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作者:陈雄耀 2020-07-28 12:54:24

陈氏图腾

义门陈族徽章

德安旺公陵园

德安义门陈五祖祠

        中华陈氏溯源
        陈姓渊源久远,历史辉煌,名人迭出,于民族贡就特殊,于家族贡献尤大。陈姓的族徽,一边是旌旗,一边是战车,象征这个部族骁勇善战。古时,陈姓祖先跟随黄帝征战,从西北打到中原。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生舜于姚墟,帝尧以娥皇、女英妻之。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夏禹封商均于虞城,以奉舜祀。历夏而至商周。周朝初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将伐纣有功的虞阏父分封到宛丘(今河南准阳),建立陈国。并且将长女嫁给了阏父的儿子妫满,因为虞阏父是舜的后裔,周武王就让他在那里奉守帝舜的坟墓。妫满谥号胡公,又称胡公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是舜的34代孙。胡公满的墓在今河南淮阳县柳湖旁,俗称铁墓。
       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陈国传承20世26君侯,享国568年。胡公满的子孙以国为姓曰“陈”,以封号为姓者曰“胡”,胡公满是陈、胡、袁、田、孙、陆、车、王等姓共同的得姓始祖。
        春秋时,陈国发生了政变,妫满第11代.陈厉公之子陈完逃至齐国,改姓田,称田完。齐桓公任其为管理百工的“工正”。陈完第五代孙田乞做了齐景公的大夫,后裔世代为齐相。传至田和,夺取了齐国的政权,自立为齐太公,史称“田氏代齐”。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际,齐王田建投降,田建之子田轸投奔楚国,为楚相,封颍川侯。田轸复迁陈国故地颍川恢复了陈姓,称陈轸,成为“颍川陈姓”的始祖(注:大部分谱书尊陈寔为颍川始祖)。陈姓因此有了“颍川郡”之郡望。
       秦汉之际,陈氏30世陈平,辅佐汉高祖定鼎天下,封曲逆侯,历任四朝宰相;35世陈考迁陕西西安府三阳县,地名瑕邱。陈平六世孙陈汤(陈考之子),拜西域副校尉,奉命出使西域,计斩郅支单于,威振方外,赐爵关内侯。42世陈翔,拜征议郎,御史中丞,移居颍川。现在全国陈姓人口6000余万,排名第五,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台港澳地区均排名第一。
         
        颍川郡陈氏
       43世陈寔,字仲弓,曾任太邱长,亮节高风,时人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陈寔为一代儒宗巨壁,曾因党锢之祸被株连,自请囚禁,遇赦后,隐居不仕。后加封颍川公,卒谥“文范先生"。陈寔生六子(纪、夔、洽、谌、休、光),六子皆贤,时称德星涌聚,共乐于堂,所以陈氏有“聚星堂”之称号。陈寔六子之中以长子陈纪(字元芳)、四子陈谌(字季芳)最著名,“难兄难弟”的成语即因二人而来。从此颍川陈氏闻名天下。后人有诗赞曰:“元龙意气联沧海,文范声名长太丘,二难自昔家声远,三恪于今世泽长。”
         陈纪之子陈群,原为刘备别驾,后归魏,官至司空,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这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使无序的封建官僚制度有了一个可供操作的法则。魏晋时,陈群之子陈泰任魏左仆射;陈佐之子陈准为晋朝太尉,封广陵公;陈准之子陈伯聄迁居曲阿新丰湖(江苏丹阳县);晋元帝时,陈匡之子陈达任长城令(今浙江长兴),迁居长兴。陈达以后世系为:康一英一公弼一鼎一安一高一泳一猛一道巨一文赞一谈先、霸先、休先。
        
        南朝派陈氏
        南北朝时,陈氏数代为萧氏梁朝重臣。梁帝无后,陈霸先取代梁朝,建立陈朝,称“大陈武皇帝”。陈氏一跃而成为帝王家。武皇帝传位于侄茜(兄谈先长子)。历文帝陈茜、废帝伯宗、宣帝陈顼、后主叔宝。陈朝为隋所灭,后主叔宝被押送至长安,全家迁西川东门外护全乡隐居为民。此后,陈姓繁衍于关中地区。
       宣帝陈顼第六子宜都王叔明,公元599年随隨入关;五世孙陈兼,唐开元十二年(724)进士,迁至右补阙,翰林学士,赠秘书少监。兼子京,进士及第,官秘少监,集贤院学士。京嗣子褒,官至盐官令。褒子灌(一作瓘),为高安县丞;灌子钰,官枢密院节度使;钰子瓖(环),避乱于福建泉州府仙游乡。“开元盛世”时,陈瓖之子陈阔,字伯宣,淹贯经史,隠居南康之庐山之圣治峰,潜心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十二年时间,著成七十八卷煌煌巨著;名闻朝廷,拜为“著作郎”;伯宣征召不仕,移居德化县白鹤乡泉水垅。死后谥号“真隐先生”。
         江州义门陈氏
       伯宣生三子,长子隐(又名檀)生旺;旺字天相,号野王,唐德宗丁丑进士,宪宗敕受丞议郎,授江州牧,知德安事,晚年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陈旺生二子机、棋。棋迁居陕西省西安。机以后三代单传:机一感一蓝一青;而青却生有六子:伉、侍、仲、俯、伟、伸,家谱称六大房。由此陈家日益昌盛。
      陈青以后十五代聚族而居,以家长制管理这个大家庭。每个家长均在朝中官居要职,对大家庭都有重大贡献。陈青(820-888),唐朝进士,授直云阁大学土,官朝散大夫,义门第一任家长;第二任陈伉,增设贤堂,以礼贤士,培养元气;第三任陈崇,立家法、家训,主持家政28年;第四任陈让,设置局务,克尊家规;第五任陈兖,增设书堂,南唐皇帝赐予“义冠古今”匾;第六任陈昉,主持家政34年;第七任陈鸿,克绍祖志,蒙诏旌赏;第八任陈兢,畜犬百只,义不争食:第九任陈肱,时逢饥荒,借州仓米三千担;第十任陈逵,训饬有节,内外庸睦;第十一任陈袭,文渊阁大学士,封鲁国公,聚族三干余口;第十二任陈旭,主持家政26年;第十三任陈蕴,知州李颖奏许置田无限:第十四任陈泰,状元,全家3978口,宋嘉祐七年令拈阄分家。
       第三任家长陈崇,进士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赐紫金鱼袋,守江州长史。他立家法33条、垂示子孙。其后世谨尊祖训,十五代同居,众至三千九百余口,历三百余年,合族亲睦,同锅共食,共同劳动,财产公有,平均分配。真正是“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他们“不置仆,不纳妾,不赌博,不斗殴,不淫酒色。”义门陈氏构建了一个农业社会的的桃花源仙境,受到唐.南唐.宋三朝九位皇帝的旌表:唐僖宗旌表义门并赐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南唐诏立义门立双石柱,刻“义门”二字于上。宋太宗赐“至公无私”牌匾并赐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宋真宗赐联:“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宋仁宗追赐五世公爵:一世祖陈旺为晋国公,二世祖陈机为燕国公,三世祖陈感为许
国公,四世祖陈蓝为吴国公,五世祖陈青为齐国公。历代赦免义门陈氏杂科徭役,名宦大儒竟相来访,义门陈氏名扬天下,成为封建社会儒家以孝义治家的典范。人人紫袍金带。男女数千余口,阖家亲睦,土农工商各守其业。其家人重大义,感化异类,百犬同槽,互不争食。
       义门陈氏重视文化,耕读传家。唐大顺元年,陈崇在家乡德安东佳山中创办了陈氏“东佳书院”。东佳书院是我国最早的私立书院,比“白鹿洞书院”尚早50余年。东佳书院分两级办学,体制完备,规模较大。教育对象有陈氏家人,也有外姓学子,为陈氏及社会培养了
大批人オ。唐宋两朝皇帝多次向书院赠书。北宋宰相吕
端斌诗《赞义门》: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
永清潭底观鱼变,东佳岗上听莺吭。东佳书院历经六朝,至光绪33年停办,延续1018年,事迹载入唐宋史和《中国教育通史》。
       江州义门陈氏集聚一处,前后持续15代300余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它有严谨的族规家训、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有学校、藏书楼、接待馆、医院、祠堂、田庄、园林,有自备生产、生活用品的各种设施,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成体系的田园社会的典型。其家法中渗透着儒学的精义,真正做到了老幼皆知,心领神会,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动准则,因此,尽管子孙众多,却上下尊卑有序,和善相处,齐心协力共建家族。
        对这个“天下第一家”,朝臣也十分注意。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诲等大臣上疏,论及义门陈氏人口过于集中,为官较多,朝野太盛,建议析家,宋仁宗准奏。同年七月三日,江南转运使谢景初等奉旨监护。次年三月,按御赐“知守宗,希公汝,オ思彦,承延继”十二字派分析。首次按“宗”字辈份,分为108大庄。第二次奉旨“再予细分”183小庄,共分为291庄;另有43处田庄为在外做官者购置,总共334庄。分家后各家门首均挂“义门世家”的匾额。陈氏族人传说,当初分庄之时,全家男女老少难舍难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人想出了一个听天由命的主意:将一铁锅悬于梁上,突然割断绳索,铁锅落地碎为108块,遂分为108个大庄。1063年3月,徳安县车桥镇的古道上,车马辚磷,仪仗飘飘,义门陈3900余人冒着清明时节的潇潇细雨,离开了自己一砖一瓦垒砌起来的家园和十五辈人生活的土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中华大地的天涯海角。从此,陈姓生命力强盛的种子撒向了神州大地。
       唐朝时,陈姓与越国公汪华有过一段不解之缘。陈姓先祖与汪华同朝为官,交情甚厚,义结金兰。后陈公遭难,汪华不顾自身安危,奋力营救。为报汪华恩德,陈氏后裔视汪公为再造之祖,尊之为神。陈姓所到之处,必为汪华建庙塑像。当初,陈福海从江西迁怀宁时,将汪公神像随身携带。其子陈云二于明初从怀宁迁来岳西无愁,又将汪公神像从怀宁带至无愁。明末,陈姓建造祠堂,将汪公庙与陈氏宗祠毗邻。汪公庙宇飞角流丹,气势恢弘;汪公神像黑脸长须,威严刚正。文革时庙推像毁,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氏族众再塑神像。新庙宏伟壮观,面朝罗汉尖,下临清溪水,朝伴辰钟迎日出,暮随箫鼓送晚霞,终年香客络绎不绝。陈氏族人每遇水旱灾害、病恙不愈,则人庙请求汪公赐予仙丹。从前,无愁陈氏每年都要做数日汪公庙会,至今汪公庙依然香火旺盛。如此历久不衰的感恩意识,除义门陈氏,天下少有。
        义门陈氏裔布天下,代出名贤,彪炳史册。在唐宋时期,义门陈不仅创造了历15代332不分家、财产公有、孝义为本、耕读传家、和谐相处的世界奇观,其创立的“东佳书院”更为义门陈培养了58位进士、400多位举人,其中出任宰相3位、京官29位、地方大员30多位;历朝九位皇帝曾二十七次旌表义门陈氏,大批名宦仕子、文人墨客,如岳飞、苏轼、欧阳修、晏殊、陆游、朱熹等等,更是到访义门陈并挥毫吟咏,留下了大量锦绣诗篇。据专家考证:现代国共两党的政治名人,几乎都是义门陈氏后裔,如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陈诚、陈布雷、陈济棠、陈明仁、陈明枢,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早期领导人陈潭秋、陈绍禹(王明),功勋卓著的新中国原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陈云、陈毅、陈赓、陈士榘、陈锡联、陈奇涵等等,都是义门陈氏的后裔。
        “义门陈氏遍天下”。分庄时义门陈人分布于全国72州郡125县。经千年大播种,义门陈人又不断迁徙,“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如今,义门陈氏已遍布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百犬同槽

皇封“天下第一家”

皇帝御封“真良家”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这是公元884年唐僖宗李儇对义门陈旌表的一幅门联,旨在赞誉义门陈家族成员的优秀人品和“义”字精神。
        “九重天上旌书”含二层意思:一层是圣上对义门陈家族旌表之贵与天同高,是至高无上无比神圣的。二层是义门陈家族成员的九重天人品无比珍贵,值得圣上旌表。什么是“九重天”人品呢?经查阅有关史志和专家学者的论著,要理解“九重天”,就得联系到“九九重阳即人生九步到天堂,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第一步身体健康,这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学习、工作的基础;第二步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完整全面健康人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三步智商,高智商者聪明,办事成功率高;第四步情商,高情商都做事执着,善解人意,妥处各类矛盾;第五步丰富知识,这是人生的力量源泉,是财富,是进步的阶梯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第六步良好的关系,这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贡献的必备环境;第七步事业成功,这是任何人都想做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成的;第八步社会声望,这是全社会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公认度;第九步,享受人生,这是人生的最高阶梯。以上九步可分为两大块,第一块为一至六步,这是基础,包括初始基础、中期基础和高层基础,后三步是目标,包括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有了前六步,后三步就有可能达到。唐僖宗赐义门陈家族“九重天”,意示义门陈人品和家风是当时社会的典范,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对义门陈家族成员人品的高度评价,给了义门陈家族最高荣誉。
        “千古人间义字香”。“千古人间”即自古以来的人间,“义”的一般意思是指正义、道义、道理和情谊,此处的“义”,是指忠义、仁义、孝义、礼义、德义,是义门陈家风的综合体现;“香”即敬仰、崇敬之意。连贯起来理解就是,自古以来,在人世间,义门陈家族所践行的忠义、仁义、孝义、礼义、德义等,值得世人敬仰、传颂。
(陈氏文史研究员陈汀州)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