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颍川堂的来历

作者:陈雄耀 2021-02-16 08:08:05

        中华各姓氏都有其堂号,如陈姓称为“颍川堂”,这是根据陈姓的郡望地取的堂号;又称为“德星堂”,则是根据陈姓历史典故取的堂号,究其由来,要从东汉陈寔一门说起。
 陈寔(公元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州人,系佐汉高祖平定天下的陈平丞相的十四世孙。寔少作县吏,后为都亭佐,笃志好学,坐立诵读,受业于太学,后转为功曹,补闻喜长,桓帝时升任太丘长。寔修德清静,勤政爱民,百姓爱戴,四邻归附,有“廉清颍水”之誉,德政所化,有甘露之瑞,百姓因呼为“甘露陈公”。后汉党锢案发,牵连陈寔,寔以一身系天下之重,自请入狱,后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寔在乡闾平心率物,乡人每有争论,辄求其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以平正闻名乡里,里中人曰“宁为刑罚所加,勿为陈君所短”。及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屡遣人敦聘,终不肯出,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陈寔有六子,曰:纪、洽、谌、夔、休、光,皆有名,而纪、谌最著,兄弟齐德同行,并称“二难”,与父寔并号“三君”。纪子群,天资颖异,寔曾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后群官至司空)。陈氏一门竞秀,后进之士皆慕其风,每宰府征召,羔雁成群,父子兄弟同时旌命,称荣于时。
陈寔一门与同郡的荀淑一门皆享盛名(按荀淑字季和,桓帝时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两家时相往来。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一日陈寔携子孙等造访荀淑家,其长子陈纪驾车,三子陈谌持杖跟随,纪子群年岁尚小,载坐车上,到达荀淑家时,荀淑偕其三子荀靖在门口迎候,六子荀爽摆设酒盏,余“六龙”下厨作馔,其孙文若年幼,坐于荀淑膝上。群贤毕至,欢饮达旦。原先陈寔一行从家中起行时,太史官即奏“有德望的人正行往东方”。陈、荀两家既聚,德星集于颍分,是夜太史官观察天象,奏曰“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集会”(据《世说笺疏》载:“《汉杂事》‘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这就是千古传颂的“陈荀会”。古语云“郭李仙舟,陈荀德星”,古诗云“清夜会荀陈”,笔者所属的湘乡陈姓铎房及镔房编班诗歌中句(伯万35世起)“星里集贤良”,即本此。
  汉灵帝中平四年夏,陈寔考终于家,寿八十有四。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行吊礼者达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上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陈寔令德令望,徽猷载录史册。后人有诗赞曰“宣城书法今犹在,千古争传陈仲弓”。
陈寔后裔名重汉晋,光昭南朝。辉耀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中华,代传佳话。可谓“颍川之水源愈远而流愈长,太邱之裔德重增而星重聚”,为陈氏家族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颍川陈氏一脉世系发展至今,子孙后裔遍及全球各地,约有几千万人之多,而各地的陈氏宗祠题额“颍川旧家”、“德星衍庆”,宗祠楹联作“颍川世泽,妫水家声”、“德星世望;仁里家声”等语,而陈氏名祠则有“颍川堂”及由此衍生的“德星堂”、“聚星堂”、“星聚堂”等堂号。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