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王氏

作者:匿名 2021-03-11 12:00:12

潮汕地区的王氏

1992年10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披露,王居全国五大姓第二位,总数超过8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7.4%。王氏人口之多,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通志》称:“京兆河间之王,出于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丁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于汲郡者,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大抵子孙为王者之后,以及赐姓、虏姓、冒姓而号称王氏。《广韵》载:全国王氏有太原、琅琊、北海、陈留等21望族。

那么,进入潮汕之王氏,其源在哪里

据潮汕有关王氏谱谍称:该氏出自周灵王571545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相当于今山东省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秦始皇时置郡,晋之子敬宗,仕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并以晋为一世祖。

传第49世王审知862925,河南光州固始人,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唐昭宗光化仕元年898,拜福州武威军节度使,后封琅琊王。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907,又被封为闽王,卒后,其次子鳞立……,其派下,到第53世王坦,初居泉州,后迁潮州,而最有影响的是,王坦传下,第57世,出了一个王大宝。

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今潮安归湖金光村人,宋建炎二年1128,进士廷试中得第二名榜眼,官至礼部尚书,潮州状元林大钦《问潮州八贤何如》:“大宝王公,奏潮州之免贡,潮人致庙奉祀,非大宝之贤而何”故王大宝列潮州唐宋八贤之一,在潮人中,他有很高的名望。

同属王审知派下的另一支,列第67世王淳质,原居于福建汀州宁化县,于南宋淳枯四年1244,因兵燹之灾,迁居潮州海阳县元歌都下饶堡之东坑僻地王厝岛今饶平县新塘东山村,历经80多年之艰辛劳动,仍未摆脱贫困,其第5代孙王安禄,才选择今饶平县中片创东官乡,此后经济发展,人口蕃衍,清代时,该乡还出了3名武进士和16名武举人,成为有名的武术之乡。

后王氏由饶平东官分出一支,迁澄海创槐泽、槐东村,有举人王隆,授官滁州学正,于明代中修王氏族谱,并撰辈序:“楠禧仕彦,斯方学禄,德泽有源,奕祀永绵,文人炳蔚,裕耀标扬。”至清乾隆间,又由进士、官顺义县知县王坪再续:“绍徽壮烈,衍庆发祥。新猷长焕,其道大光。”合共10句40字,成为王氏世数传承之辈序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游章凤

编者按:今天2001年2月18日《潮汕文化》版刊出的一组王氏源流文章,认同闽王王审知的玄孙王坦是王氏入潮开基祖,王审知则是中国王氏始祖周灵王太子晋的裔孙。但太子晋的创居地及传代却各有说法,王文认为太子晋创居山西太原,王审知是他的42代裔孙;余文则认为太子晋居琅琊今山东省内,传第49世王审知。编者原文照登,供读者、研究者参考,不拟在本版开展讨论。

根据《百家姓考略》载:“王,太原郡,系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之后。秦将王翦子贲生离,离子元,居琅砑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齐之后,避难改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孙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后,亦曰王氏;几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以上说明中国的王姓,其起源有多种说法。

但最主要的有二:

王姓源自姬姓后裔

一说是源出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犯了过失,被罢黜为百姓,移居琅琊今山东,当地人民称为“王家”,以后的子孙便以王为姓。

一说是纣王的臣子比干,被纣王杀了,葬在汲郡,其子孙守护陵墓而定居琅琊,因系王族,所以子孙也以王为姓。

总之,王姓来源虽多,但追源溯本,都是姬姓周灵王的后裔。其发源地,一在山东琅琊,一在山西太原

在中国历史上,使王氏成为望族者,开始于晋朝的王导。他辅佐晋元帝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317—420年,并且接连做了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子孙世代簪缨。于是,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根据考证,王导是出自周灵王的那一支。

王坦为入潮开基祖

传至42世王潮,为开闽始祖,这是王姓南迁繁衍的开始。王潮于唐光启元年885入闽,因平乱有功,于唐大顺元年890被唐王朝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因他勤政兴学,薄赋劝农,使地方大为安康。许多中原人士纷纷向他投奔,并在福建定居,分别成为许多姓氏在福建的开山始祖。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王潮卒,弟审知为节度使。审知生4子:延翰、延钧、延羲、延政。延政也生4子:长子继成,生宗让。宗让生有3子:坦、埭、蚧。王坦也生有4子:万宝、万玉、万璧、万安。

据明澄海县己酉科举人王宁俭为之作序的《王氏渔村族谱》云,宋初以事……幼子万璧窜居漳浦九都,移饶平黄冈,后移海阳……万璧更名辟,3子:冲苟、仲容、仲良。容生昌国应为国昌之误--笔者注,昌国生4子:大宝、大鼎、大圭、大纲。

王大宝,字元龟,生于公元1094年,卒于公元1170年,登宋建炎二年榜眼,为潮州前八贤之一,《潮州府志》及《宋史》均有传,饶宗颐在其《民族志》手稿本中引用宋史云:“其先由温陵闽王王审知……”又引用汤头王氏谱:“其先世自闽王审知、其玄孙坦始由泉州徙漳浦,移饶平黄冈,复迁海阳登瀛,又四传而至大宝。”

王大宝后裔广布澄海

据《王氏渔村族谱序》记述,定居海阳之王大宝之后代,又移居饶平。族谱云:“始祖来自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移居来饶开基。始祖考大乙公,*秦氏妈,住东山。迨安禄淳质公移居东官。”如此,饶平东官王氏当亦为王坦之后。于元朝年间由黄冈移人,先居凤凰山之王厝岛,再迁出东官居住。

今澄海县共有王姓67000多人。其中外砂镇有20000多人,大多数聚于东溪村、南社村、林厝村等村。考其来源,东溪与南社王姓人皆是王大宝后裔。

东溪村王姓始祖王大江,于明万历元年1573从海阳迁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林厝村王姓人则是自元从福建莆田迁来。

坝头镇约有20000人;为坝头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潮州总兵来澄海办清乡,殃及外砂,外砂王姓人遂逃往海滨避祸,后定居下来,距今仅有100多年历史,但人口发展很快,如洲畔乡,“八二”风潮前全村人口900人,风潮后剩下400人,还有100多人迁往南港居住。现在全村人口2000多人,自王阿权来此创乡算起,仅传了8代,可见其人口繁衍之迅猛。

莲下镇17000多人,大多聚族而居于槐东、槐泽两村及神洲村。考其来源,据《槐东乡志》云:“南宗年间裔孙王敦厚始自饶平东官迁至南洋槐泽乡创乡,历传三十世。”按史书称:东官王氏是王大宝,也即王坦之后。

潮阳王姓来自潮州潮阳的王姓,是在宋代由潮州播迁而来的。进入潮阳的王姓主要是王万壁的裔孙王大纲王大宝之弟的玄孙王师程,号云谷,宋庆元元年1195登进士,任惠州知府,任满,抵潮阳立基,子孙分布于华瑶、华西、山柄、浮洲、大布洋及揭阳、惠州、普宁等地,棉城王氏大宗祠,称云谷祠,为潮汕各地王姓宗祠。

潮阳的王姓,较集中于沙陇的华瑶和成田的西宅华西乡,其他乡为数不多。

华瑶、华西始祖王华隐,初居井都古汀,明万历间进入华瑶。有5子,名朴雯、含容、乐园、乐善、闲雯,其第三子乐园分创华西乡,人口众多。

令人钦羡的名门望族

中国历史上王姓一直是令人钦羡的名门望族。唐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当年晋代世家巨族王姓与谢姓簪缨冠世何等荣耀。

王姓杰出人物如:古代“鬼谷”先生王诩、秦始皇名将王翦、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诗画家王维、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六岁能文,幼年路过南昌,登滕王阁,作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

宋名祖王安石、明代阳明先生王守仁、清诗人号渔洋山人的王士祯等。

明代则有王天性,官至南昌府通判,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编写出第一部《澄海县志》。

还有王彰,授官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为政清明;现代则有岭东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归国华侨、柑桔专家王浩真等。

潮阳历史上王姓名人有明县廊人王纲,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举人任兵科给事中,后转户科迁广西浔州太守,治政有方,被皇帝称赞“实心为民”。清乾隆时举人王应铨,6岁知书,曾任河南怀庆府学主讲,又任浙江省同考官。

近代,潮阳王姓族人播迁海外,有的成为巨商大贾,如华西的王海鸿,华瑶的王维绍、王学厚,都是泰国实业家,他们不忘桑梓,捐资在家乡兴学,建校舍,受人称赞。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