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王氏与传世书画

作者:匿名 2021-02-24 12:00:12

赤岸王氏与传世书画

——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考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江苏常州人)文革中被迫将古代书画藏品四千余件“捐赠”上海博物馆。退还抄家文物时,按当时惯例要捐献部分藏品。上海博物馆给刘靖基提供了一份捐献目录,罗列了经认真研究挑选的四十件宋元明清书画精品。刘靖基当场惊呼:“这太厉害了,你们是在挖我的眼珠啊!”(根据郑重《海上收藏世家》记载。)

是什么样的书画珍品失去,让刘靖基痛心疾首?从目录中看,这批文物包括元赵孟俯《行书十札卷》、倪瓒《六君子图轴》《竹石霜柯图轴》、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沈周《吴中名胜图册》、唐寅《雪霁看梅图卷》、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卷》、朱耷《秋山草亭图轴》等等,件件都是稀世珍品。

其中,笔者(鸿影悠游)最关注的是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因为这件作品第一位拥有者“王季境”,祖籍福建霞浦赤岸,他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元代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王都中(号本斋,谥清献)。王季境是王都中的第五个儿子,名王<田亢>,又名王畊,字季境,据说就是牙城王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畊孙”。

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又叫《王季境京师赠行卷》,创作于至正六年(1346年)三月下旬。这件藏品最珍贵之处,在于它包含了欧阳玄、张起岩、乃贤(蒙古族)、吴全节、冯思温、张翥、张雨、赵期颐、虞集等元代十数位名家的诗文和书法真迹(诗文内容详见下文)。

此时离王都中病逝已五年,王季境仍能收获得如此多名重位高的前辈勉励和赠诗,可想而知,王都中在元代官场与文坛上的声望有多高。王都中事迹根据史载,他从小在吴中(今宜兴蜀山)长大,年方十七就担任平江府(苏州)治中。王都中秉承祖父王伯大“留余”精神,勤政爱民,“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而治郡之绩,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元史》)

王都中又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在他熏陶下,“闽国公(王积翁,王都中之父)世家群公子,咸温文韫藉”。最出色的是长子王畛(字季野,号云浦)、第三子王畦(字季耕,号耕云),均擅长诗书画,他们是倪瓒的座上宾,活跃在元末明初江南文人群体之中。

独第五子王季境热衷于政治,以“精白果毅,俶傥有器识,流声于世。”他从小跟在王都中身边观摩处理政务,“朝夕之所熏蒸,耳目之所渐渍,皆勤王拊民与社稷同休戚之道。”(陈基《送王季境诗后序》)

至元五年(1339年),年方弱冠的王季境,荫补淮东宣慰司奏差(任所在扬州),正式踏上仕途。就在他期待一展宏图之际,王都中突然病重,王季境赶忙离职回家照顾父亲。至正元年(1341年)底,王都中与世长辞,王季境失去了仕途上的最大助力。

至正六年(1346年)三月下旬,守孝后复归淮东任职的王季境,得到一次进京公干的机会,出发时,陈基等吴中文人“为诗为文以祝之”。公事完结之后,王季境借机拜访了京城里父亲的故交,谋求仕途上更进一步。此间,他得到了欧阳玄、张起岩、冯思温等人赠诗,并整理成《王季境京师赠行卷》。回扬州不久,王季境如愿以偿,由宣阃(kǔn)奏差升任都府宣差。

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具体有哪些内容呢?下面分享笔者(鸿影悠游)收集并整理的相关诗作(也许有缺漏)。

一、欧阳玄(1289~1374),字原功,号圭斋,其学识渊博,文绩卓著,属于元代文坛宗师级人物。他在诗序中说:“至正丙戌(1346年)暮春,亚相王公本斋(即王都中)之子季境,补淮东宣阃(kǔn)奏差,以公事传至京师,访予玉堂之署,临别求赠言,为赋唐律一首。”诗中将王都中比作“江左夷吾”(管仲),称“羡君(王季境)年少蹑云梯”,对王季境前程充满希冀。

详《赠季境诗》全文:

南来驿骑锦障泥,春雨都门雁影低。淮渎惯迎肤使节,浚郊曽筑相君堤。道逢棠茇思亲憩,家视槐隂与屋齐。江左夷吾吾旧友,羡君年少蹑云梯。

欧阳玄也是著名书法家,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与季野札》,就是写给王季境长兄王畛的亲笔信。信中交代欧阳玄奉旨撰写王都中墓志铭事,希望王畛到时能把墓志铭拓本寄给他。正是因为两家“契谊不殊”,王季境才能顺利见到身居高位的欧阳玄,并得到赠诗。

二、 吴全节(1269~1346),元代著名玄教道士、书法家。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他儒道兼修,历经八朝,广交大臣显贵。这时已经八十岁了,他在诗题中称:“季境舍人归维扬,朝中名公各赠以诗,看云八十翁闲闲吴全节,作唐律一首以授之。”诗中盛赞王都中担任饶州路总管时的政绩。全诗如下:

相君五马牧饶时,玉树秋香生桂枝。日丽鳯毛延世泽,风培鹏翼运天池。平山堂北看红药,析木津头识紫芝。文献通家遗一老,涂鸦赠别写乌丝。

(至正六年丙戌三月廿又三日)

三、张起岩(1285~1354),字梦臣,元朝第一位科举状元,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善篆隶书,著述丰富。他给王季境赠诗,开头“春满维扬十万家”即为名句,“先公曾此驻髙牙”指王都中曾在扬州任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之职。全诗:

春满维扬十万家,先公曾此驻髙牙。官厅寂寂留芳树,旧馆阴阴闭落花。祠下系鞍寻芍药,楼前骑鹤听琵琶。归来不异当时事,一路东风帽影斜。

四、冯思温,曾任江浙行省参政,此时任御史中丞、加集贤学士、封晋国公。《赠季境诗》

胄出名门正妙年,置身聊尔奉藩宣。尘生驿路频驱马,雨溢官河穏放船。后土祠中花缀玉,平山堂下桞飞绵。遄归公馆应多暇,好对芸□理旧编。

五、迺(乃)贤(1309~1368),元代蒙古族著名诗人和史学家。他在《送王季境还淮东幕》中称赞王季境“公子风流世绝稀”,全诗如下:

两京骄马越罗衣,公子风流世绝稀。冠盖一门夸万石,江山千古忆玄晖。新茶夜试中泠水,美酒春分采石矶。幕府群公多胜赏,一枝芍药待君归。

六、张翥(1287~1368),字仲举,号蜕庵,以诗文知名一时。张翥的词在清代得到极大推崇,被《左庵词话》推为“元代一大家。”张翥曾隐居扬州一段时间,与王季境为忘年之交,曾写词《摸鱼儿(双头莲)》赠送(见拙作《元代最美荷花词,为福宁州人王畊所作》)。此时张翥已被欧阳玄征召进京,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升至翰林学士承旨,帮忙编撰宋、金、辽史书。他乡遇故知,也特别不一样,王季境在京师很有可能就住在他这里。共三首赠别诗词。

其一《金缕词·送王季境还广陵》

西子湖边路。看依然,水光山色,自宜晴雨。天上归来重载酒,惟有旧盟鸥鹭。笑鬓影,星星如许。公子华筵凉似水,更绿鬟,窈窕歌金缕。留晚醉,看眉妩。三生书记真豪举。把平生,香奁软语,锦囊佳句。君到淮南明月夜,为问崔娘安否。□翻作,锦筝新谱。只恐惊鸿花外起,趁行云,直过沧江去。飞不到,断肠处。

其二《送王季境还扬州兼述所怀》

公子翩翩英妙时,蹔烦出使到京师。长河春涨鱼龙水,别驿风生鸟隼旗。家自乌衣通世谱,人从鳯阁识朝仪。旧逰宾客头如雪,属目云霄未厌迟。逺忆淮南后土祠,君归春已发璚枝。好寻月下吹箫处,犹及花前把酒巵。锦瑟金钱馀旧伴,乌丝红袖有新诗。故人相见如相问,老尽当年杜牧之。 

(季境归,会克明、元璋二老友出似一笑张翥)

其三《送王公子归扬州》

玉雪王公子,归鞯向竹西。水清淮白上,天阔海青低。琼树春前发,乌丝醉后题。何须问勋业,名与尔翁齐。

七、赵期颐,官至陕西行台、中奉大夫、中书参议,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尤工于篆,浑朴高古。他给王季境的赠言是:“予识本斋(注:王都中)卅年,文章宦业,世所称道,今年其子季境,于维扬有善,继述忠孝之家,其可尚哉!”

王季境从京城回到扬州,众高官名流纷纷赠诗,成为一时美谈。他将这些名人所赠诗文制作成卷轴,经常邀请江南的社会名流欣赏。因此,卷轴上又添不少名人题跋。

张雨(1283~1350),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他看了史局先生(可能是张翥)带来的《季境京师赠行卷》也十分激动,题写了一首绝句:

较书苦借青藜杖,下马笑拈金屈巵。好是淮南师弟子,钱塘相见落花时。(方外张雨书以丁亥二日)

患眼疾行动不便、身居杭州的大作家、书法家虞集从朋友那看到此卷,诵读之后,顿觉“神清气爽,飘然欲仙,掩卷慨想”,为之题《归田帖》。全文如下:仆自归田后,当时故人俱在天府,而集以目,又不能起居,遂成路逺。近紫岩自维扬来,出示此卷,遂知大参本斋公之子季境自京还,一时台阁羣公赠行之诗也,令人诵之神清气爽、飘然欲仙、掩卷慨想。复征予题,葢季境已曾作字说寄之矣,今重为书于是卷,聊寓观感云。伯生。

我们从这些赠诗和诗序中,能进一步了解到王季境进京的活动踪迹。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必然还有后世名家的题跋。可惜,笔者登录上海博物馆网站,并未能浏览到这件元代名人赠王季境《舍人回维扬诗卷》,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从京师回归扬州的王季境,正是志得意满。然而,福兮祸之所倚,回到扬州升职不久,一场滔天大祸降临至他身上。年轻气盛的王季境卷入一起杀人案,锒铛入狱,江南轰动,文人墨客为其奔走喊冤。那么,王季境为何涉嫌杀人?最终谁为他平了冤屈?且看《一沉堕井底--王季境蒙冤入狱案始末》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