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陈氏,源远流长,主流支系皆推崇虞舜,始自妫满,封于陈国,迁于齐,相于汉,发自太丘,衍于颍川,帝于南朝,旺于义门。
自汉代后,颍川陈氏后裔陆续向各地分播,特别是晋朝以后至宋代,陈氏迁徙史上形成一个高潮,中原衣冠南渡,因此,中华陈氏是南方主要姓氏,繁衍至今,人口达7000多万,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世界各地。
颍川始祖陈寔公,在中华陈氏繁衍史上是位承前启后的开拓者。全国各地陈氏家族传统楹联“颍川家声远,太丘世泽长”就是纪念我们这位大显祖的。
颍川始祖陈寔公,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四辟军工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丘一年,德务中庸,教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太谧。”后遭党锢之祸,被禁锢20年。党锢解除后,朝廷三诏居三公之位而不就。去世时,500人披麻戴孝,3万多民众为他送葬,谥“文范先生”。因为他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中庸为本,仁义为怀,为官清正,为民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所以深受民众爱戴。在《后汉书・高士传》和《中州名人三十家集》中,均属大名鼎鼎的人物。在陈寔去世后的第三年,豫州刺史为陈寔褒功,做谥封墓,建庙立碑,图像百城,被树为朝野吏民学习的光辉典范。后来又追封为颍川侯,钦赐龙牌。陈寔公来自民间,是民众拥戴起来的楷模,统治者为了顺应民意,追封认可。
陈寔公是传统文化、道德的光辉典范。他的事迹已流传1800多年,经久不衰,足见其生命力之强。正史、笔记文选,贞石碑刻、族谱壁画等都有记述,特别是民间ロ述传说的更多,诸如“德星降世”、“生日抓阄”、“清明对对”、“礼召杨吏”、“善则称君,过则称已”、“妙计惩恶”、“麦里掺金”、“梁上君子”、“难兄难弟”、“四长议政”、“主动请囚”、“德星聚会”、“顽石谢恩”、“课子说经”等等,陈寔公的事迹,在民间一直流传,有口皆碑,代代颂扬,这就是陈寔公最伟大
的地方。
陈寔公与许县的钟皓、荀淑、韩韶四人以清高有德著名于世,被人称为“颍川四长”,颍川四长,陈寔居首位。“德星奎聚”名扬千古,“梁上君子”的典故至今盛传,“陈寔遗盗”的寓言故事还编入中小学课本。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先祖传统美德,这就靠我们子孙后代如何去做,如何去传承,如何去潜移默化,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陈寔以品德高尚,非常受人尊重。家乡人有什么矛盾了,都爱找他评理。他评判的事情,让人非常信服。当时就流传这样的说法:“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什么意思呢,就是宁愿被判披枷带锁判刑,也不想让陈寔说自己不好。他管辖区域内的百姓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
陈寔因仁爱贤德而著称于世。有一“梁上君子”的典故,讲的就是陈寔教育盗贼的事。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盗贼进入他的屋子,在梁上等候伺机下手。陈寔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儿子(孙子)说:“成了什么样子?”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人。然而你今天这样做也是被穷困所迫,被逼无奈。”后来吩咐家人送给他两匹绢。这个窃贼感激涕零而去,并发誓洗心革面,以报陈公之德。从此这个地方没有了窃贼。“梁上君子”也就成了窃贼的“雅称”了。
陈寔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很贤德,也很有名望。最著名的是陈纪和陈谌,俩人道德品行俱佳,陈寔曾评论他们俩兄弟说“元方(陈纪的字)难为兄,季方(陈谌的字)难为弟”,即两人难分高下之意。“难兄难弟”的典故也即出于此。他的这两个儿子与陈寔世称“三君”,成为当时道德的典范。
陈寔是84岁那年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来参加追悼会的有三万余人,为他披麻戴孝的就有几百人。后还在许昌建了“太丘祠”便于人们来祭莫,在原来许昌老二中那个地方。当时的大文学家、大音乐家蔡邕为他写的碑文中是用这样八个字的评价他的:“颍川陈君,绝世超伦”。“绝世超伦”这个成语的出处就是从这来的。陈氏家族是以自身的修养,完美的道德,高尚的情操传家立世。正因为陈寔的名气和影响,许昌成了陈氏祖根地和纪念地。广东、福建、港台及海外的许多陈姓后裔,共奉陈寔为其始祖,都到许昌来寻根祭祖。他们都以自己是陈寔的后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陈氏宗亲总会会歌,也把颍川作为圣地来歌颂。它的歌词中有这样两句,就是“浩浩颍川,枝叶永丰”。在台北德星堂供奉的都是陈寔的像。
为什么在“德星堂”里供奉陈寔的像。这里还有一段陈寔与荀淑两家交往的故事。陈寔与荀淑都是东汉末年知识分子中的典范,两人意气相投又住得不远,两家都是士家大族,因此常常往来。荀淑辞官归乡后,陈寔几次邀请来家吃饭,荀淑就自己赶车的,命荀爽跟在车后,荀靖则抱着侄子荀彧,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前往赴宴。陈寔呢,就用很高的礼节来接待荀家,陈寔带领儿孙远远相迎。宴会上,陈纪待在一边伺候,陈谌作陪,孙子陈群则依在爷爷身边奉陪。两家人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陈寔一家到荀淑家去,则是叫儿子陈纪赶车,陈谌在后边跟着,陈群和爷爷同坐车,一路上浩浩荡荡。荀淑看陈寔到了,马上叫荀靖开门,招待席上荀爽敬酒,其他六个儿子作陪。荀彧年纪还小,于是也坐在爷爷荀淑身上一同“招呼客人”。那光景一个举家造访,一个倾力接待,两个家族都是祖孙三代一同上场,好不热闹。这两家的频繁聚会,谁知就惊动了朝廷。负责观察天象的太史官看到了天上德星经常会聚拢在一起,就向朝廷禀报,说是方圆五百里内一定有贤人聚会。所以皇帝就下令在方圆五百里内寻找,后来发现是陈荀两家,只要他们两家一聚会,就有德星聚奎的天兆。后来皇帝就下旨,在许昌西湖建了一座“德星亭”,并赐“德星聚会”四字,以示表彰。现在这个德星亭还在,但是经历代修过的。前段时间,许昌成立了个“德星沙龙”,还在德星亭搞的活动 。
荀陈两家的聚会,我想这两家绝不会是聚在一起喝酒搓麻吧?如果是天天喝酒搓麻,他很难培养出93天就能提拔成国级干部的荀爽,也不会有三国的首席谋士荀彧。也不会有“太子四友”之一的陈群。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埋怨我们的孩子不优秀,那是我们做家长也有一定的责任。要先检査一下我们为孩子提供的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另外,陈荀两家很有意思。荀家的八龙冢在陈庄那个地方,按说那应该是陈寔家的地盘,而陈家的陈太丘祠却在离荀家很近的地方,就在市区。为什会这样,这也成了一个迷。
颍川对曹操影响最大的也有家族文化。他迁都许昌对他的家族文化的建立和打造影响非常大。曹操出生于阉宦之家,来到许昌后,他对家族文化有了重新认识,所以他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的家族也是以建功立业,诗书传家的家风为主。在他的熏陶下,他的儿女们也都很优秀。一个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尽管曹氏家族在皇帝的宝座上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曹氏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独树一帜的建安风骨却流芳千古,光耀千秋,是任何一个朝代和皇家都无法相比的。后来他的子孙们离开了许昌,他的家族文化很快就黯然失色了。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就是这样的家庭和家族成员,他们共同建立起了家族文化,建立家族文化的目的,在于打造家族的核心价值,使后代生命也有了效仿的方向。家族文化的核心就是教养,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个有钱人更为重要。许多规矩首先是在家族中兴起传承的,所以才有世家子弟,大家闺秀之说。正是他们家族的教养教化,从而影响到街坊邻里,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当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颍川家声远,太丘世泽长;浩浩颍川,枝叶永丰。颍川始祖陈寔公,是中华陈氏家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陈氏文史研究员陈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