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和芦溪东槐陈氏宗祠








南靖奎洋永溪陈氏肇禋堂


在福建漳州市境內,大约居住着45万的客家人,聚居区主要分布于诏安、平和、南靖、云霄等4个县的19个乡镇、187个村,陈姓是漳州客家的重要姓氏。历史上,漳州客家人多次东渡台湾开基创业 ,繁衍至今后裔已有一两百万人之多。漳州义门陈支脉主要分布在客家区域,先祖从江西和福建汀州宁化、上杭、永定陆续迁入。
江州义门陈氏于1062年奉旨分家,陈彦迁,原名永笃,字彦文,始迁漳州府漳州庄;陈彦悦,字宗叙,迁漳州府长泰庄;陈彦德、陈彦相兄弟迁漳州庄。世籍漳州龙溪县的陈嘉猷后裔陈宣号莜艇,清雍正年间迁陕西汉中府城固县繁衍,发展为当地名门望族。(以上支脉有待挖掘考证) 南靖县奎洋永溪陈氏《肇禋堂》陈氏始祖朝书公,系颍川.江州义门齐公长子彦迁——漳州彦德庄之后裔,始祖朝书公与元祖李伋公在古称龟洋隐溪安宅开基后两姓结为姻亲,后裔支繁叶茂,爪瓞绵绵,遍布全球。朝书生一子一女,子陈珀金(无嗣),女玉娘。明弘治三年(1489),李伋夫妇从福州府福清县来永溪定居,李伋之子李应,娶朝书之女玉娘为妻,生二子,长罗祥,次罗明,罗祥承外祖父朝书之姓,姓陈,自朝书以来已繁衍24代,在永溪有1000多人。清朝康雍乾时期外迁四川成都金堂的就有2000多人,支脉众多,建福源祠、崇本祠等陈氏大宗祠,已接谱的有数万人,台湾台中、南投、台北已接谱的近三千人,还有龙岩适中上屿及适中上屿迁蜀的人丁也很兴旺(待对接族谱)。
汀州庄陈魁公先迁福建汀州宁化,上杭、永定,支分漳州。以下就汀州庄陈魁公一脉后裔入迁漳州各地的概况做简要介绍。
88世孟三郎长子善五郎号十二郎,后裔从永定大溪巫屋迁平和县国强乡白叶村。次子善六郎名文表,迁南靖县归德里。三子三十九郎名文淑,迁龙溪县梅溪。四子三十六郎,迁南靖县清宁里今属平和县。孟三郎后裔遍布平和县国强乡、龙溪梅溪、南靖归德里、清宁里及广东潮汕地区。(有待详考)
88世仲四郎,名流四,字定其,官任元朝考功司,从宁化石壁迁漳浦县大坪乡、石城塅,泰六郎迁漳浦,泰七郎迁南靖归德里。仲五郎,名流仁,字定家,迁南靖县习贤里金山、竹园。
88世仲五郎公生子千一郎,千一郎妣郭氏生子二:荣华、荣宇。由宁化石壁迁南靖县集贤里笠园、金山竹园。
88世仲七郎公第四子万五郎生子千五郎、千六郎,迁南靖县归德里。万六郎生子千七郎、千八郎,迁漳州漳浦县石城塅开基。
89世文浩,号念五郞,字远乐,迁漳州南靖、平和芦溪。文质公有后裔迁南靖县清宁里。
89世梅佐-十三郎(宗富)后裔孟七郎从永定奥杳迁南靖县书洋镇五更寮(经山-思源堂)开基,后裔分布在五更寮、井下、乌石下、双丰镇陈厝角、奎洋镇等地,现繁衍后裔1200多人,并于不同时期外迁至漳州龙海、厦门、广西、四川、台湾、东南亚的泰国、缅甸等地孟七郎公传下五世后建陈氏宗祠一座名“思源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五经户’陈氏后裔都会欢聚“思源堂”共祭先祖。
89世梅安,号七十四郎,生子:宗清、宗芳,迁南靖在城山埔村,传至乌弟迁平和县南胜镇发华村,支分长泰。有后裔迁台湾。
89世梅玉公字秉玉,又名辇,号七十五郎,迁龙溪县白石乡。生两子:宗文、宗武,宗武迁广东杉林住。宗文妣黄氏生四子:均福、均禄、均寿、均全。均禄公号屏山侯,移居平和县清宁里管溪山兜,妣赵氏生四子:仁望、仁山、仁杰、仁济。仁望公留居管溪山兜居住,仁山公分居南胜隆福,仁杰分居小坪杉林赤岭头葫芦寨今霞寨镇彭林村居住。仁杰公建有祖屋一座。仁杰公一脉传至第99世必焕公,妣卢氏生两子:有茂、有盛。有茂公生三子:梦龙、梦麟、梦鹏,迁广东潮州府普宁县陈洞径住,有盛公之子梦珠(少亭)、梦环(怀亭)从彭林村迁惠州府永安县(今紫金县)好义约双下径、清水坑居住。
89世文满公,字念四郞号四九郞,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汀州永定古洋来漳州居住,隐居南胜营,数载后同祖妈官氏,率儿弟子公、孙仲贤公返回客家途中,游入南靖县清宁里小芦溪甲寨和蕉林兜(今平和县芦溪镇秀芦村蕉和厝),环视群山,林木葱葱,溪水清澈,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遂意子孙拓展开基志向。仲贤公步入青年,铁匠技艺精湛,四处谋生,约于元至正廿五年(1365),为实现始祖意愿,在此开基创业,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立家室建家业,传下六子,妣朱六娘,生一子,受福(衍派后裔不详);继古慎娘,生五子,有贵、元贵、仕贵、文贵、存贵。有贵、仕贵、存贵裔孙现分布芦溪镇秀芦、西新、漳汀、东槐、新村、霞寨镇官丰等六个行政村,五十一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0多人,成为该镇旺族。仲贤公五大房后裔分布:长房有贵公后裔,分布在秀芦村东山、大坑、石硿、焦和、黄仔坑、坑头畲,漳汀村河口,西新村石门、新楼仔、上块、西坑等地,共800多户4000多人。次房元贵公又名乌贵,迁漳浦湖西乌狮。三房仕贵公后裔住秀芦村青草湖、焦路村深坵,繁衍后裔300多人。四房文贵公迁龙岩东尾,繁衍情况有待调查。五房存贵公后裔遍布秀芦村霞春,漳汀村后楼仔、下司、坎脚、许坑、水尾、田心楼,东槐村新寨、土城、八角楼、隘仔楼、寨子下、云中、大楼,村坑村跳石、上村、洋白坑、班土、青杆,新村村畲坑,连益村横坑、后畲、石碣、弄猴、葫芦地,下寨镇官丰村上官丰、下官丰、石新坑、洋坑等地,繁衍2000多户9000多人。芦溪仲贤公后裔外迁支脉:芦溪新寨陈英公后裔法纯公转迁永定湖山乡桂竹洋,繁衍后裔100多人;陈恩公后裔转迁永定大溪乡黄土坑,繁衍后裔200多人。存贵公后裔敏宏公,出生于平和县清宁里坡头堡新寨山,妣卢氏、林氏生四子:谦、语、贊环、愿。贊环公妣林氏生子四:宗圣、宗美、宗贤(迁台湾)、宗瑞,从平和县清宁里坡头堡新寨山迁广东大埔县光德九社,繁衍后裔2600多人。有贵公衍派:14世擎樑公部分后裔从秀芦东山迁南靖县。20世水松从秀芦东山迁南靖县;21世亚生迁南靖县上板寮。元贵公衍派:金登-志明- 在芦溪镇秀芦村的东山石壁垅居住,后裔迁漳浦县湖西乌狮、台湾、菲律宾吕宋等地。存贵公衍派:十世祖源浩、源壁、源文等裔孙迁南靖县龙山。12世扬美公妣朱氏生子棠芾,后裔在漳浦县。19世新槐从漳汀迁龙海市石马镇,上海、黄金、黄土三兄弟从漳汀迁南靖县草坂。平和芦溪后裔于清代陆续迁台湾,成为台湾著名的“芦溪派陈氏”。
文满-仲义房从永定古洋外迁支脉:十五世上由迁漳州,上满迁漳州。16世亦茶后裔明宣迁漳州。21世友镜生三子三女祥增、祥勇、祥宝迁华安。友柱生三子祥文、祥角、祥达迁漳州台湾路,友相生一子祥福迁角尾。献松生三子迁华安,铺文生一子荣意居华安,管文生二子一女志强、志容、志宏迁居海澄,鲍文生二子一女志刚、志勇、志红迁居海澄。万都生一子明祥迁平和,万忠生二子迁明扬、明林居平和下寨。喜文生二子迁龙海石码,墩文迁龙海石码,养文生二子迁漳州黄山。22世亚梨、石启迁华安。万富后裔迁居厦门、漳州平和等地,万超后裔迁漳州,万亨后裔迁居平和,万安有后裔迁居平和,饶喜、繁喜迁居漳州长泰。干文、会文后裔迁居漳浦。
89世文伸公有后裔迁漳州城老圩桥头、和溪等地。89世老富垅文玠公后裔伯旺生两子迁漳州天宝埔尾。上杭旧县8世匕孜、9世四孜迁居福建漳州龙溪县 。89世永定县仙师大坪梅宗公第5世得贵(念三郎福荫次子)迁居漳州。永定县歧岭丰村文满公第15代上庆(子:占为)、上辅(兆台公之孙)、上由(锡公次子)妣刘氏、张氏开办丝线厂迁漳州东门定居。89世高陂黄田文秀公第17世特能号龙庆(福能长子)妣张氏生子亮生,迁漳州。陈东下坪文秀公第17代新洪(丙春三子)、科兰(春元三子)(三子:集贤、金贤、冠贤)迁漳浦港尾。第18代灿发(子:富龙、富凤)、联发(子:富信、富义、富和、富平)、书发(子:富兴),俱迁漳州。89世湖雷上南文伸公第18代谷传携三子:鸿林(子:振昌)、鸿春(子:振荣)、鸿成(子:振南、振海、振宫),均迁漳州。89世歧岭下山梅林公第13世承禄(魁南次子)迁诏安县,第14世际兰、际公(承绅之子)迁漳浦县。89世大溪寨子里文光公第19代值孚(作培次子)携三子建伟、建平、建新迁龙海海澄;第20代芦华(新洲三子)携五子生沐、生义、生达、生东、生群迁迁漳州市高新区九湖镇蔡坑村。平和县南胜镇南胜村市头组陈氏,由永定大溪乡莒溪寨子里迁来,文光公传至第18代(族谱内为祝田房)清宝迁平和南胜镇,现繁衍后裔200余人。
迁南靖县支脉。永定县湖雷镇上南村文伸公第5代志德公妣谢氏,迁南靖和溪空腹树下。永定县歧岭下山梅林公第6世秉清(仲敏五子)迁南靖县,第13世大谟(索公之子)生两子均迁南靖县。永定县龙潭镇虞宗户启宗公第7代阿唐(福生公之子)生子志元、阿尾生子志文,迁南靖县大坪埔尾开基。第20代吉章(思善公次子)于1905年迁南靖长教;第22代义发迁南靖奎洋店来村、沐田迁南靖和溪、春太、春和、春义、春中迁溪南。大溪莒溪寨子里第19代新斗(加焕次子)携三子春华、金华、添华迁南靖梅林初角开基;宗龙(林定次子)携三子水贤、正贤、华贤迁南靖。第20代院清携四子宁亮、东亮、山亮、集亮,芹清携子开亮,日新,来堂携子庆源迁南靖船场;第21代庆伦携子咋华、伟华迁南靖船场。钦明携子召恒、亮恒,生明携子金恒、朱恒、振恒、灿恒迁山城。第21代超亮携三子力强、力增、力群迁山城。下洋初溪上村文伸公第21代杨崧(建超三子)配张氏生四子:初鑫、初灶、初炎、初才,后裔迁居南靖南坑。
峰公派中兴公-念十三郎后裔迁辉号三十四郎,妣石氏生七子:三七、五三、四五、五七、四八、五二、四九郎。千辉公由宁化石壁陈德村迁上杭珊瑚乡沙河埠黄坪(殁葬珊瑚乡檍子树下),五三郎名上治妣卓氏生子:孟七郎(名远七),孟七郎妣王氏生子四:子荣、子珊、子贵、子华。后裔迁漳州诏安县二都东埔村,子荣公后裔乃铭公迁广西平乐县津平里。传至第十、十一世后裔尚光等于嘉庆三年(1798年)为避战乱从福建漳州诏安县金溪社东埔村迁广西恭城乐湾村,繁衍后裔3000多人。
《颍川陈氏肇徽公世系族谱》所载:平和县大溪店前开基祖肇徽公为明朝永乐年间人士,载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24代后裔。上祖世系为:植—元隆—克端—启昌—肇徽—敦仁、瓒绪、巨振。元隆公---克端公所处的时代为元朝时期,1995年编修肇徽公陈氏族谱时,因族谱与祖祠被焚,几代生卒俱失。修谱时派人寻根但没有找到直接的资料,族人根据年代推断遂过继到陈元光后裔植公名下。又据龙归堂理事会成员的口述资料,本地代代相传他们的上祖来自福建省宁化石壁、永定、上杭,与饶平上饶陈氏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这就与百九郎公的上祖旺兴公非常吻合,百九郎公有三兄弟分迁三处之说得到了印证。96世旺兴公为宋末元初的人物,如果按96旺兴—97元隆(曰凤)---98可端---99启昌---100肇徽排列,非常紧凑合理,与百九郎公的辈份也一致。而且大溪陈氏在闽南平和县,应该属于闽南语系,陈元光的后裔遍布闽南一带,都操闽南话,但贵支脉现在还操客家话,这正是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真实写照。由此台湾陈建荣宗亲与龙归堂理事会共同认定:肇徽公就是百九郎公的二哥,是汀州客家陈氏大显祖陈魁公的嫡系后裔。目前大溪鎮店前这支超过20000人以上 。
编撰人:陈汀州
(资料主要来源于:《永定颍川陈氏族谱》,《福建义门陈》,永定古洋、平和芦溪、南靖经山、南靖永溪陈氏族谱。等等)





参观漳州南山寺太傅祠

左起:庆升,汀州,永德,忠杰

汀州给漳州陈忠杰会长赠书

汀州与南靖五更寮天亲(中)宗长合影

永定汀州庄代表与台湾陈建荣宗长赴平和县大溪镇店前龙归堂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