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源流史考(上)
作者:系统录入 2015-11-24 17:15:51
来源:系统录入
钟氏源流史考(上)
钟氏,起源于母系社会.钟的由来,有的以官职为姓,有的以封地为姓,有的为帝王赐姓,有的为避祸改姓,等等.钟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是赢姓的改姓.少昊氏之后有钟离国,钟离国始建于沂之承(今山东临沂县境).西周时,周公旦东征十七国,钟离国是其中之一此后钟离国被迫迁于淮河流域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春秋时为楚国的附庸.楚平王十年(公元前516年),楚、吴两国因小童争桑发生相攻,钟离国遭殃被灭.当时在楚国宫廷乐队负责司钟的官吏郧公,即钟离人.国灭之后以职业(司钟)为性的钟仪,其后裔有钟建、钟子期,已有2500多年历史.
二足桓公御说茂分两支,因避祸改姓.桓公御说是西周末代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第13代嗣孙.桓公御说生子三:目夷、襄公兹甫、遨.其次子襄公兹甫传至十二代烈改子性为钟性.公元前286年,楚齐魏三国联合发兵将宋国攻灭.宋亡之后,君惬之子烈避奔河南许州(今许昌),因其曾封过钟邑大夫,改子性为钟姓.钟烈生于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配似氏,生子复,卒于秦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夫妇合葬于河南长葛市石象乡蔡寨村封升岗(古属许昌).另一支是桓公御说三子遨,奉其兄襄公兹甫之命,出使晋国.在晋国生一子,首改伯姓,六代后因伯却宛在吴国灭亡后被杀,其子喜否为避祸改钟离.又六代后传至钟离昧,为趁王项羽的大将,但项羽败于刘邦之后,公元前221年,钟离昧被刘邦杀害.钟离昧次子钟离接时在长社为县令(今河南长葛),闻讯后,为避祸去离字单姓钟.钟接,字续源,生于秦
始皇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配陆氏,生子姜,卒于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葬长社卢庄西坵(今长葛市让庄西坵).
三是少数民族的改姓.最多的是畲族,传说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兰、雷,女名叫龙郎公主,招男名叫钟志深,成为伴侣,民族成分由汉为畲,姓钟.羌、满、蒙古、白、彝、回等族也有钟姓.
烈公居许州,接公居长社,秦汉时两地均属领川郡,颖川是钟氏的发祥地,郡望在颖川,故称颖川堂。
钟姓在颖川生.息繁衍二百多年后,人口大增.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中原战乱,造成“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许多中原汉民南彼成为客家先民,钟姓也在其列。而且自此以后,沿长江流域拓展,成为古代北方民族向往之地.谱载:接公第16世孙推公于东晋元帝建武丁五年(公元317年)八月携家眷48人渡江谋生,成为钟姓第一次南迁.之后因东晋即将沦亡,草寇乘机作乱,盗贼四起,钟氏一门荡析离居,钟圣、钟善、钟贤兄弟三人,乃于晋末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五月携眷渡江避难,钟圣迁上元(今南京江宁),钟善迁会稽(今浙江绍兴),钟贤迁宁都竹坝料.钟贤配马氏,生子朝.贤公智勇双全,曾为仕宦.不久,奉诏入i,任建州黄连(今福建宁化)县令,时值阂地“六戎”蜂起,钟贤父子起兵剿灭,语封武威将.此后,钟贤又奉命入川为官,终卒于蜀.朝袭父爵,再迁于郑江白虎村(今福建长汀县城).朝母马氏,每当贤公父子出征,便劝夫督子以人命为重,每逢灾凶之年,便嘱子孙施粥米眼济灾民,其仁慈善良、聪慧贤德为钟氏后广为传颂.马氏卒葬九龙岗(今长汀中学),相传二百多年“莹内时有鼓乐声”,成为一代名墓.1993年,世界钟氏宗亲大会议定,在广东蕉岭三圳镇顺岭村修建了马太夫人纪念碑.
朝公生三子:远、道、逸,此后,枝繁叶茂,瓜瓞绵延.
继贤公130年后,接公”世孙钟宠于梁武帝大清年间从临海官籍移居江西赣州,是颖川钟姓南迁第二始祖,谱载:钟宠是永嘉(今浙江温州)郡丞钟屿之子,梁大清元年(公元547年)为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令.公元552年,为避“侯景大乱”,钟宠辞官携眷移居虔州岗下朝天坊(今赣州天竺山),其子钟匡再迁激江平固(今兴国县).匡生二子:宝恢、矩,从此揭开了钟氏在精南再发展的新篇章.
贤、宠二公南迁后,钟性又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汀和兴国成为钟继颖川之后的第二个发祥地.经过一二百年“孕育”之后,至唐朝中期,钟姓人丁兴旺,英贤迭出.语载:但公次子法询官至刺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先为秦王李世民记室,后任岳州刺史,生子有三:长子绍景,次子绍高于唐玄宗时任广州刺史,三子绍齐于唐肃宗时任淮南节度使.宠公七世孙钟绍京,自幼勤学,练就一手好书法,考取进士后,初为唐宗朝司农绿事,继任唐中宗朝御苑总监,后随临淄王李隆基平韦乱有大功,唐春宗朝摧升中书令(宰相),封越国公.绍京生四子:嘉妾、嘉璧、嘉王颚;嘉玮,皆授官职.绍景第三代嗣孙钟热迁居池州铜陵,为迁湘郑钟氏之共认始祖.贤公10世孙这配马氏,生七子:礼、恭、宽、康、敏、惠、节,官至谏议大夫.过夫人卒后也葬九龙岗祖坟,更使名基闻名遐迩.但也因此带来麻烦,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6年),朝廷议筑汀州府城,初选新罗抒(上杭县)皮地,因嫌此地多发瘴气,又闻九龙岗马氏墓有异响,疑以为怪,遂决定将汀州府街盖在九龙岗上,将马氏名墓镇在正堂案下.这个决定导致了“迁坟事件”与烈系扩散.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府街始建,钟氏一门,不敢抗命.从此,逵公七子除长子礼留守故居附近,迁南岭井秋坑(今福建上杭县南阳乡境)以便岁时祭祀,其余六子外迁:二子恭迁江西信丰,三子宽迁江西于都和会昌,四于廉迁福建上杭、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迁江西于都和粉县,六子惠迁江西于都和福建长汀,七子节迁江西瑞金和宁都.外迁时,他们留下一首诗:“长汀县街祖屋场,汀州府街批坟堂,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礼长孙武由长汀迁福建武平象洞,次孙界之孙立本由湖南衡阳迁南康坪市大路坪.语载:浑如次子立本,原任贺州司户,因海蛮乱,奉命率兵剿除有功,封楚国公,食邑三百户,晚年卜居于官场(今南康坪市大路坪),成为迁入南康最早的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