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陈氏四大脉派

作者:陈雄耀 2019-06-02 17:47:47

        广东陈,天下李。据统计,至2017年广东省陈姓人口将近115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52%,是当之无愧的全省第一大姓氏。陈氏是广东省第一大姓,广东陈姓人口最多的地方是潮汕和湛江地区。在这两地区,陈氏人口数量已超过了当地人口的20%。根据广东陈氏各地族谱记载,广东陈氏来源主要有:北庙(陈元光)、南院(陈邕)、义门(陈旺)、柳溪(南朝裔陈晖)、玉湖(陈仁)五大派,此外还有其他支派如贽公派、原父派、凤台派等等。
        湛江的陈姓比例730万左右的湛江人口中,其中陈姓有80多万人,占人口比例11-12%,湛江市所辖范围内陈姓村庄有2750条左右。徐闻县十大姓是陈、黄、邓、李、林、杨、郑、梁、王、张;遂溪县十大姓是陈、黄、李、周、杨、王、林、梁、郑、吴。这两个抽查的结果,也证实了陈姓确实是湛江第一大姓。湛江的陈族跟全国一样,有各种分支,其中人数较多的(超过10万后裔的)有四大陈族分支,在这里给大家简述一下。
        排名第一的是来自福建莆田的玉湖陈,在湛江的后代超过30万人。玉湖陈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两丞相”是指陈俊卿和陈文龙相继成为南宋的丞相,“八太师”是指陈文龙上溯至陈俊卿之高祖共九代,其间有八个封太师,是级别非常高的官位,相当于“公爵”。陈文龙的事迹最为可歌可泣,他是一位抗击元朝的民族英雄,而且是文武全才。陈文龙于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中状元,深受南宋朝廷器重,出任多个重要职位,颇有成就。元军南下,在各地守将纷纷投降的背景下,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后来陈文龙不幸被捕,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明朝诏封文龙为福州府城隍,福州人称文龙为"尚书公"。南宋灭亡,陈文龙亲属300多人先后从临安、兴化、福州南逃避难,转辗流徙。其中陈文龙的曾孙,也就是玉湖派在湛江的始祖伯镇公,选定了乾塘这方风水宝地定居,后开枝散叶至湛江各县市区及东南亚地区,人数超过30万人。到了现在,福建莆田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后人中,有讲吴川话、雷州话、白话等多种语言的,所以说,以语言来确定祖先来源的说法是不靠谱的。玉湖陈这个派系后来还出了很多名人,如主政台湾的一代清官陈瑸、“安南王”陈上川、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等,每一位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排名第二的是大名鼎鼎的雷祖——唐朝雷州府首任刺史陈文玉的后裔,据说现分布在国内外有上百万的子孙后代,其中在湛江市内有18万人左右。陈文玉出生于唐贞观年间(公元507年),任雷州刺史期间,励精图治,使雷州半岛人民安居乐业,对唐王朝有"立我边疆,宁我黎庶"(保卫边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之汗马功劳。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陈文玉谢世第四年,唐太宗于郡西六里锋为陈文玉立庙,并特降诏敕,大加褒奖;一褒"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二奖“受父母邦,德政彰明",对陈文玉的品德和政绩进行了高度评价。据说陈文玉的祖村在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榜山村的雷祖古庙,至今仍供奉着雷祖,后来建成的雷祖祠为国家级文物单位。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雷祖祠历史悠久,祠内文物十分丰富,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排名第三的是北宋时期琼州刺史双村陈懽公后裔,现分布在国内外有百多万子孙,其中湛江市内现有16万后裔,陈懽出生于后唐朝庄光年间(公元923年),祖村在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双村。双村派的陈懽也是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杰出人物,他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禄岭乡,生于五代十国的后唐宗光元年(公元923年)。在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朝试,取明经高第(古代的一种仕途制度),随曹彬将军佐赵匡胤平定天下,帮助建立北宋王朝,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宋开宝元年(公元968 年),陈懽任浙江省宁海县令。开宝四年,到海南任琼州刺史。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任期满了之后,选择在雷州蚕村(现遂溪县乐民镇调神村西南侧岭)定居,从此在雷州半岛开基立业。
        排名第四的是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后头村与遂城镇陈村,两村简称为遂城后头温良陈村陈族。现后裔分布在国内外有40多万人,其中湛江市内有13万多后裔,分布在湛江300多条村庄。陈京山,浙江温州永嘉县人,他于北宋靖康年间在海南任琼南通判,任期满后,他经过琼州海峡经过雷州,本来准备回去的,后来发现麻章区太平镇这一带不错,就定居下来。“靖康耻,仍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因为靖康是个战乱的年代,皇帝都被金人抓了,所以陈京山想远离中原,留在远离战乱的雷州半岛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还写信给远在故土的两个小弟陈京海、陈京湖,让他们也过来,于是两人就赶紧到雷州来投奔大哥,分别定居在遂溪县陈村和琼州(海南岛北部),也成了这两个地方陈氏的先祖之一。陈京山的后裔孙陈贞豫出生于明朝洪武29年(公元1396年),他自小天资聪颖,精于诗文,明永乐三年中进士,任北京监察御史。其间,他忠于职守,深得皇帝器重,被晋升为都察院交址道巡按御史。贞豫上任后,深入民间查访,为民解困除害。在暗访中,陈贞豫得知石(廉江)遂(遂溪)二个地方常遭流寇骚乱,于是奏请朝廷在廉江横山地方设堡垒,来抗击贼寇,保石遂二邑平安。不料,这个正义举动得罪了当地的贼寇。后来,陈贞豫在廉江私访时,被贼首苏观彩杀害。明仁宗深为惋惜,追封他的父亲为都察院交址道巡抚监察御史,以表彰他的功劳。清乾隆年间,遂溪知县范曾在县城建“陈御史祠”纪念他。陈贞豫的祖村为遂城镇温良陈村,他的墓为湛江市级文物单位。
(陈汀州   整理)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