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尹志尧,北京人,中科大毕业后先后曾在石油化工部和中科院工作,负责催化剂产品的研究。80年代初,尹志尧来到美国,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修完了自己的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随即进入英特尔研发中心应用开发部。
尹志尧-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人物小结:
尹志尧,1962年考入科大化学物理系。由于文革的缘故,迟到1968年春才毕业。从1968到1971年,工作于兰州炼油厂。1973年,转到中科院兰州物理化学所。1978到1980年,在北大化学系读硕士学位。1980年,在美国一些亲戚的帮助下,来到加州大学洛杉叽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半就拿到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从1984年以后的16年里,一直在硅谷工作。开始是在Intel公司的中心技术发展部门做电浆蚀刻工作。86年转到LAM研究所,开始是高级工程师,后来做到了技术发展经理。在那里尹志尧负责彩虹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的开发。LAM靠着一些非常好的产品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之一。91年,尹志尧来到应用材料公司,负责同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先后获得了60多个美国和国外的专利,还有一些正等着批准。尹志尧开发或参与开发的产品,现在在这个领域大概占了全世界的50%。曾任Applied Materials应用材料公司的副总裁,负责等离子体刻蚀部门的业务。另外,还帮助成立了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并担任了头两任的主席。
尹志尧是个非常典型的硅谷创业者。理科背景出身,加上多年美国大公司高管经历,让他成了一个既懂技术、又擅经营的老板。
2004年,他和美国硅谷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回到上海,组建了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AMEC),他自己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尹志尧有着20多年半导体行业经验,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0年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物理化学博士,后来在硅谷工作了近20年。他在开发半导体芯片技术从1微米到0.1微米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拥有60多项美国及外国发明专利。
在尹志尧看来,目前半导体产业的成本,已成为决定芯片制造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全球半导体市场正持续朝着消费电子转向,消费者对终端价格的敏感让上游芯片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为AMEC带来了商机。
他认为,在芯片制造业向亚洲转移的同时,作为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工业却留在美国本土,那么,在产业日益成熟、成本成为主要驱动力的情况下,在亚洲成立半导体设备公司将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
于是在2004年年初,他从美国硅谷拉出了一支队伍,雄心壮志地要将AMEC打造成一个以中国和亚洲为基地、提供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的跨国公司。目前,尽管公司在张江的一期厂房只有6500平方米,但还有几万平米的土地供扩展之用。
以新加坡为行销总部
尹志尧说,由于新加坡已成为亚洲半导体制造业的重镇,所以AMEC将其全球销售和市场总部设在了那里。
他说,选择新加坡作为市场总部,是有多方面考虑的。首先,新加坡政府和经济发展局对高科技非常重视,提供了优惠条件。其次,新加坡的财务制度很健全,法律制度也很严谨,这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第三,新加坡有非常好的芯片生产的工业基础,比如在机械加工和线路板供应等配套设施方面,都是令人满意的。最后一点,新加坡政治稳定,政府廉洁高效,而且新加坡员工的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出色。
在国际投资者眼中,AMEC已成为中国本土的“应用材料”,在其身后,闪耀着华登国际、高盛、光速、红点、美国科天等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商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