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灼瑞(1911-1990),陈渭滨与陈除宽的双承人,龙岩白土后田村陈氏第22代孙,弟陈灼南(1914-),陈灼棠(1918-),三兄弟均为旅印尼华侨实业家。陈灼瑞早年就读龙岩后田衍新小学、白土桐岗小学,在曹溪陈陂小学任教半年。1926年到印尼亚沙汗堂舅张德镕协同和宝号当学徒,勤劳苦练,渐熟商务,后以小本尝试开咸鱼店失败后,在巴都巴拉埠开办经营糖、米、酱油的”瑞泰店”成功。1936年当选为当地侨商总会干事,主持当地募集华益小学基金,并先后引领胞弟灼南、灼棠前来创设新生贸易公司。1937年参与组建当地的“中华抗日筹赈祖国委员会”,发动华桥捐款支援祖国内地抗战。1939年与华侨姑娘蒋秀凤结婚。在日寇南侵巴都巴拉期间,在店铺遭洗劫的困境下,他克服万难,仍在暗中保护隐蔽在该地的我国文化界名人巴人(王任叔)及其妻子刘岩,被日军以“发动捐款抗日,策动华民造反”抓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至日寇投降才出狱。1948年与同乡郭三民等集股到棉兰开设“联泰昌”公司经营锌板、五金等中国货再获得成功,并被选为棉兰华侨总会理事,财政委员、棉兰、崇文两所中学的董事长,倾注心血、热心办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带头捐献一万盾印尼币支援祖国的抗美援朝,成立英沙纳橡胶有限公司收购加工橡胶,转卖中国,解决新中国急需橡胶的困难。妻子蒋秀凤出任棉兰妇女会财政,二弟媳黄赛凤任该会副主席,1956年、1965年陈灼瑞先生两度光荣被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1960年龙岩后田村饥荒,他给族内寄来大批猪油面粉。1965年印尼排华,他回国定居北京。1974年花甲之年仍以豪情壮志到香港创设“华昌公司”、“巍华公司”,为国产商品开拓海外市场。1981年亲自到印尼募集资金于1984年成立“龙岩旅港同乡会”,1986年在二届一次董事会上当选为永远名誉会长。陈灼瑞先生多次返乡,与胞弟、子侄合捐资给龙岩一中建立“瑞南棠”图书馆,给后田小学、东肖中心小学、华侨中学、龙岩二中东肖中学、市立医院、地区医院、龙岩师专和闽西大学扩建校含,添置设备。1989年夏,抱病回乡投资80O多万元办起三座铁合金厂。1991年福建省政府授予其妻子蒋秀凤、弟弟陈灼南、陈灼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1990年愛国爱乡的侨领陈灼瑞先生谢世。时任龙岩旅港同乡会会长黄志华先生在陈灼瑞逝世焯词中说:“陈老先生的一生不愧为旅居海外华侨的楷模,他们一生是爱国爱乡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
陈性初(1871-1939),生于福建省漳平市菁城镇,清末秀才。为人耿直,富有正义感,因揭露知县种种劣迹而被革除功名。于1902年赴荷属巴达维亚发展,富甲一方,成为知名的爱国侨领,积极参予并赞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立华侨智育会,宣传革命思想。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奔走劝募“国民捐”计得国币230余万支持新生政权,参与发起成立“福建会馆”,创办《工商日报》,历任董事。在20世纪30年代,他历任“闻侨救乡会”干事兼秘书长、中华医药施救会委员兼秘书、巴华慈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国医馆驻荷属
国医分馆秘书主任、中国国民党驻巴达维亚执行委员、华文《新报》、《天声》义务访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愤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忧国忧民,奔走呼号,发表《敌机感吟》、《拥护世界和平》、《为闽南灾民请命》等诗文,声讨日军侵略。1939年6月,奉调到中央训练团第三期党政训练班受训。7月,自重庆结业南返途中,病逝昆明。当时的党政要人、社会名流蒋介石、冯玉祥、林森、蔡元培及民国政府五大院院长孙科、于佑任等都题挽联,备受哀荣。国民党驻荷属巴达维亚直属支部及故乡漳平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他的事迹编入国民党党史。在2002年陈性初先生出国100周年之时,有关人士筹划再版《陈性初纪念集》,更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何鲁丽以及福建省、龙岩市家乡的领导黄小晶、汪毅夫、张燮飞、刘赐贵等的大力支持并予题词。陈性初善作旧体诗,常藉以抒发爱国思乡之情,惜多已散佚。现仅存文章3篇,旧体诗57首,辑存于第十一辑《漳平文史资料》。
陈大江,性初孙,1926年出生于漳平市。四岁时,随父母移居印尼雅加达。他从布匹进出口起家,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成为拥有成衣、轮胎、金融等产业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印尼最有实力的企业家之一。现任印尼中华总商会主席、印中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协会副总主席、印尼工商部印尼对中国促进经贸小组副组长、北京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云南省海外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1977年曾获印尼总统勋章及奖状。先后受到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鹏、朱镕基、吴仪等接见。
陈兰生(1898-1969)字敬存,笔名公弢。永定人。幼年失父,家境日艰,20岁赴南洋谋生。《仰光日报》编辑。抗战爆发,他在《仰光日报》上大力宣传团结抗日,募集了大批款项和物资,送回国内支援抗战。他的夫人曾霞秋女士,不仅捐出自己的手饰,还积极发动华侨妇女界捐寒衣,赠给抗日将士。仰光沦陷,他携眷回重庆,在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问题研究所做英文翻译。抗战胜利后回仰光,任《新仰光报》总编辑,支持国内民主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在缅甸出版的《新仰光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的总编辑,编发、撰写了大量宣传祖国建设的报道。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访问缅甸,他都作为缅甸华侨的重要欢迎代表之一,受到接见,并合影留念。先后又三次应邀回国观光。被推举全缅华侨文化协会主席,全缅华侨报人俱乐部主任、细甸永定会馆馆长等10多个职务。著作有《兰生诗选》。1966年3月,遭缅甸当局无理逮捕。在狱中,他不为威武所屈,坚决维护祖国尊严,坚持民族气节。4月19日,被折磨致死。侨胞为他举行了大规模的追悼大会,我国驻缅大使馆代办亲临主持。
陈初撰,1928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暗家斜。儿时因家道清贫,在家务农,维持家计。从此,炼出了志向,21岁那年,随表兄托“水客”带至新加坡。先在其表兄开设的福永和五金商行习商做店员;他生性聪明,勤劳俭朴,刻苦学习,习商之暇又补习中文,众认年青有为,是个出类拔萃之オ。1955年与朋友合股创设福成发五金商行。1958年生意折伙,遂于新加坡小坡齐节街自行创设福成发五金商,由于他对经营五金眼光独到,脑筋灵活,运筹惟握,而且勤勉诚实,任事不苟,经营得法,业务日益发展,于1980年增设“福万发五金私人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进出口商业务。1958年,初撰先生与新加坡女子曾氏禄英小组结为伉俪。夫人曾禄英祖籍下洋太平村人,曾受过相当教育,敏慧娴淑,勤俭持家。且襄助夫业,为得力贤内助。育有五男二女,均受过高等教育,学有所成,各展其长,均有所建树。长男文样于新加坡菜佛土英校高中毕业,协助父亲料理福成发五金商行,现任福万发五金私人有限公司经理;长媳郑惠珍,现任职于国家警察部门工作。次男学祥,高级中学毕业,协助父亲经营福成发五金商,兼福万发五金私人有限公司经理;次熄卓淑珍
现在房地产公司任职。三男耀祥,留学美国攻读电脑专业,已获得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新加坡国家电脑部门工作;三媳林佩辉,亦留学美国攻读电脑专业,已获得学士学位,现任职于新加坡国家电脑部门工作。四男银祥,高级中学毕业。现任职于观赏鱼业生意,系国家锦鲤协会会员。五男荣祥,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攻读商业管理专业,现任职于日本洋行鱼饲料公司,代理商。嗣男森样,大专毕业,现在任职于永定县政协三胞办主任。长女顺娣,高级中学毕业,现任职于新加坡某百货公司副经理;幼女金娣,高级中学毕业,现任职于福成发五金商行财务会计。诚一门俊秀,兰桂腾芳。初撰先生凭其超人智慧与毅力,开拓一番事业,成就卓著,成为五金商界后起之秀。先生为人敦厚,胸怀豁达,礼义分明,举凡社会公益,同乡福利,出钱出力,不落人后,深受同乡爱戴和推崇。受职于社团工作,历任新加坡永定会馆财务、现任副会长;新加坡南洋客属陈氏公会主席、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丰永大公会董事;新加坡丹成百加客属福德祠董事;颍川公所陈氏宗亲总会等社团职务。初撰先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曾携夫人儿女荣归回乡恳亲祭祖,为报答乡土养育之思曾捐资修建初溪上村乡道、桥梁、凉亭、以及庵堂庙寺等家乡各项公共福利事业。1993年独资壹拾捌万元人民币兴建下洋东澡堂,便利乡民洗温泉浴。1995年又捐资人民币13万余元修建洋芦公路初溪路段,先生还慷慨解囊捐资下洋侨育中学、下洋华侨医院、月流医院等,热心支持发展家乡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家乡人民的赞颂。1997年永定陈氏千年修谱,他乐捐6000元。
陈永源,福建永定岐岭乡丰村人。1937年生于印尼,1940年随母回祖籍居住与求学,1949年又重返印尼,成为商企突起的著名企业家。陈永源先生资深望重,乐善好施,平日广交朋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素为各界人士所崇敬。曾担任印尼亚州集团总裁、印尼环球置易公司暨香港荣源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印尼工商总会印中贸易理事、印尼电子同业公会顾问。还担任许多社团要职,如印尼中华回教协会主席、印尼中华会
馆学校校友会会长、印尼贫苦儿童基金会会长、雅加达永定互助会会长、香港闽西同乡会和永靖同乡会名誉会长等等。1988年6月下旬,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同印尼工商总会代表团来北京访问,与中国商业部长胡平商谈进一步促进尼、中两国直接贸易事宜,受到吴学谦副总理的欢迎和接见。永源先生热爱桑梓,对桑梓建设和繁荣赞助甚力。曾独资创办永定歧岭侨源中学,捐建城关古镇大桥等多座桥梁,并为水定好些中小学校以及医院、侨联分全捐赠巨金或车辆。为促进永定经济的发展,又在本县岐岭、龙潭等地兴办企业多家。1997年永定陈氏千年修谱,他乐助人民币3000元,为宗族千秋大业作出了贡献。
陈亦武(1949- )祖籍福建永定高陂镇上洋村人。广州高中毕业后去香港谋生,刻苦经营,创立永业重型货运公司,后又向外发展,在加拿大创立永业菜场和永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在美国关岛创办永业中国酒店,九十年代回国投资,成立深圳永业货运公司,创设广州永业货柜码头有限公司,为商界有胆有识的知名人士,为家乡公益事业贡献多多。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