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源流论文:中华陈氏家族历史文化概论

作者:陈雄耀 2019-12-10 22:14:09

原创原文登载:陈汀州在永定龙潭后畲户陈氏裕德堂重光庆典大会上的分享

        中华陈氏家族历史文化概论
一,中华陈氏概况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在江苏、上海、江西、湖南、重庆五省为第三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长江淮河以南)陈姓位居第一大姓,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福建广东三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而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南方陈氏,都出于颍川陈氏一家,尤以南朝派-江州义门陈为杰出代表,他们的踪迹遍布江南、闽越、越南、海外,经营着自己的人生与家族,也在不断传播着源自颍川的中原文明。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陈姓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内陈姓人口5440万,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统计新百家姓得出国内陈姓6130万、居国内百家姓第五位、世界范围名列第四。陈姓是最有开拓精神的姓氏。陈姓后裔以冲天的干劲向南挺进,远涉重洋向海外拓展,遍布越南、韩国、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新加陂、马来西亚、印尼及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欧美等国,这些国家党政要员中不乏陈姓华人,全球陈姓总人口在8000多万(一说:9800万),有“陈林半天下”之称。(说明:国内刘姓排第四位,人口较陈姓多一千万,海外陈姓较刘姓多二千万,因此全球范围陈姓比刘姓多一万多万,排行第四位。)
         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爵位为侯爵,以国为姓,此乃陈氏得姓之开山鼻祖。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满。他是陈姓以及胡姓的始祖。胡公妫满既是陈国的始君,也是陈姓的得姓始祖,是天下陈、田、胡、孙、袁等姓的一世先祖。陈姓、姚姓、田姓、胡姓、虞姓、袁姓、孙姓、陆姓、车姓、王姓、夏姓等100余姓,皆为舜裔宗亲,同宗同源,全球虞舜后裔约1、5亿人。世界虞舜宗亲联谊,舜帝后裔,不分姓氏异同,无分高低贵贱。皆为兄弟姊妹,血脉相连。淮阳今存胡公墓,在城湖东南,每年祭拜者不绝。
        陈姓支脉主要有:开封陈留、柘城陈吴、太康陈亢、田齐陈完、阳武户牖陈衍和固始陈全温等六大支脉。其中,陈完、陈衍和陈全温三个支脉随着联宗统谱活动深入进行,逐渐融合统称为颍川陈氏,颍川郡陈氏是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也是中华陈氏大家族中人口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颍川陈氏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帝王将相,人文鼎盛,影响巨大;颍川郡陈氏,枝繁叶茂,德荫遐荒,后世子孙遍天下,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氏家族在中国的版图上先后建立了春秋陈国(妫满)、战国齐国(田和)、新朝(王莽)、南朝陈朝(陈霸先)、三国吴国(孙权)、中华民国(孙中山)等国家政权,海外古安南国(今越南)建立了陈朝。孙武的《孙子兵法》与曹魏的三朝元老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历代宰相2810人中,陈姓占50人,其中较著名的有:汉朝的陈平、陈蕃、陈宠、陈群、陈泰,唐朝的陈叔达、陈希烈、陈少游、陈夷行,宋朝的陈恕、陈执中、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陈康伯、陈襄、陈洪进、陈俊卿、陈文龙、陈彭年、陈宜中,清朝的陈名夏、陈元龙、陈廷敬、陈宏谋,等等。我在1997年版《永定颍川陈氏族谱》上发表过特载文章《陈氏家族与中国政治》,大家可以打开温习一下。
        中纪委网站推介的六个陈氏家族(实际上是四个 ),即“ 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德安义门陈,包括“一门五杰 、文化世家”的义门客家五杰-修水义宁陈氏,“耐得清贫始为官”的山西晋城陈氏(清康熙朝陈廷敬),“ 一代鸿儒,家风绵长”的浙江象山陈汉章家族,福建莆田玉湖陈氏,包括“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南渡名相陈俊卿家族与 做一个“朝阳之鸣凤”民族英雄陈文龙家族。
        颍川陈氏在福建有五大主系脉派。陈氏先祖入闽的主要干、支世系有150多支,其中从河南入闽的陈氏有54支,其中从固始入闽的有40支;从江西入闽的有33支,其中义门陈氏有20多支;从北方迁入的有18支;从浙江迁入的有16支,从江苏入闽的有8支,从陕西、安徽、贵州、湖南、山东、广东入闽的各一支。这些支脉繁衍后裔430多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1、63%,为福建首姓望族。这些陈氏支系南迁入福建基本上与历史记载的中国五次大的人口南迁浪潮相符合。这些入闽支脉逐渐在福建形成太傅派(南院派)(含古灵陈氏)、将军派(北庙派)、南朝派-江州义门派、贡川派、润公-迈公派(含玉湖陈氏和飞钱陈氏)等五大主系脉派。(见专论)
二,中华义门陈简介
       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江右陈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共33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估计全球中华义门人口约有四千万,约占中华陈氏家族的半壁江山,社会上盛传“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
        1、义门陈鼎盛,皇封“天下第一家”。公元1026年,宋仁宗诏封陈旺、陈机、陈感、陈蓝、陈青为晋国公、燕国公、许国公、吴国公、齐国公。并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陈氏已达到3900余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御笔亲赐“真良家”、“义居人”匾,封“义门陈氏”,并题诗“九重天上书声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南唐烈祖诏立“义门”,后又受到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等旌表,前后“三朝九帝”共旌表20余次,以在全国弘扬孝义、风化乡邦。其中宋太宗题诗“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宋真宗撰柱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义门陈创造的孝义传世、耕读传家、击鼓传餐、百犬同槽、室无私财、人无贵贱、和谐共处等人间奇迹,被宋朝裴愈赞誉为“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一犬未至百犬不食”,《中华姓氏通书》称“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2、义门陈,中国书院文化发源地。江西德安县爱民乡创立东佳书院,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私办大学,这也说明江西是书院文化的发源地。只是,古时东佳书院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一堵义门陈大院的残墙静静伫立,不免让人感叹惋惜。义门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家书院“东佳书院”(比白鹿洞书院早近半世纪),宋时所藏帖书“号为天下第一”,培养了3位宰相、58位进士和数十位尚书、刺史、节度使等。义门陈“八文龙、九才子”、“同榜三进士”成为美谈。东佳书院声名远播,吸引了欧阳修、苏轼、陆游、黄庭坚、晏殊、王韶、夏竦、朱熹、岳飞、文天祥等一大批文人学士前来讲学、游园或求知,留下了300多件题词文章和诗篇。史载有12位宰相先后到访东佳书院,包括寇准、陈尧叟、文彦博、吕蒙正、晏殊、李昉、宋琪等,宋代江州知府李原颖诗云“接官厅内尽是进士博士大学士,迎宾路上又来侍郎礼郎尚书郎”。
        3、义门陈义风传播,家风文化举世闻名。“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家范十二则、家训十六条,被宋仁宗收入国史馆,赐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头条推荐了“义门陈家法”,赞誉其“公”、“廉”之风。“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的创立者陈崇、“东佳书院”的创建者陈衮等六任家长,先后被载入《唐史》、《宋史》等正史。
        4、皇帝下圣旨,义门陈分家。家族过于庞大,便给统治者带来了危机,宋宰相文彦博及大臣吕蒙正、范师道、吕诲等上疏,论义门陈朝野太盛,宜令分析以保全之,并以义门家风教化天下。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以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为由,于公元1062年七月派人监护分析,分迁至全国72个州郡(144个县),分析大小291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帝王颁旨分家的家族。有趣的是,分析家产时竟是按照天子御赐的编号,把陈姓在郑州(今属河南)、潭州(湖南长沙)、黄州(湖北黄冈)、汉阳(湖北武汉)、安庆(今属安徽)、棣州(山东惠民)、松州(四川松潘)、泸州(今属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潜山)等地的产业,分为291份。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属江西)、星子(今属江西)三县田分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财产分为20份,这些均不在291份之内。
        5、义门陈氏人文鼎盛,群星灿烂。据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物陈独秀、陈绍禹(王明)、陈云、陈毅、陈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将领陈诚、陈布雷、陈明枢等,都是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后代。
        江州义门陈源流
        一,嫡系血缘太祖舜帝。陈氏三圣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为中华人类始祖之一。
        二,受姓始祖胡公满。陈氏三圣祖之一。舜帝的34世裔孙,原本姓妫名满,居中原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妫满的父亲阏父,助周灭纣有功,周武王将他的儿子满封于陈地,并把长女太姬许配为妻,并把陈国归辖于他,封为陈王,国号为陈,谥号胡公,建都宛丘,以国封姓,后世称为陈胡公或胡公满,子孙以陈为姓,是陈姓受姓始祖。
         三,21世祖陈衍。陈氏户牖派祖,颍川陈氏嫡系祖。
        四,30世祖陈平。楚国都尉,汉初辅佐刘邦,六出奇计定天下,三帝为相,名载千秋。
         五,43世祖陈寔。陈氏三圣祖之一。颍川派始祖,居许昌,今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与其子元方、季方称为“豫州三君子”名播千秋。后裔称“德星堂”,颍川世系,鼎盛中原,播衍全国。
        六、49世祖陈达(显达.世达)。晋永嘉年间出任吴兴郡长城县令,遂迁居吴兴长城下箬里(今浙江长兴县),吴兴成为颍川陈氏南迁的第一大聚居地,史称吴兴陈氏。
        七,60世祖陈谈先。恩叔祖陈霸先陈寔的18世裔孙,公元557年建立陈朝,立都金陵,今南京。称为武帝。历五帝、33年。
        八,61世祖陈顼。陈宣帝,陈朝第四位君主,嫔妃众多,34个儿子圈地封王。
        九,62世祖陈叔明。陈顼第六子,封为宜都王,隋朝以仕禄相诱,陈叔明守节不仕,避居浙江金华,他的后裔繁衍东南,史称陈朝派或宜都世系。
        十,72世祖陈伯宣。陈叔明第11世裔孙,几经辗转,迁福建仙游县,后隐居江西庐山十年,注司马迁《史记》闻名于世,赐授著作郎。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举家迁至江西省九江县齐集里。
        十一,74世祖陈旺。陈伯宣孙,进士及第。于公元817-832年率全家四代,择地迁居江州府蒲塘场太平乡永清村常乐里,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数代同居、名扬四乡、称誉朝野。唐僖宗李儇于公元了884年首次旌表为“义门陈氏”,史称“江州义门陈氏,乃皇封"天下第一家"."真良家",义门陈氏被誉为"世界家族史上的奇观"。
        十二、84世义门陈分庄祖、汀州庄始祖陈魁。(下面讲解)
          义门精神
         义门陈氏遍天下,万姓景仰义门陈。海内外义门陈氏子孙,通称"义门陈氏",旧时义门陈姓人家的大门上会悬挂有"义门世家"的灯笼或牌匾。但是大多数宗祠正门上方或上厅神龕之上都悬挂着"颍川堂"的牌匾,因为义门陈氏是颍川陈氏中显赫的一支。在当今陈氏人口中,义门陈氏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虽然义门陈氏只是陈氏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但时至今日,"义门"二字早已成为陈姓的代名词。
        义门精神是义门陈氏复兴的象征,是世界义门陈氏家人的精神纽带和精神信仰,是海内外义门子孙心中的圣地。义门陈氏家族,创下了长达数百年,15代不分家的家族奇观,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历代先贤和祖辈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进步,为国家的和平与昌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义门家族以孝义传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族管理理念和家规家训,凝聚成"孝义治家,耕读传家,贤能管家,家法严明,家事至公"的义门陈氏精神。义门精神是所有陈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义门陈氏特有的高尚品质的反映。义门陈氏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美德,是陈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瑰宝。义门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陈氏族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在世界各地和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再铸辉煌!
     三、天下第一庄(汀州庄)简介             义门陈汀州庄属江州义门第四房——俯公房。俯公生三子:玫、德、昺。玫公生三子:谦、论、详。谦公生四子:饰、饶、饱、饮。饰生旭,饶生麟、肱、喔。旭生四子:公仁、汝仁、才仁(群)、才美。(才仁分得福建汀州东陂庄,后裔遍布闽西)麟又名元、兼,字兆梦,宋进士,任管驿使。元公生九子:灏(彦和)、用(知琉)、越(延禧)、鸿(守琉)、时(宗琉)、逵(公望)、魁(参琉)、璋(宗昌)、成(诚迁)。元公“九子分九州,满(七)子到汀州”。灏公带家口58人迁江苏苏州庄,用公带家口39人迁安徽芜湖庄,越公带家口46人迁浙江杭州庄,时公带家口72人迁湖北黄梅蔡山庄,逵公带家口69人迁广东广州庄,璋公带家口87人迁泉州太兴庄(原泉州同安县义井乡今翔安区新圩镇的姑井村,后裔迁莆田、东莞),成公带家口33人迁浙江衢州庄。汀州庄属皇封“天下第一家”—江州义门陈的最大旺族之一,据现有资料分析:汀州庄是义门陈氏334庄中最大的庄。始祖陈魁公是天下汀州客家陈氏公认的始祖、大显祖。
      大谱84世、汀州庄始祖陈魁公名庭璋号参琉,举宋第四名进士,北宋中期担任宁化知县,调汀州府任提举事官后晋升汀州太守,公元1063年江州义门奉旨分庄,魁公分得汀州庄,遂带家口97人迁至福建汀州居住。魁公妣李氏、刘氏,生五子:崑、崙、嵩、嶽(岳)、峰,号称“五山”。宋末,“五山”兄弟及后裔因避兵祸(元兵之乱)迁居宁化石壁陈德村,繁衍生息100余年后陆续南迁。汀州庄陈魁公脉下“五山”兄弟称为汀州庄五大房支脉。汀州庄陈魁公脉下“五山”兄弟称为汀州庄五大房支脉。元朝初年,崑、崙两公的后裔在“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感召牵引下,迁闽南、闽东南、浙江沿海一带发展,后裔再由东南沿海转迁台湾及东南亚各国,据谱载,海外华侨华人中漳泉陈氏有很多是崑崙两公的后裔。嵩公传至87世俭寿爵寿衍孟仲八兄弟,再传衍89世“文梅”字辈兄弟40多个,分迁闽粤赣川渝浙桂台各地成为望族。嶽(岳)公后裔主要分布在粤桂两省。峰公留居汀州祖地,历代显贵,后裔在汀州祖地呆的时间较长足有十代人之久,传至93世宏荘公生三子:世守、世休、世伟,世守生子豪,豪公生三子:德兴、中兴、旺兴。德兴公因官外迁广东梅县衍成望族;旺兴公后裔百九郎公迁饶平后裔再迁台湾桃园衍成望族;世休公迁赣州长宁(今寻乌县),生子:宠、贽。宠公衍成赣南客家望族,贽公迁兴宁衍成粤东客家望族(贽公源流存疑待考)。世伟公后裔阳满公迁广东清远衍成望族;中兴公衍十八子,号称“十八郎公派”后裔分迁闽粤赣各地而成为望族。
       根据全国各地族谱记载,汀州庄陈魁公“五山”支脉后裔地域分布特征可概括为三句话:一、“扎根闽西南”: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武平、新罗、宁化等,闽北沙县、邵武、将乐、建宁、泰宁等,闽南漳州、南靖、平和、龙海、漳浦、诏安等地;二、“播迁南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诸省;三、“发迹百越地”: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总之,汀州庄裔孙由闽粤赣地区迁往湘、鄂、冀、京、津、云、贵、川、渝、陕、浙、苏、沪、桂、琼、台、港澳等20多个省(市、区)。据陈氏专家估算汀州庄繁衍总人口约500-600万人,人口总数雄踞义门陈氏334庄之首,不愧为义门陈氏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庄。陈魁公被奉为“江州义门陈氏大庄主”、“天下汀州庄陈氏之始祖”、“闽粤赣川桂台”义门客家陈氏之大显祖。
        汀州庄陈氏人文鼎盛,群星璀璨,代表人物主要有:宋代潭州(今长沙)太守陈梅山;明代开国功臣、光禄大夫陈秀甫;明代中宪大夫、韶州府正堂陈英俊;明代平瑶都督陈阳满;明代山西道监察御史陈详;明代抗倭名将陈璘、陈绍禄;明代大理寺正卿陈扬美;清代北洋海军抗倭名将陈金镛(桂明);清代名臣、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清朝“三元及第”状元陈继昌;江西修水客家五杰:中国改革维新运动的先驱陈宝箴,“维新四君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史学泰斗陈寅恪,国画大师陈衡恪,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太平天国的中枢名将、英王陈玉成;国军空军中将陈南桴;爱国名将陈铭枢;共和国开国上将陈明仁;共和国少将陈茂辉、陈海涵、陈忠梅;当代族贤——全国政协常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云贤,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荣书,现任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中国黄金大王、福建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陈景河;福建万祥建设集团董事长陈作祥;台湾谱牒专家陈运栋、陈运昌,台湾义门陈联谊会会长陈建荣;等等。他们的辉煌业绩,为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和谐兴盛作出了不朽贡献,永载史册,流芳千古!
(声明: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者必须注明文章出处)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雄耀)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