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北宋名将王全斌轶事探索

作者:匿名 2017-09-07 15:00:04
王雄文2010.8.13.撰

有关王全斌挥戈跃马之事,国史记载多多。但生活轶事则少见。本文着重探索轶事,并对违诏杀俘激起兵变被黜一事提出异议,故扼要摘录正史供讨论,以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一) 国家历史摘要
王全斌(908—976年),并州太原(今山西)人,是五代至北宋的著名将领。历仕后唐、后晋、后周、官相州留后等。全斌出身将门,自幼胆识过人。后唐时其父事庄宗为岢岚军使,私畜勇士百余人,庄宗疑其另有他图。召之、惧不敢行,全斌举已为质入庄宗帐下且受信任。同光四年,郭从谦兵变打进宫城,近臣宿将全逃遁,唯全斌纠十余人拼死抵抗,庄宗中乱矢、全斌不顾个人安危将其扶至绛霄殿至君死去才大哭而去。唐明宗继位命全斌为禁军列校。后晋初,功迁护圣指挥使。后周初授右厢都指挥使。
入宋,全斌又以勇猛善战受重用。建隆元年,李筠起兵反宋,全斌受命与慕容延钊配合大军征讨,军功显赫升任安国军节度使。建隆四年,又与郭进兵攻北汉,又擢忠武军节度使。乾德二年冬,宋太祖命全斌挂帅。领曹彬、王仁赡、崔彦进、康廷泽等部将,率禁军步骑二万、诸州兵一万伐后蜀,连战皆捷,于次年入成都,消灭了孟昶立国四十年的后蜀政权。其间,赵国胤脱已紫貂衣裘帽奖赏全斌,以鼓励士气。
全斌在讨伐后蜀的过程中,虽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但胜利冲昏了头脑,日饮夜宴、少恤军务,放纵部下掠商扰民,亦对“人给钱十千,未行者加两月廪食”的诏令、擅减其数,并诱杀降兵二万余人,激起兵变被贬黜。十年后,宋太祖摆驾洛阳命全斌侍卫,授其武宁军节度使,赐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上任数月于同年去世,当时,太祖废朝三日举哀加赠中书令。以上史实采自《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王中书全斌传》和《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王全斌》。
(二)方志、族谱采萃
[1] 太原王氏(刘家堡支)世系简图
该世系的大太原王始祖姬晋(子乔)之后,依序(主要)世次为:晋—错—翦—威—霸—咸—泽—浑—澄—雅—全斌—审钧—永昌—凯—子实。此以全斌为第一人称,雅为高祖父。审钧为长子。永昌为孙。凯为曾孙。子实则为刘家堡开山祖。
[2] 沅江《赤山王氏族谱》载全斌事
湖南沅江《赤山王氏族谱》摘录:建隆四年遣全斌督师伐蜀与曹彬水陆并进。帝赐貂帽于全斌公,公之结主,果60日而蜀平,公归解释兵柄角巾私第寄迹西江吉安府吉水县遂为我始祖。……。公生四子:铨、锡、钱、钧皆登显士。铨锡同举,时有玉友金昆之羡。锡公后13世而琳公以邑庠偕兄弟迁居沅土落业。
[3] 王安石故里—东乡县《上池王氏族谱》记述
王全斌与王安石在晋朝时是一家。同属太原王氏。王浑生有四个儿子:尚、济、澄、汶。上池王氏属长子王尚的后裔。全斌是三子王澄的后裔。全斌为55世、其父为彦超、子为鲤。称安石为侄。
[4] 我省安义县石鼻和吉安湖田族谱记载
安义县石鼻镇《三槐堂王氏宗谱》记述,该支始祖均政公为47世,官至翰林侍讲,徒居西山前泽,子孙遍居水南,筠阳石潭、西源、沙溪、官庄等村。其世次载:全斌为38世。彦超为37世。鲤和安石为39世。
义林宗亲提供的宜春湖田王氏,览公、理公、全斌世系载:寿公生子三:全武、全赋、全斌。全斌生三子:伺、师、侲。往下为君字辈。
江西新建县樵舍白石砻、波汾两个村庄的王氏族谱也有王全斌的记载。
[5] 南昌县武阳镇《三槐王氏宗谱》记述
1、《王氏重修支谱叙》摘:“予读王氏家乘祖居金陵。世以相业厥后,全斌公任豫章刺史至彦德公袭父参戎丰城始迁徒三槐树。……。而伯震公曾以史员出仕山西。其子承雷人材拨俊,宋时举拨兴化知府,公事详载邑志。三槐之盛其与金陵后先辉映矣。”
2、《记》摘:“迨宗之时世居相位惟祐惟旦惟僧金昆玉友。惟铨惟锡凡此皆前代俊秀。……。然自全斌公分任豫章,吾族之来肇斯时矣。”
3、《王氏重修族谱序》摘
“迨太原之递传至唐•景肃公封豫章伯功业娴然。季友公昆弟才名咸称,籍籍史册昭垂显然可据。……。就本族谱所列:全斌公为始祖盖。……。
4、武阳三槐王村(18句、72字)“祭祖文”摘:太原世族、赫赫家声、三槐衍庆、胄出金陵……。
5、《南昌县地名志》有关篇章,<武阳篇>:南宋理宗年间,王彦德镇守丰城,离职后定居于此。相传他船泊赤山村夜梦三棵槐树,迁此时果有三棵槐树。故名。
<向圹篇>:赤城,宋初胡氏由田垄迁此。因处赤山(一小荒山)旁,初名赤山。……。房屋扩建较多,远看如小城,故易名赤城。
(三)初步探索印象
“宋史”提到过全斌因杀俘被废黜,贬为崇义军节度使观察留后,随州安置。“黜居山郡十余年怡然自得,识者称之”。这个十余年中王全斌跑到那里去了?又干了些什么?怎么样怡然自得?这些问题在国史中暂未找到其有关记述,便是本轶事探索所要寻觅的。以下分五个部份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求取真经。
[1] 王全斌在北宋建国前后时期的地位
王全斌自幼胆识过人,加上出身将门、从小就泡在武功环境中,尤其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具有超群的军事才华。为释父嫌举已为人质入庄宋帐下,后受到特别信任。在后唐、后晋、后周得到进一步锤练,造就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入宋、全斌又以勇猛善战受到器重。建隆元年,李筠起兵反宋,受命与慕容廷钊一道配合征讨时,以军功显赫升任安国军节度使,成为宋初统一战争中的重要将领。尤其乾德二年,宋太祖委以重任,命全斌挂帅攻蜀连战皆捷。仅用了66天就灭亡了立国40年的后蜀。为赵宋王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大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材。后擅扣钱廪激起兵变致杀俘被废黜。对于这件事,吾曾从古籍中见到过、时人和古人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他们的大意是:「凡征讨后蜀的将帅,大多不得善终」。此话不无道理。通过陈桥兵变而上台的赵匡嬴如此一位精明能干的开国皇帝,可以以最低的代价凭—杯酒就轻松地释了众将的兵权。为了铲平后蜀,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后蜀灭亡了,仍继续让王全斌拥兵自重掌握这一支庞大的军队,难道他不会感到国家政权面临威胁、只要有这种可能,依宋太祖的性格,是一定要拨掉这颗钉子的。只要宋太祖有这种顾虑和想法、稍作示意,谋臣们就会心领神会策划周到、罗列几项罪名并非难事。再说,那样大的战争场面,要从主帅身上找点毛病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对抗朝庭指示激起兵变、又杀俘两万余人,还能让他活在世上?还能赏银万千、官复原职、卒后加封中书令吗?!宋太祖要杀王全斌那是手到擒来的事。为什么罪该大辟而不杀?一是未有确凿证据不能构成死罪。二是兵权已卸,不再构成威胁,贯讲义气的宋太祖可以让你享清福。又可显示他一代明君的气度。
[2] 王全斌前后世系路线简图
1、宜春《湖田王氏族谱》记述:王全斌为览公后。其寿公有子三:全武、全赋、全斌。而全斌有子三:伺、师、侲。此系单家独说,又未见较详资料,故暂不予采信。
2、东乡《上池王氏族谱》和安义西山前泽《三槐堂王氏宗谱》记述有近似之处:曰:王全斌父为彦超、子为鲤。大家都知道,全斌系山西太原人,而彦超则为河北大名人,父子不同籍贯。全斌和彦超同在宋太祖身边转的近人。竟找不到他们的传记支持。故笔者认定彦超不是全斌的父亲。也未见到过鲤是全斌的儿子的有关记述。
3、我以为《宋史》和《太原王氏刘家堡支世系图》、湖南沅江《赤山王氏族谱》,是可以采信和基本可以采信的。根据先国史、后方志、再族谱的采信度顺序,首先,认可这样一组世系路线简图:晋—翦—威—霸—咸—泽—浑—澄—雅—全斌父(岢岚军使、佚名)—全斌—审钧—永昌(或)惟志—凯—缄—诜。鉴于《太原王氏刘家堡支世系一线图》与《宋史》大致能吻合,故以此路线简图作为主体进行探索。(太原王刘支记述中称王雅,唐元和初年进士、万年县令、汝州刺史。是全斌的高祖父可以采信。但称浑公只剩济、澄两个儿子,长子尚早亡并漏录四子汶则错,王安石就是尚的后裔。此应采信上池王氏四子说,同时证明全斌和安石在晋代是一家)。国史称全斌有子二:审钧、审锐,是历史事实。但湖南沅江《赤山王氏族谱》则记述全斌有子四:铨、锡、钱、钧。此为落户江西所生,也是可以采信的。前后两者都有金字偏旁,也值得参考。为了便于研究。
对于以下云云说法,请参考本文末页附图:《王全斌前后世系对照一览表》作出自己的判断。
[3] 南昌县武阳镇三槐村探源
吾通过四年来对三槐王村的苦苦追索,包括一篇篇翻阅《三槐王氏宗谱》,深究其10篇序文和祭祖文。并串访省内外图书馆、档案局和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乡村民间,大量翻阅了《宋史》、《钦定四库全书》、《中华姓氏通史》等国史。《丰城县志》、《南昌县志》、《南昌县地名志》、《江西省地方志》、《金陵琐志》、《兴化府志》等方志。《太原王氏世系》、《三槐王氏通谱》等代表性谱牒。还有山西太原、湖南沅江,我省丰城、南昌、新建、安义、余干、东乡等市县的族谱。初步认识如下:
1、三槐村系“太原王”,由南京迁来南昌。以祭祖文中:“太原世族、胄出金陵”,作总体定位。
2、“三槐王”系以言,祜为始祖,三槐村与其不搭架,“三槐衍庆”和“夜梦三槐”系牵强附会。与豫章王氏也无近亲关系。
3、王全斌是三槐村的远祖。但是该村始祖南宋王彦德不是北宋王全斌的儿子,是若干代的后裔。
[4] 王全斌落户江西繁衍生息及后裔迁徙概况初探。
我以为在大多情况下,较之国史、方志,族谱的准确性就显得要差点。但国史和方志在小范围方面也有关顾不到地方。湖南沅江《赤山王氏族谱》的记述,比起武阳《三槐王氏宗谱》就显得很到位。它比较详细地记述了王全斌落户江西的概况。与山西《太原王氏刘家堡支世系图》一样,和国史所载大致吻合。可作为研究的重要史料。
据《赤山王氏族谱》记述(大意):王全斌被黜后,青衣小帽悄悄地来到我省的吉安府吉水县□□乡鸟窝村,就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有子四:铨、锡、钱、钧皆登显士,铨锡同举。其(次子)锡公后13世而琳公以邑庠偕兄弟迁居沅江落业。又“迁沅鼻祖淋公遣嘱:余本江西吉水县人,因大明景泰年间,天灾瘟疫死散莫斗、衣食不济”。……。此为全斌后裔出迁江西一例。另外王全斌及其后裔在我省安义县石鼻镇的石潭等六个村庄,新建县樵舍镇的白石砻、波汾两个王家和南昌县武阳镇三槐王村一样,都有他们的足踪,在族谱清楚明白地尊王全斌为祖宗。较之,省内武阳三槐王村要详细一些。尤其谱中有呼应赤山的记述:“惟铨惟锡”。……。但首到的卜居地吉水县的情况尚待追索,但王全斌落户江西的史实却是不容置疑的。
[5] 若干存疑尚待破译
凡研究史学都讲究科学态度,亦都讲究证据。本探索憾剩以下存疑、劳驾专家、学者、史学同仁以及广大谱牒(姓氏)文化爱好者帮助破译,恭候高见,谢谢!
1、王全斌前后世系,尤其全斌的儿孙及后裔、国史记载:子:审钧、审锐。孙:永昌(或惟志)。曾孙:凯。来孙:诜。此无疑是对的。但是《赤山族谱》记述,全斌子四:铨、锡、钱、钧。看来也是可以采信的 。为什么史书上有的有记载,而有的却无记载。他们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分别为何母所生。
2、求索有关王全斌及家族轶事。
3、王全斌在江西乃至全国的迁徙情况。
4、王全斌落户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乡鸟窝村。时称的鸟窝村,是当今的那个村,隶属那个乡(镇)。市内、省内有那些关系近的村庄。此尤其劳驾当地宗亲帮助破解。
(此2010.8.13文,被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2011年5月第43页《太原王氏考证文集•H关于王全斌源流世系的考证总结》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