚,横市长南石角头,十八塘乡内潮,遂川县巾石乡。
邓氏第七十四世孙景山公(其弟仁山公—南良七十五世奇公之父)一直居住在福建省汀州府(今长汀),南宋年间,景山公后裔志斋公
(曼公93世)任广东布政司,随之由福建汀州迁入广东惠州府龙川县开基立业。赤土乡红桃(原名刀石)田心里是志斋公后裔(96世文忠公系),犹玉、犹玺
(105世)于康熙初年(1661年)从广东省龙川县车田圩约欧坑迁入南康赤土红桃田心,现已350余年,繁衍15代.犹玉,1691年从赤土红桃迁入崇
义县朱坑甲老虎脑,1970年其部分后裔迁入崇义县丰州乡桐梓村。志斋公后裔(96世文举公系)秀昌公(100世)从广东省龙川县枫树下迁入信丰县定居立
业。而后秀昌公13世孙、光黉公,于清朝康熙时期(1668年)从信丰大塘埠迁入南康龙岭大塘下定居立业,至今已有340多年,已传13代。蓉江西门垴邓
氏属志斋公后裔(96世文忠公系)于康熙年间由广东省龙川县嘉应州迁入南康,现已繁衍14代。朱坊乡天心村白石坪、浮石乡窝窑村;崇义县长龙乡、杨眉镇,
上犹县营前镇,信丰县西牛镇、小江、大塘埠,赣县阳埠乡、石芜乡、茅店乡,定南嶂雞,遂川县等地均有志斋公后裔。
其中,文忠公系:赤土畲族乡红桃村田心里;蓉江街道西门恼、朱坊乡天心白石坪;崇义县丰州乡桐梓村走马岭(崇义县长龙乡、杨眉镇等部分邓氏)111世起字派为:南阳世第家声远,东岳源流德泽长。
文举公系:龙岭大塘下,信丰县西牛镇邓氏116世起字派为:厚礼乐延先,泽诗书继世。
民国时期,邓氏又有一批经商、行医及从事加工业的宗亲先后从广东省梅州、兴宁等地迁徙到横市好、坪市好、唐江镇等地从业,解放后在南康定居,同期还有从赣县视田迁徙来的邓氏宗亲落户于凤岗圩。
邓氏分布在南康周边县(区)的主要是大余县有八个村:池江镇长江村洋口邓氏是士奇公第十七世孙和简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大坪乡南梁迁徒至洋口,至今已有20
代,尔后又有邓氏搬迁至羊前村、庄下村;青龙镇九龙、赤江等村。还有从广东省南雄市在清朝时期迁徙至池江镇池江村窑背上、马龙里;青龙镇二塘。南安镇新民
村田心里邓氏是南梁村如岳公派下的中门十六世汝舟公次子德广于清朝从大坪乡清江迁徙去的;如岳还有一支迁往南安镇水城里。
上犹县邓氏主要分布在社溪镇乌溪、兰田,油石乡大小元村,东山镇、黄埠镇岩坑、营前镇。
赣县邓氏主要分布在五云镇长村、夏潭村、蓬村村、沙地镇螺田村、攸镇村。
章贡区邓氏主要分布在水西镇凌源村、赤珠岭、新老城区。
赣州开发区蟠龙镇杨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