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姚陈胡田”五姓简介
虞、姚、陈、胡、田五姓,同出自妫姓,遂有“妫汭(rui)五姓”之称。由于虞、姚、陈、胡、田五姓同出一源,遂称为“妫汭五姓”。
虞,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酋长,故习称虞舜。《史记》之《索引》曰:“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嘉庆重修一统志》曰:“大阳故城,在平陆县东北十五里”,即今平陆县南八里茅津渡村东。因虞为远古部落名或曰国名,舜为其酋长,其后裔遂以虞为姓,是为虞氏。还一种说法是,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其后裔以封邑为姓,是为虞氏。这两种说法都认为,舜即是虞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另有一支虞氏出自姬姓。据《左传》记载,周武王克商后,求太伯、仲雍之后裔,得虞仲,封于夏墟,是为虞公,建立虞国。僖公五年(前655),虞国被晋献公所灭,其后裔被迁往汾阳虞城定居。这支虞氏出自姬姓,就不是舜的后裔。
姚姓,源于帝舜。相传,舜是颛顼的后代,因出生在姚墟,以出生地为姓,是为姚氏。《新唐书穃~宰相世系表》载:“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但姚墟位于何处,则有不同记载。《括地志》云:“历山南有舜井,又有姚墟,生舜处也”。据此,姚墟在今山西永济境内,姚姓就起源于山西永济。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云,姚墟“在山东濮县南”。濮县于1956年撤销,并入范县,而范县又划归河南。所以,姚墟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郾城一带。又据《新唐书穃~宰相世系表》又记载,西汉末,田敬仲的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以继续帝舜的香火。田丰的儿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居吴郡(江苏苏州),改姓为妫。田恢的五世孙田敷,又改妫姓为姚姓,并迁居吴兴武康(浙江德清县西)。由于妫姓与姚姓同宗,且曾互用,所以,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云:“姚与妫二姓可通”。由此可见,姚姓来源有二:一是起源舜的出生地姚墟,一是由田姓所改,形成于东汉时期,但田姓又为陈姓所改,而陈姓又源于妫姓。所以,这两支姚姓,归根到底,都源于帝舜,都是帝舜的后裔。
陈姓和胡姓,都起源于西周时的妫姓,都是虞舜的后裔。夏王朝建立后,虞舜的后裔,长期受到冷落。史籍记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很不得志。商汤灭夏后,舜的后裔才受到重视,被封于陈地,建立陈国,成为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这个陈国的所在地,就是上古时候陈丰氏部落活动的地方,即今河南宛丘附近。武王灭商之前,在陈国,舜的后裔已传至遏父,依然是商王朝的诸侯国。舜是上古时著名的制陶专家,他的后裔世代继承了这一技艺,擅长制陶成为舜裔家族的传家宝。其时,遏父在陈地依然担任陶正,主管制陶。遏父人品谆厚,技术精湛,又不跟着商王淫乱,且与周族友善,深受当地民众拥护。所以,周武王便把长女太姬(又作大姬或元妃)嫁给他,生子名满。其后,周武王又封妫满于陈地,重建陈国,并让妫满奉守帝舜的宗祀。这样,周初妫满所封的陈国便取代了商汤时所封的陈国,它们虽说是商代和周代先后分封的两个陈国,然而却是一脉相承的虞舜后代,是枝相连、气相投、血脉相贯的同祖同宗,都是妫姓的后代。再加上妫满又是周武王的外甥,周王室的姻亲,所以便被认为是虞舜的嫡系正统,妫姓之正宗。这样,妫满的正统地位便被确立了下来。在周代,妫满便成了倍受人们尊敬的“圣贤”后裔。周成王在位期间,妫满谢世,谥号胡公,故亦称胡公满,其墓葬就在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至今犹存。自妫满始,陈国经历了二十三个国君,历时近600年。
田姓出自陈姓,因古代“陈”、“田”读音相近,陈国公族陈完(田完)奔齐后遂以田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妫满为陈侯与公爵同等,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宣公杀太子御寇,逃于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有贤名,齐桓公赏识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并封他田地。陈完为隐姓氏而改称田完。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吕氏齐国(姜齐)成了田氏齐国(田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据估计,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繁衍得最旺盛,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社团,也是一个包容较多姓氏的寻根组织,目前参加这个组织的有陈、姚、虞、胡、田、袁、孙、车、陆、王等10姓。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自1982年起每年轮流在各地举行国际大会。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之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联谊会第13届国际大会在颍川陈氏的发源地河南许昌长葛隆重举行,这也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目前已举办了15届,影响非常大。
天下舜裔子孙,姓氏各异,但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具有巨大的亲和性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