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帝立国迄今五千年,陈氏子弟同中华各民族人民一道,文功武治,人才辈出,陈氏有三圣(帝舜、满公、仲弓),古代四杰(陈平、陈汤、霸先、伯宣),现代四杰(陈云、陈毅、嘉庚、辞修),佛学大师陈祎,道教奇人陈抟,状元25,院士69,文臣武将尤如天上星星,不可胜数。

陈氏三圣祖之血缘太始祖帝舜
帝舜名重华,讳阳,字都君,瞽叟子,生於帝尧戊申四十一年中元三八二年(公元前二二九三年)。生地曰姚墟,因姓姚。生母握登氏早丧,继母生
象,父顽母嚣弟做,皆欲杀帝。舜尽孝悌之道,日以笃谨。年二十,以孝闻,耕於历山,人皆让畔。渔於雷泽,人皆让居。陶於河滨,器不苦窳,作什器於寿丘,逐时贩於负夏(音古,今瑕丘)。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闻之,乃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二女克尽妇道九男皆益焉。尧乃赐衣舆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俩笠自打扞而去,得不死。又使舜穿井,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至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日:“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弟弥谨。於是尧乃试五典百官,皆治。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オ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於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昚氏有不オ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
言毋凶人也。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硃,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於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穀。”舜:“契,百姓不亲,五品不,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舞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於是以益为朕虞
。益拜稽首,让于诸臣硃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硃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母做: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
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穀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瘦、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
四海之内威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风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硃,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契为周,姓姬氏。四岳姓羌氏。伯益姓赢氏。支派繁衍,庶姓随之而缯,至周末约有一千姓氏,现在已臻七千之谱云。舜亦以尧为榜样,不以帝位为私有,让位于禹。舜帝南巡狩猎时,崩于苍梧(今广西苍梧县)之野,葬于江南九嶷零陵(今湖南零陵宁远县南九嶷山上)。娥皇无男,女英生二男:商均、季厘。三妃益比(礼记檀弓疏作癸。)生二女,宵明,烛光。
舜帝简介
舜(约公元前2128年-约公元前2025年),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三皇五帝之一,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以孝行而闻名的。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得到尧的认可后,尧立舜为继承人。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谥曰“舜”。
舜帝主要功绩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后代追尊
西汉末年,虞舜后裔王莽篡汉称帝,建立“新朝”,设“九庙”,追尊虞舜为“新始祖”。《汉书》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九庙:一曰黄帝太初祖庙,二曰帝虞始祖昭庙,三曰陈胡王统祖穆庙,四曰齐敬王世祖昭庙,五曰济北愍王王祖穆庙,凡五庙不堕云;六曰济南伯王尊祢昭庙,七曰元城孺王尊祢穆庙,八曰阳平顷王戚祢昭庙,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是姚、虞、陈、胡、田、袁、孙、陆、车、王等十多姓联宗的国际性宗亲联谊组织,自1982年起每年轮流在各地举行国际大会,前身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1982年8月间,由香港至孝笃亲公所发起,在香港举行首届世界至孝笃亲舜裔联谊年会,决定筹组世界至孝笃亲公所。1986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七)为舜帝诞行4377周年纪念日,在台湾举行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扩大大会。加强联系,促进世界大同,发扬异姓同宗舜裔宗亲联谊精神。决定每年轮流在各地举办联谊大会;不设固定会所,在每届联谊会所在地设秘书处为联络中心,负责处理会务。主办方称,此次公祭大典邀请了陈、李、谢、唐、徐等姓氏的舜裔宗亲代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柬埔寨舜裔宗亲陈氏宗亲总会等发来了贺信。1992年10月,在吉隆坡举行第9届世界至孝笃亲舜裔联谊大会,决定易名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并接纳由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为联谊会制订的会徽、会旗和会歌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之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联谊会第13届国际大会在河南长葛县隆重举行,这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如今已举办了10多届,影响很大。

陈氏三圣祖之得姓始祖满公
满公号胡公,阏父之子,舜帝之34世孙,封陈国;是中原大国,都宛丘,辖现在的河南的新蔡、拓城、鹿邑、西华、商水、沈丘、开封、太康和安徽的临泉县,地处豫东大平原。有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向南汇入淮河,颍水及其支流向东南汇入淮河;境内川泽纵横,平坦无垠,土地肥沃: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宝地。宛丘曾是太昊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的古都。满公筑城御外定内,盖宗庙行周礼,以奉舜祀,光大先祖,把宛丘建成陈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父仁、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优良美德,家庭和睦,社会祥和,政治上施行舜时的“仁义治国,任人唯贤,扬善惩恶,励精图治”。据史传,胡公满能以“宽大而能敬勤,柔软而能自立,忠诚而能任职,有才而能谨慎,驯顺而能果毅,正直而能温和,简易而能辨别,刚健而能笃实,强勇而能好义”的方法来治理国家。遂使陈国成为春秋时中原大国。
陈姓始祖简介
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国号为陈,建都宛丘,妫满薨后,后人称他为陈胡公,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姓氏,陈姓诞生了。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妫满死在陈国,就葬在这里。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陈胡公自然就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这就是陈姓的由来。陈胡公陵园有陈胡公墓,俗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是中华陈姓的始祖墓。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而现在这座陵墓,则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在原墓封土的基础上修建的,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砌成了铁墓的颜色。
陈胡公的裔孙枝繁叶茂,多达八千多万,遍布海内外。至今,已有3000余年,120余代,尤其是福建和台湾省,素有“陈林半天下”的美誉,陈氏可谓是一个了不起的泱泱大宗。天下陈氏族人共识: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氏八千万,始祖皆胡公。石牌坊门楹联就写着:发宛丘巍巍圣绩垂千古;立陈姓绵绵子孙遍五洲。于是,从各地前来寻根拜祖的陈氏族人日益增多。新加坡名人陈永和、泰国陈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陈绍扬等,都曾率大型祭祖团前来寻根谒祖,捐资赠旗,以表诚心。澳门陈姓联谊会会长陈年顺率族人和颖川学校师生代表来淮阳谒祖朝圣时,还和淮阳中学结成了友好学校。
为更好地迎接海内外陈氏贤达寻根谒祖和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祖地政府已经作出了全面修复陈胡公陵园的整体规划。现在陵园占地面积58亩,三面环水,风光秀丽。园内建筑规划为:陈氏第一祠陈胡公祠、各支脉分祠和陈氏博物院、陈氏书院、陈氏名人苑、陈氏碑林、灵塔等。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陈姓宗亲的努力下,已整修好通往陈胡公墓的神道,新修了墓前广场,建起了大石牌楼,设计古朴典雅的胡公大殿即将竣工。若广大陈氏贤达及有识之士,能为修复陈胡公陵园尽一份力量,共成此举,此地定能成为广大陈氏族人寻根谒祖的圣地,成为八方宾朋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处。
为继承和发扬先贤们的创业精神,适应改革开放和海内外陈姓宗亲寻根问祖的需要,自1985年以来,在淮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陈姓始祖地先后成立了“淮阳陈氏文化研究会”、“淮阳陈氏宗亲联谊会”、“淮阳陈胡公文化研究总会”等组织,聘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全国侨联副主席陈兰通、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新加坡亚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和、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陈来金、陈良民、泰国陈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陈绍扬、日本陈氏宗亲会会长陈福坡、原河南省书画院院长陈天然、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香港中华三院总理陈强、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等为本会名誉会长,从宗亲中推选出正副会长17人,理事51人,形成了开展宗亲活动的框架和网络。同时,制订了重修始祖胡公墓、胡公祠的总体规划。
为加强宗亲联谊,祖地淮阳曾先后派陈氏代表到全国各地陈氏徒居地走访,拜访宗亲600多人,拜谒陈姓祠堂、圣庙、故里、陵墓30多处,并三次出访新、马、泰和港、澳,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期间,发信涵2000多封,寄族刊5000多册,征集族谱300多部,各种文字资料3000多万字,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有关陈姓和陈胡公的记录片,于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播放。
1995年10月15日,淮阳举行了“重修陈胡公墓落成典礼暨国际陈氏祭祖大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国内福建、江苏、四川、贵州、河南等7个海内外陈氏宗亲代表团334人参加,新加坡陈永和先生一行20余人参加了大会和祭拜,并捐款34万元人民币,包修了始祖陵第一期工程。
1996年4月,泰国陈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陈绍扬先生率50多人祭祖团来淮阳祭祖,捐资赠旗。
1997年8月,澳门陈族联谊会会长陈年顺率族人和颖川学校师生代表来淮谒祖,并与淮阳中学结成友好学校。
1998年,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青年寻根谒祖团一行50多人来淮阳祭祖观光。
2004年10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陈氏宗亲会代表团在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期间前往胡公墓瞻拜;美国陈香梅女士为宗亲会刊题词“慎终追远”,并于2006年9月12日又为始祖地淮阳题写“陈氏祖庭”四个大字。台湾资政陈立夫先生和著名教授陈大络先生为宗亲会寄来陈氏家族资料和大量墨宝。
2005年6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来淮祭祖。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来淮祭祖。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来淮视察并祭祖。
2006年10月,在祖地淮阳召开了世界陈氏恳亲联谊会首届代表大会筹备会,数千名海内外陈氏宗亲聚集始祖陵园举行了隆重的祭祀陈胡公大典。
“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氏八千万,始祖皆胡公”。世居全国各省和世界各地的陈姓宗亲,事业越是兴旺,思祖之心越切。因此,近几年来来祖籍淮阳拜胡公始祖的团体和个人日益增多,先祖胡公地下有知,定当为之欣慰自豪。

陈氏三圣祖之颍川始祖寔公
陈寔是满公43世孙,翔公第三子,字仲弓,颍川许县人。其父陈翔,官御史中丞,为官清廉,驰名江南,时人称“江南八贤,翔公为首”。陈寔先祖辗转迁徙四次,即宛丘(淮阳),阳武户牖(兰考县),山阳瑕丘(山东滋阳县),颍川许县(长葛县)。陈寔初为县史,曾入太学就读,於东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岁(147年)为太丘长,当时
他反对宦官专权,党锢之祸起,株连之人,多以潜逃,唯他不走,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清因禁。他遭党锢囚禁20多年,获释后,他感到时事难料,仕途渺茫。朝中重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先后招募他,皆辞不就。安心为民,不在为官。在乡里他平心率物,中庸旷达,每遇争訟之事,便请他来评论是非,只要他出面裁定,是非曲直自分,双方均无怨言,深受民众敬仰。有民谚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当时岁荒民穷,有盗贼夜入他家伏在梁上,寔见后对其孙儿说:“不善
之人,末必本恶,习与性成,梁上君子也”。其盗贼听后,投地谢罪,寔给贼吃的,钱财,教育他好好做人。此为“梁上君子”的成语来历也。黄门中常侍张让父丧,地方名士都无往吊,唯寔独往,张感其德。他曾带两子纪、谌及孙群,与时号称八龙的荀淑父子,同游宴许昌西
关小西湖内德星亭,此事惊动了洛阳朝廷,太史令向皇帝奏称:“观天象,德星聚会,五百里内有贤人”。为此,皇帝赐四字“德星聚会”。陈寔德高望重,名满天下,深受朝野敬重,与同郡名士钟皓,萄淑,韩韶被尊为“颍川四长”。妣荀氏,生六子:纪、洽、蘷、谌、光、休。
均为贤人。纪、谌更贤。纪、字元方,官太仆尚书(相当於副总理兼农牧部长)。纪子群,才智过人,寔曾对人言“此儿必兴吾宗”。群仕魏,官拜镇军大将军,尚书,封颍阴侯。陈寔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卒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享年84岁,讳文范先生。卒时、起吊者三万余人,披麻戴孝者一千余人。大文豪东汉左中郎将蔡邕为陈寔亲笔写传、铭、庙碑、碑文。
人物生平
陈寔出身寒微。幼年时,尽管在顽耍,也为儿童们所拥护。年轻时,作县吏,曾经为县里的一些奴仆干事,后来为都亭佐。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试着和他谈话,认为不是一般的小吏,让他去太学学习。后来的县令再召他为吏,他于是逃避隐居阳城山中。这时有杀了人的,同县杨吏怀疑是陈寔,县里逮捕了他。拷打审讯,没有事实根据,因此得以释放出来。后来陈寔作了督邮,秘密托咐许令,用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说,都惊叹敬佩他。陈寔家贫,再作郡西门亭长,不久,调为功曹。这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高伦教令代理文学掾。陈寔知道这个人不合适,把高伦的教书之于檄,怀檄见高伦说:“这个人不宜用,然侯常侍的命令不可违抗。我请在外署官,这样不会有损明德。”高伦听了他的。于是舆论责怪陈寔所举不得人,陈寔始终没有说什么。高伦后来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到轮氏旅社。高伦对大家说:“我以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秘密持教返还,在外地白署。近来听说有人拿这一点责怪陈寔,这是由于我害怕强暴,陈君可以说是好的推到他人身上,有过则归自己的人。”然而陈寔仍坚决引咎,听说的人才叹息陈寔的为人,从此天下都敬佩他的德行。元嘉元年(151年),司空黄琼征召能治烦剧的人才,以陈寔补闻喜长。不到一个月,陈寔因有一年的丧服,去官。再升授太丘长。讲求德化,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
永寿四年(158年),复任司空府掾属。
延熹九年(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大将军府掾属,谋诛宦官。不久,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第二次党锢之祸又遭株连,位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联名举荐,陈寔总是婉言谢绝。陈寔居于乡里,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时,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图画实、纪、谌父子三人形象。实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为颍川四长。
建宁元年(168年),汉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共定计策,寔遂隐邶山禁锢二十年。乐天知命淡然自逸,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屡辟授官,坚辞不就。光禄大夫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辄曰:“陈寔未登大位愧于先。”
中平四年(187年)八月丙子日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致悼会葬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中郎蔡邕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遣使致悼词:“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天嘉五年,十九世孙陈文帝,追封康乐侯。太建元年,加封颍川郡公,后世尊为颍川陈氏之始祖。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